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清代終結後,兩極化的林則徐形象再度演變,民國時期的歷史書對其多有反思乃至批評。而1949年後對林的評價以褒為主,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有清官情結;有階級鬥爭思維;有群眾路線;有反帝愛國的主題;甚至有“改革開放”。林則徐就這樣走上了歷史神壇。
民國時期,具體來講是在20世紀30至40年代,出現了幾部影響較大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對林則徐的評價還是有好有壞。
193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陳恭祿的《中國近代史》,雖然肯定林則徐“不顧一切,毅然禁菸”的行為乃“民族之光也”,但卻同時批評“其失敗之主因,多由於對外知識之淺陋”。
193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批評明顯多了:“中國士大夫階級(知識階級和官僚階級)最缺乏獨立的、大無畏的精神。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有少數人看事較遠較清,但是他們怕清議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則徐就是個好例子。”
作者舉證認為,林則徐在私函中言及中西技術差距,十分透徹,但他雖有此認識,卻礙於名譽,不敢提倡改革。
1949年後,近代史教科書及相關著作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林則徐的歷史形象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范文瀾的《中國近代史》,說林則徐是少數進步人士的代表者,這種進步性主要表現在依靠人民的力量云云。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林增平的《中國近代史》,說林則徐自到廣東以後,就著手整頓廣東海防,並開始瞭解國外情況;特別是林則徐有依靠民眾的思想,深信“民心可用”,確認民眾“必能自保身家,團結禦侮”。198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來新夏的《林則徐年譜》,給林則徐定位如下:堅決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者和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楊國楨的《林則徐傳》,1995年又出版了其修訂本,給林則徐的定位是:傑出的政治家與民族英雄,領導禁菸抗英鬥爭和探求西方知識的努力,在近代歷史上起了先驅者的作用。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傅美林、陳文蔚的《新編中國近代史》,說林則徐厲行禁菸政策,但並不反對正常的中外貿易;提出“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主張;林則徐用心研究國際形勢,派人翻譯外國書報瞭解情況。1994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鄭師渠的《中國近代史》,書中說:虎門銷煙後,林則徐宣佈開放中英貿易,但要求進口商船出具甘結,保證永不夾帶鴉片;林則徐反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行徑,但是並不禁止外商進行正當貿易;林則徐還不顧清政府高階官員不得與外國人往來的慣例,向他們宣講清政府的禁菸政策,溝通了中外之間的必要聯絡。
在這些歷史敘述中,為了襯托林則徐,琦善等人甚至道光都成了反動派、昏君、賣國賊。如果不是他們的搗亂與破壞,廣大人民群眾在林則徐的領導下,肯定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林則徐就這樣走上了歷史神壇。
1、治理水利:
林則徐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視並努力舉辦水利事業,興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運河、黃河、長江。林則徐曾著《北直水利書》。
2、防衛新疆:
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裡”,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現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於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
3、廣州禁菸:
道光十八年9月,林則徐在兩湖總督任內向道光皇帝上書言事,痛陳西方國家對我國大量傾銷鴉片的危害。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菸抗英軍事鬥爭共19個月。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晚年又號竣材老人。晚清政治家,也是近代中國第一位愛國民族英雄。林則徐被任命為蘇州巡撫時整治了當地黑暗的吏治,興修了水利,疏通了漕運,又親自調研,支援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在蘇州禁菸成功。之後被道光皇帝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去禁菸,主持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林則徐是湖廣總督。 林則徐,近代中國的禁菸領袖、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福建閩侯人。1838年12月被委以欽差大臣節制廣東水師,赴廣東禁菸。次年6月,在虎門銷煙2萬餘箱,鴉片戰爭中極力抵英。
著作有《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林文忠公證書》《林則徐集》《林則徐書簡》等。出身貧寒家庭,為官清廉正直, ...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進士出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
林徽因,女,漢族,福建閩縣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築 ...
1、為民辦實事。林則徐雖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於職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譽為“林青天”。在任江蘇廉防使時,他在大堂上書寫一聯:“求通民情;願聞己過。”事事為民著想,對於漕運、鹽法、水利、農業、制幣、吏治、救災等關係民生的大事,無不予以關注。
2、禁菸不禁商。在廣東期間,林則徐大舉禁菸,同時,他對外商採 ...
1、一份奏章,痛斥的是毒品的罪惡,擔憂的卻是民族的生死存亡;一顆赤心,嚴懲的是中外菸販,企盼的卻是國泰民安;一池熱水,銷燬的是萬斤毒品,彰顯的卻是中華民族的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道出了一位老人的愛國情懷,這位老人就是民族英雄——林則徐。
2、“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道出了一 ...
1839年6月。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燬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那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燬鴉片19187箱和21 ...
不屬於,虎門銷煙的時間是1839年6月,中國近代史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只能說虎門銷煙是中國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所以當然被列入中國近代史的內容。虎門銷煙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在民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次,這次禁菸運動大大增加了中國廣大民眾對鴉片危害性的認識,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國向中國販賣 ...
虎門銷煙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燬鴉片的歷史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那次戰爭時清政府簽訂的。
簡介: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鴉片,至6月25日結束,共歷時23天,銷燬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