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代表作:《清明》、《秋夕》、《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
杜牧的文學創作主要在詩、賦、古文三方面。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稱為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杜牧的代表作:《清明》、《秋夕》、《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
杜牧的文學創作主要在詩、賦、古文三方面。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稱為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作者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於史家的評價。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他在一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頓使詩歌平添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概。不直言戰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一“鎖”字,重臺密閣,更加重了藏嬌之意。試想英雄如曹操者,於橫掃天下勝利之後,擁江東二喬於銅雀臺,絃歌豔舞,以享受纏綿之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氣概。寫設想中的東吳敗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塗炭之類,而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同樣把東吳領袖人物之風流儒雅的風神傳遞出來了。但是杜牧之寫史論,除了為表現出非凡的見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懷才不遇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
1、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孫。大和進士。歷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監察御史、宣州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左補闕、史館編撰、司勳員外郎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嘗居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
2、性剛直,不拘小節,不屑逢迎。自負經略之才,詩、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宮賦》為最著,詩作明麗雋永,絕句詩尤受人稱讚,世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合稱“小李杜”。
3、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題烏江亭》等,膾炙人口。年輕時即好讀兵書,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戰論》《守論》《原十六衛》等文論當代兵事。會昌三年(843年),昭義軍亂,上書李德裕論用兵之法,為德裕採納。著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詩集註》《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