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民俗風情:拐棗樹下撿“白麵
桃花源民俗風情:拐棗樹下撿“白麵
每到夜晚,桃花源山林裡常常傳來“喔喔”的叫聲,聽來叫人毛骨悚然。這叫的是一種野獸,謂之“白麵”。
“白麵”,又稱果子狸。亦稱“花面狸”、“白額靈貓”。哺乳綱,靈貓科。它大小象家貓,但較細長,四肢較短。體背灰棕色,從鼻端到腦後以及眼睛上下各有一種白紋,故俗稱‘白麵’。腹面灰色或淡黃色。棲息山林中,善攀緣,夜間活動,嗜食穀物、果實的和小鳥、昆蟲等。肉可食,味鮮美,其鮮美程度,是任何獸肉都無法比擬的。肉又香又甜,常常用來宴請佳賓。
桃花源的山林中,就出沒著這磁一群“白麵”。這裡的“白麵”不是捕捉的,而是在拐棗樹下“撿”的。
拐棗,即枳具,也稱金鉤子、雞距子、枸。鼠李科。落葉喬木,葉廣卵形,具三大脈,邊緣有鋸齒,夏季開花,花小型,帶綠色,聚傘花序。果實近球形,乾燥。花序分枝扭曲,熟時肉質紅棕色,味甜,供食用,亦可釀酒。因它的花序七彎八拐,象雞爪,故又名拐棗。
桃花源裡就有幾棵高大的拐棗樹。每當經霜以後,風一吹,樹下掉的遍地都是,這時遊人便一枝枝撿來,摘其花序肉食用,甜甜的,帶著一股淡淡的酒味。因為肉質中的葡萄糖經過空氣發酵的作用,便變成乙醇。這時,就是在拐棗樹下撿“白麵”的好時機。
成熟的拐棗也吸引著“白麵”。晚上,它從山林中竄出,“嗤溜嗤溜“地爬上拐棗來便沒個完。等它肚子脹得鼓鼓的,再也吃不下去時,它的身子便眯得十分笨重,根本從樹上爬不下來。於是,它只得鋌而走險,從樹上往下跳,往往摔得個半死,暈暈乎乎,足足一個小時後,它才能從暈死中醒來,一瘸一拐地朝出林中竄逃。人們就是這時乘“白麵”跳下拐棗樹摔暈的時刻,撳亮手電在樹下撿起一隻只“白麵”。
也有的“白麵”不上樹,就在樹下尋食那些掉落的拐棗。這些可算是“白麵”中聰明的一類。但是它們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拐棗裡的葡萄糖已轉化成乙醇,吃多了就會醉的。人們同樣可以在拐棗樹下撿到醉得昏迷不醒的“白麵”。
“白麵”當然不如人類聰明,如果將拐棗那圓而乾燥的種子撿來作水泡上幾天再飲其水,具有解酒的特效。那些“白麵”乘將醉未醉之時喝幾口這樣的水,定然可以免遭此災。
但“白麵”畢竟是“白麵”。年復一年,在拐棗成熟的季節,人們每年都可以在拐棗樹下撿到那些摔暈的和醉倒的“白麵”。
桃花源民俗拐棗樹下撿白麵
每到夜晚,桃花源山林裡常常傳來“喔喔”的叫聲,聽來叫人毛骨悚然。這叫的是一種野獸,謂之“白麵”。
“白麵”,又稱果子狸。亦稱“花面狸”、“白額靈貓”。哺乳綱,靈貓科。它大小象家貓,但較細長,四肢較短。體背灰棕色,從鼻端到腦後以及眼睛上下各有一種白紋,故俗稱‘白麵’。腹面灰色或淡黃色。棲息山林中,善攀緣,夜間活動,嗜食穀物、果實的和小鳥、昆蟲等。肉可食,味鮮美,其鮮美程度,是任何獸肉都無法比擬的。肉又香又甜,常常用來宴請佳賓。
桃花源的山林中,就出沒著這磁一群“白麵”。這裡的“白麵”不是捕捉的,而是在拐棗樹下“撿”的。
拐棗,即枳具,也稱金鉤子、雞距子、枸。鼠李科。落葉喬木,葉廣卵形,具三大脈,邊緣有鋸齒,夏季開花,花小型,帶綠色,聚傘花序。果實近球形,乾燥。花序分枝扭曲,熟時肉質紅棕色,味甜,供食用,亦可釀酒。因它的花序七彎八拐,象雞爪,故又名拐棗。
桃花源裡就有幾棵高大的拐棗樹。每當經霜以後,風一吹,樹下掉的遍地都是,這時遊人便一枝枝撿來,摘其花序肉食用,甜甜的,帶著一股淡淡的酒味。因為肉質中的葡萄糖經過空氣發酵的作用,便變成乙醇。這時,就是在拐棗樹下撿“白麵”的好時機。
成熟的拐棗也吸引著“白麵”。晚上,它從山林中竄出,“嗤溜嗤溜“地爬上拐棗來便沒個完。等它肚子脹得鼓鼓的,再也吃不下去時,它的身子便眯得十分笨重,根本從樹上爬不下來。於是,它只得鋌而走險,從樹上往下跳,往往摔得個半死,暈暈乎乎,足足一個小時後,它才能從暈死中醒來,一瘸一拐地朝出林中竄逃。人們就是這時乘“白麵”跳下拐棗樹摔暈的時刻,撳亮手電在樹下撿起一隻只“白麵”。
也有的“白麵”不上樹,就在樹下尋食那些掉落的拐棗。這些可算是“白麵”中聰明的一類。但是它們聰明反被聰明誤,不知拐棗裡的葡萄糖已轉化成乙醇,吃多了就會醉的。人們同樣可以在拐棗樹下撿到醉得昏迷不醒的“白麵”。
“白麵”當然不如人類聰明,如果將拐棗那圓而乾燥的種子撿來作水泡上幾天再飲其水,具有解酒的特效。那些“白麵”乘將醉未醉之時喝幾口這樣的水,定然可以免遭此災。
但“白麵”畢竟是“白麵”。年復一年,在拐棗成熟的季節,人們每年都可以在拐棗樹下撿到那些摔暈的和醉倒的“白麵”。
桃花源民俗風情:嘗新節
在桃源一帶,至今還盛行“嘗新”。“嘗新”,即指六月上旬稻穀成熟後,在開鐮收割之前,擇一吉日,家家戶戶先打下些新稻穀,整成新米做成飯。再搞些蔬菜瓜果做成菜,還要殺雞宰鴨,捕魚撈蝦,買酒稱肉。中午時,擺酒設宴,將第一餐新米飯連同酒菜一起,擺在正堂,讓神和祖先先嚐,感謝他們的保佑,祈求來年五穀豐登。這種在農村廣為流傳的習俗謂之“嘗新”,俗稱“吃新”。
以前,農曆六月初六為“嘗新節”,有的地方則選六月新谷登場的個辛卯日,一般在大暑前七日後八日這時間。現在嘗新沒有統一的日子,農戶根據各自的稻穀成熟情況和收割的具體時間而定。“嘗新”這一天,農戶以七線禾穗置飯上蒸熟,象徵豐收在望。有的地方爭先嚐新,先收割一小塊稻穀整米做成新米飯,有的在陳米飯上插上三穗新稻穗代替。祭神祖時,除了新米飯,還擺上豬頭、公雞、鯉魚“三牲”,先敬神農和土地,再敬祖先。之後以新米飯給狗嘗,然後閤家聚食。民間傳說谷種是狗帶來的,所以嘗新不忘狗的功勞。
桃花源民俗風情: 九溪板龍
時間易逝,但九溪官坪的板龍燈表演仍定格在我的腦海,時不時象過電影一樣冒出來。
那是今年3月13日,電視臺周雄,倪偉、燕良才、於錫傑四條漢子為給中電視臺《神州風采》節目拍攝中國一絕,約我同赴觀燈。
暮色、炊煙,使官坪河的遠山、近水、村舍、田野變得朦朧渺縹,雞犬之聲由遠而近。置身其間,猶如步入仙境。 ...
桃花源風俗風情:古人遺風
桃花源上接五強溪,下連武陵,相傳是古代秦人躲逃連年戰亂和苛捐兵役的避難之所。他們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自勞自食,繁衍子孫,獨成一方風水。至今這裡古撲的民風民俗,仍展示著她作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裡有一村莊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數十戶人家,他們大都姓秦,因此該村也叫秦人村。這些姓秦的村 ...
桃花源風俗風情:中秋賞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桃花源山青水秀,幽靜神秘,中秋之夜的月亮似乎比哪裡的都更大、更圓,更亮、更美。中秋賞月,也就成了這裡百姓的一大樂事。
桃花源的百姓中秋賞月有許多講究:一是全家人必須團聚在―起,只要能放下手頭事情的,都會緊趕慢趕地趕回家來。月亮是圓的,而且比一年中任何時候的月亮都更大更圓;月亮團圓, ...
桃花源風俗風情:以石訂親
桃源北邊一帶,風行以石訂親,這是桃源北路一種古老而樸實的訂親方式。
訂親發喜這一天,男方從頭到腳裝束一新,然後挑著的擔裝著稻草紙的笆簍到女方去送禮。女方全家經過對草紙一張一張地檢驗和評定,認定合格,才許訂親。作為定親禮品的這擔稻草紙必須是男方從頭到尾親自制作,中間絕不許外人幫助和代替。倘有違犯,日後查 ...
民俗風情:七月三十放河燈
在濟南,過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舉行盂蘭盆會打醮育經。有的人家要燒上大批線香,沿院內牆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誠;有的則用放河燈的形式超度死在河裡的鬼魂。據說,農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時,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 ...
福建寧化縣客家人“七月半鬼節”的民俗風情
七月十五中元節,在寧化客家地區民間又稱為:“七月半”,“月半節”,“鬼節”等。對它的考察有助於我們瞭解客家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同時可以使我們更深的體會客家民俗中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的交叉和融合。此外,還有利於海峽兩岸的彼此瞭解和文化上的認同。這是因為臺灣客屬同胞與寧化石壁有著密切的關係,今日臺灣的客家人的衣著 ...
香港特有的民俗風情
香港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會從很多電視劇裡發現一些很傳統的習俗,比如漁民出海時的祭拜儀式、婚嫁儀式中的 上頭 、古老宗族中的點燈儀式等等,這些與香港及華南地區四個主要族群多采多姿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關係。流傳到今天,有的已經消失,有些簡化後仍然儲存下來。今天就帶您去體驗一下香港本地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