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黃龍廟會
松潘:黃龍廟會
每年農曆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便是黃龍旅遊的鼎盛時期——黃龍廟會。相傳,六月十五日是黃龍真人修道成仙之日。為了紀念黃龍助禹疏導大江之功,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等族人民,聯歡會這裡或遊春觀景,或祈禱吉祥,或親朋歡聚,或談情說愛訴衷腸。《松潘縣志》載,自明代修建黃龍寺以來,開始了廟會活動。天長日久,約定俗成,便成了一年一度的黃龍廟會。廟會期間,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帳篷、炊具、食品等,絡繹不絕,前往黃龍。千里之遙的青海、甘肅以及綿陽、阿壩等地的藏族同胞也遠道趕來,參加廟會。在通往黃龍的路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汽車結隊而來,喇叭聲此起彼伏;騾馬聯幫賓士,銅鈴聲山谷縈迴;小夥們的“雅馬哈”大多拉著一個妙齡少女,呼嘯著捲起一團團揚塵;手扶拖拉機也顧不得那嚴厲的交通規則,一輛接一輛,像是特意安排的造型藝術彩車,裝滿歡笑,盪漾歌聲,不甘示弱地突突轟鳴,在蜿蜒盤曲的山道上,擺開了長蛇陣……人叫、馬叫、汽車嘀嘀,鳴奏了黃龍廟會的第一章。 遠道而來的港澳同胞、外國朋友和好奇的遊客讓到了路邊,舉起相機,叭叭地按著快門,記下了這難得的廟會“趕”情。 進入景區,帳篷連營、炊煙如縷,熱鬧非凡。老人們項掛念珠,手持香火,口裡唸唸有詞,見廟就拜,見碑就跪,有的還在行進中不斷地拋撒著“龍達(一種印有經文的黃箋),十分莊重虔誠。似乎在向人們宣告,他們才是黃龍廟會的真誠的善男信女。這時沒有豪華的酒店,也沒有考察的娛樂場所,然而那隱匿在林中的轉花池”卻不亞於稱為“戀愛角”的北京紫竹院、上海外灘以及重慶的楷杷山公園。青年人大多雲集於此,品嚐“上天賜福”的沉醉痴迷。一對對戀人,爭相向池中拋下葉片,求知“能否白頭偕老”;一個個豆蔻年華的少女,相繼拋下鮮花,問神靈“能否找到如意郎君”……葉轉了,戀人們相擁著歡跳起來;花轉了,姑娘們嬌羞地悄悄捲入了退滇的人流…… 入夜,篝火熊熊,歌聲盪漾,“香火萬家朝六月,羌歌氐舞雜喧填”、把黃龍廟會推向了高潮。山坡上,一支支山歌清亮純淨,激情充沛,透著無限歡樂,劃破了山林的寂靜。特別是情歌對歌,高山流水,日月腥 辰,藍天白雲,蝶舞蜂習,花開蟲鳴,無不作為愛情的暗示而加以詠唱。渾厚的男聲,洋溢喜新厭舊 一種激動人心的情緒,就像從山林中流出的一泓清泉蜿蜒而來。柔潤悠揚的女聲,像雲中飛行的孤雁,在迢迢征途上發出充滿信心的呼喚,久久地、久久地在朦朧的夜空中流淌。
松潘:獨特的體閒節目—暢壩
岷江河谷的藏、羌、回、漢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共同的生活勞動的環境中,既保持自身特有的民風民情,又形成了共有的生活習俗——暢壩,流傳至今,演變為松潘當代獨特的休閒節目。暢壩又稱暢,是一種戶外郊遊活動。松潘地處川西北高原地帶,冬長夏短。冬春季節人們蟄居室內:每逢夏令,各族群眾備好食物,攜帶帳蓬、被褥,以家庭為單位,外出遊玩,意在珍惜春光,享受生活。今天松潘人暢壩,少則幾人,多達幾十人,百餘人。有朋友、親戚、鄰居相約,有同學、同事為伴,也有以家庭、寨子、單位為組織暢壩。有暢一天,也有連續多日暢的。暢壩最佳時間為農曆四月至八月,水草豐美,牛肥羊壯,氣候適宜。選擇好時間,人們開始著手準備,一般先推舉一至二名善於計劃安排,辦事細緻可靠的人作總管,由總管統計人數,安排所需的帳蓬、被蓋、飲具、柴禾,購買酒菜果肉、糖茶麵飯,如遇總管辦事毛燥,往往會鬧出到了野外忘帶鹽巴、火柴的笑話。這一天,人們步行、騎車或開著汽車,尋找到風景優美,有草有樹有水的地方,搭帳蓬,支鍋灶,視人多少宰殺:至2頭肥牛或羊,煮草地風味的手抓肉、包牛羊肉包子。餃子或燒烤全羊作為暢壩的主菜。人們席地圍坐成圈,吃手抓牛羊肉,涼粉、涼麵、野雞、野免等,喝青棵酒、咂酒、啤酒或度數較高的白酒。白天,舉行各類娛樂活動,男女老少一起參加,夜晚,圍篝火、跳鍋莊、飲美酒、欣賞夜色、拉家常擺龍門陣直至夜深。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暢壩內容更為豐富,錄影機、照像機、電視機、影碟機、液化煤氣灶及各種防雨、防曬、充氣等新式帳蓬紛紛派上用場,卡拉OK、聯誼舞、迪斯科都成為暢壩的節目。遠遠望去,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樹的環抱中,炊煙裊裊,綠色的草坪上五顏六色的帳蓬象點點花朵,人們或唱歌或跳舞或小慈或私語,構成一幅恬靜的畫面,讓人流連忘返。
松潘:民族節日
紅軍節1990年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碑落成典禮在縣北川主寺隆重舉行,這一天,被松潘縣人民政府定為“紅軍節”,以紀念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鬆潘草地並在此進行的一系列重要活動。自此,每年8月25日,各單位、學校扎彩坊,貼對聯,掛紅燈,政府組織大型遊園活動和文藝演出,城區群眾以及各地遊人紛紛前來觀看,並自發組織節目,參予慶祝活動和商貿活動,人海人山,熱鬧非凡。藏曆年按照藏曆推算出藏族群眾的新年,和農曆基本一致,故藏曆年一般與春節一起過。家家戶戶裝飾一新,多在屋內放置有五穀的盆盒,內插幹青稞。小麥穗,以示來年五穀豐登。受漢族影響,松潘藏民過藏曆年時,要在大門上貼對聯、年畫。除夕夜全家團聚,放團年炮,吃團年飯,有的人家要守歲。初一大早,家家主婦趕至河邊背水,稱“搶頭水”,據說最先揹回水的人家即搶到了金水,喝了可祛病延年。白天,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到平時村裡集會的壩子觀看精彩的賽馬錶演。賽馬場上,騎手們身著盛裝,英武雄壯,待口哨響起,參賽的馬匹得到主人的命令像離弦之箭衝了出去,最先到達終點的騎手,在眾人的喝彩聲中,披紅掛花,由村裡有威望的老人發給獎品。賽馬會後,表演藏戲。獅燈、跳鍋莊等。初二一天,人們開始互相拜年祝福,請客走訪。同時,各村寨組織牛燈龍燈獅燈在寨內挨家挨戶拜年,每到一家,主人要送上酒、煙等禮物,並抬出一罈青裸酒請耍燈人開懷暢飲,喝酒前要唱敬酒歌、說吉令。正月十五,各寺廟多舉辦酥油花會。羌歷年為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羌族最隆重的節日。羌人以春節為小年,以十月初一為大年,有慶祝豐收的意思。每年這天,人們停止勞動,用麵粉做成各種形狀的小牛、小羊、小雞等祭把天神白石和祖先。之後,全寨人一起出去祭把山神,把禱來年五穀豐登。人畜興旺。人們穿上節日盛裝,親朋好友相互迎請串門,寨鄰朋友聚會喝咂酒、跳薩朗、表演各類節目,慶祝活動一般持續三天。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為回民族三大節日。齋月結束開齋那天稱開齋節。伊斯蘭教歷9月,是回族的齋月,齋月內教徒每天日出後到日落前不吃不喝,日落後始得飲食,謂之“封齋”,封齋一月即開齋。這一天,回民身著盛裝,頭戴號帽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經。之後,殺牛,羊備膳食宴請客人,互相賀節。從開齋節那天算起後推七十天即為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節日早上,穆民將牛羊牽至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宰牲儀式,先作禮拜再宰剎牛羊、所宰牛羊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饋贈親友,一份濟貧施捨。伊斯蘭教歷9月29日,是該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和逝世日,這一天,松潘回民自發紀念穆罕默德,稱“聖紀節”或“聖忌節”。一大早,回族群眾穿上漂亮的衣服,到清真寺聽經,做禮拜,互道“色倆目”(祝福)。
松潘:獨具特色的服飾
松潘縣內藏族服飾獨具下安多、哈爾窪特色。男女冬天穿皮袍,夏天穿布袍、絨袍,內著襯衣、毛衣。袍子大領斜襟長袖,用大紅、粉紅、桔黃等各色腰帶固定。衣邊多綴五色氈氌、豹皮或水獺皮。穿袍子時,男女老少都習慣將左手臂套入袖內,挽袖口,將右邊衣袖墜及腰際,便於勞作。男子外衣長及膝,著長褲,並套於藏靴或長統皮靴內,腰佩 ...
詳解:黃龍玉貔貅的佩戴方法
貔貅是中國古代傳統吉祥物裡的一種,它主要象徵著招財,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我們透過雕刻它的形象然後進行擺放,來達到招財等風水效果。但是擺放可不是隨便就行的,這裡面有著不少的講究,下面就一起來了解。
1、用紅繩佩帶在手腕、頸項上。
2、貔貅不能摸其嘴,因為用嘴來叼錢;不可摸其眼,因為用眼來尋寶。
...
武漢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木蘭廟會
不同的城市都有它們自己的文化遺產,它們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洗滌而遺留下來的,擁有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武漢的木蘭廟會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木蘭廟會,又稱木蘭寺廟會或木會。想要了解更多的話,就和我一起走進武漢文化看看吧。
武漢木蘭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位於武漢市黃陂區,時間為每年農曆的八月 ...
都江堰:二王廟廟會
兩千多年來,李冰父子鑿離堆,開堰建渠為天府之國帶來的福澤一直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典活動,也有老百姓的民間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的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為中心的廟會活動。 傳說舊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後兩日為李冰生日。 ...
北京風俗:廟會
北京的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民間性娛樂活動。
由於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賺他們的錢,漸漸地又成為定期的活動,所以叫"會"。
廟會多在春節舉辦,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表演,豐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間工藝品是最 ...
荊州習俗:關帝廟會
每年正月和農曆 5月l3,關帝廟都要舉行大型廟會,屆時,湖北荊州人在這裡玩龍燈,劃採蓮船,騎馬射箭,吹喇叭套轎子,把關帝廟內外鬧騰得紅紅火火。荊州人敬仰關公,已成了千年不變的習俗。當年關羽出兵伐吳獲勝歸來,荊州軍民就在大北門外敲鑼打鼓放鞭炮,夾道歡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為“得街”。逢年過節,荊州人玩龍燈, ...
四川劍門:廟會
劍門山區溝深山大,有山便多廟,一年四季便有趕廟會的習俗。正月文昌會,二月娘娘會,三月清明會,四月佛祖會,五月青苗會,六月曬綾會,七月亡人會,八月天子會,九月重陽會,十月牛王會,冬月送寒衣,臘月灶王會。此外還有玉皇會、藥王會、土地會、觀音會等。其中文昌會、青苗會,趕會人眾多,聲勢大。劍門的豬王山,每年二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