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歷史上安史之亂髮生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安史之亂髮生的原因是什麼

  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後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佞人物李林甫,出入宰相達十九年之久。他在職期間排斥異已,培植黨羽,“公卿不由其門而進,必被罪徙;附離者,雖小人且為引重”。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他公行賄賂,妒賢忌能,驕縱跋扈,不可一世。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

  中央和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盾,則是促成安史之亂最為重要的因素。由於唐朝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壞,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這些召募來的職業軍人受地方軍閥的收買籠絡,和將領形成一種特殊的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係。

安史之亂髮生在哪個皇帝

  安史之亂髮生在唐玄宗、肅宗(756年-762年)時邊鎮守將安祿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亂,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開元后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後,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橫獨斷。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排斥異己,貪汙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加上當時土地兼併劇烈,貧富懸殊嚴重,政治、經濟、社會漸呈衰敗之象。

  原來玄宗因對外開拓,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節度使領若干州,權力很大,初時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後往往入朝拜相。天寶以後,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堵塞邊帥入相的路徑,藉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結果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安史之亂髮生在哪個城市

  安史之亂髮生在以河北為起始點,遍佈半個中國,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安史之亂的性質是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更具體說是唐政府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鬥爭。安史之亂的首領們雖曾利用了人民對唐王朝的反抗情緒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這並不能影響這次叛亂的根本性質。另一方面,在戰亂中由於安史叛軍對人民的殘暴行徑,曾引起了像常山太守顏杲卿、平原太守顏真卿以及張巡、許遠的死守睢陽等的反抗鬥爭,這些區域性地區反暴的鬥爭是正義的,但同樣也絲毫不能改變整個戰爭的性質。


亂髮在哪個朝代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

亂髮在什麼地方

  安史之亂髮生在唐朝河朔地區。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 ...

亂的原因

  1、土地兼併的嚴重,失去土地的農民四處逃亡,從而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基礎;其二邊防的節度使權利過大,後來還發展到兼行政、財政、集大權於一身,成為了地方最強的勢力;其三是中央統治集團的腐朽,導致了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2、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內外交錯,讓唐玄宗後期的統治階級內部君與 ...

亂為何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1、重文輕武,漢人血性消磨殆盡!“安史之亂”的一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藩鎮割據,而藩鎮割據又導致了五代十國疊起。為了防微杜漸,宋太祖採取了“杯酒釋兵權”。   2、進取心減退,西域脫離漢地愈千年!“安史之亂”之後,不但安西四鎮淪落敵手,就連隴右之地亦失陷於吐蕃之手,漢文明對於中亞的影響消失殆盡,直到1000年 ...

唐朝著名的亂大約歷史多久

  安史之亂是唐代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歷時約八年;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 ...

亂為何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是發生在中國唐代的一場政治叛亂,因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年間,因此也被稱作天寶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治癒加腐敗。他耽於享樂,國政先後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又放任邊地將領擁兵自重,其中安祿山任三道節度使平盧、范陽、河東,軍權在握。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翌年就攻人 ...

祿山叛變的原因是什麼

  1、安祿山手握重兵,並見識了開元盛世的長安繁華,滋長了覬覦皇權氣吞江山的野念;   2、安祿山遇上了胡將節度的政策機會,擁有了內附胡族割據地方的實力;   3、安祿山逮到了不學無術的宰相執政,預備了清理君側誅殺逆臣的口實。 加上一大批文官武將的為虎作倀推波助瀾,讓安祿山蠢蠢欲動的心欲罷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