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林則徐為什麼會被貶職到北疆

林則徐為什麼被流放

  林則徐因為虎門銷煙觸犯當權者的利益,滿族軍機大臣穆彰阿害怕英國發動戰爭,以“因同英國交涉不當,招致了嚴重的事態” 為由將其流放伊犁。

  林則徐為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燬。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藉口。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

林則徐為什麼被流放呢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後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菸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道光二十年,英軍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佈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後沿海岸北上,於7月5日攻佔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 其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菸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道光帝翻臉,指責林則徐簡直是一派胡言。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

林則徐為什麼會被貶職到北疆

  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中打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他竟造謠說,英方是願意議和的,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英方才能罷兵議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廣州戰敗的責任再次歸罪於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劃防務,以致英軍發起進攻後,奕山招架不住。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 “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由此,林則徐被貶職到北疆。


為什麼發配新疆

  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一直要求清政府懲辦林則徐,以洩他們因為鴉片被燒所產生的怨恨,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只能按英國政府意見辦,而且道光皇帝也很憤怒,認為林則徐禁菸不力導致鴉片戰爭,把林則徐革職查辦,發配新疆。   林則徐在西安告別家人,踏上西行的路途,路途的遙遠、艱辛,並沒有使林則徐意志消沉,沿途壯麗的西北 ...

清政府禁菸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為什麼稱為民主英雄

  清政府禁菸的根本目的是富國強兵。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菸,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 ...

稱為什麼

  林則徐被稱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林則徐一生力抗西 ...

貶伊犁是哪一年

  鴉片戰爭爆發後,定海失陷,琦善到廣州,與林則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脅利誘下,擅自簽定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的《穿鼻草約》。但他卻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林則徐。當英軍進犯天津海口時,投降派官僚乘機誣陷林則徐,道光帝於1840年10月3日以“誤國病民,辦理不善”的罪名,將林則徐革職查辦。1841年5月初, ...

,從爭議人物到走上神壇

     林則徐 清代終結後,兩極化的林則徐形象再度演變,民國時期的歷史書對其多有反思乃至批評。而1949年後對林的評價以褒為主,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有清官情結;有階級鬥爭思維;有群眾路線;有反帝愛國的主題;甚至有“改革開放”。林則徐就這樣走上了歷史神壇。   民國時期,具體來講是在20世紀30至40年代,出 ...

生肖為蛇的封疆大吏:

  (公元1785--1850年),中國近代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字元撫,又字少穆,福建候官人。林則徐出身在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家庭,生活比較清貧。但他學習刻苦,13歲中秀才,1804年中舉人,1811年中進士,被選為翰林院應吉士,開始了仕途生涯。林則徐曾與龔自珍、魏源等人擔保經世 ...

虎門銷煙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呂宕。山東黃縣人,大專畢業。1949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膠東區黨委文協文工團創作員,安徽《六安報》記者,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幹事,安徽省文聯《江淮文學》編輯部編輯,馬鞍山市文聯副主席,馬鞍山市政協副主席。   著有電影文學劇本《魯迅先生》《鴉片戰爭》《虎門銷煙》,論文《題材與作家自我》,散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