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
1、李顯,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人,656年出生於長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
2、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李顯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
3、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歷二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
4、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
李顯:
1、李顯,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人,656年出生於長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
2、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李顯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
3、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歷二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
4、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
唐中宗:656年出生710年去世,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兩度在位。慶元年即656年十一月五日,李顯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即684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歷二年即699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即705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
顯慶元年即公元656年,十一月五日,李顯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武后臨朝稱制。光宅元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歷二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復位。李顯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穩定。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龍四年去世,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葬於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