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李白因權貴的讒言於744年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這首詩作於752年,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李白因權貴的讒言於744年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這首詩作於752年,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應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背景:《將進酒》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於梁、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從詩的主要內容看似乎寫的都是及時行樂,看透人生,只願長醉不願醒的情感,相當消極。但深入理解李白的內心深處,就會發現李白不是真正的消極頹廢,而是借酒發洩,以此來排解心中的苦悶,來表現對權貴和世俗的蔑視,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
愁緒:懷才不遇的痛苦、時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過“朝”“暮”間事的悲傷、對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的不滿。
該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即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時唐玄宗耽於女色,先後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借酒銷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