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歷史上廣東第一個狀元是誰

歷史上廣東第一個狀元是誰

  廣東的第一位狀元是莫宣卿。莫宣卿,字仲節,號片玉。廣東封開人。廣東的第一個狀元。幼年時他的生父病逝,遂與母親隨繼父生活。由於繼父的家境較富裕,他得以入學堂讀書。相傳莫七歲時已學會吟詩寫對聯,12歲時即參加科舉考試並中秀才,被鄉人稱譽為“神童”。唐大中五年,17歲的莫宣卿赴京城參加廷試獲中制科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並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莫宣卿考取狀元后,被任為翰林書院修撰。其後他還鄉省親,因母親不願隨其北上定居,其遂上書朝廷請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職以奉養母親。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別駕。他即奉母攜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卻病逝於途中。

歷史上中國第一首富是誰

  沈萬三,生於1296年,卒於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稱萬三秀,作為鉅富的別號。

  元末明初商人、鉅富。吳興南潯人,元至順間隨父沈佑遷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

  沈萬三嘗身帥其子弟力穡事,廣闢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難,鄉人以長者呼之。他依周莊,憑三江之利,廣集貨資。後透過開展海外貿易積累巨大財富,從而迅速成為“資鉅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莊“以村落而闢為鎮”,也實為沈萬三之功。

  關於沈萬三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變成珍寶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

  至今,蘇南、浙北、安徽一帶仍廣泛流傳著關於沈萬三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面的許多故事和傳說。

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的創始人是隋文帝、隋煬帝.如果以杜佑《通典》始於煬帝大業三年,607年的說法為準,到清光緒三十年,1905年廢科舉為止,有一千三百年曆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狀元亦稱鼎元、殿元,是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試)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類似今天高考的榜首。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舉中的第一名,稱為武狀元。


歷史有幾燕國分別是建立的

  歷史上總共建立了8個燕國:   1、商代至春秋時期的燕國,是姞姓建立的,歷史上稱為南燕國,始封國君伯儵為黃帝之後裔,商代時被封於燕;   2、西周時期到戰國時期的燕國,是燕召公奭建立的,是公元前11世紀由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3、在337年慕容皝建立的燕國,歷史上稱為前燕;   4 ...

中國歷史有幾女皇帝分別是

  四個。元姑娘。即北魏殤帝,女,鮮卑人,中國北魏皇室成員,生於北魏首都洛陽,真名不詳,姓元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宮嬪潘充華的女兒,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文佳皇帝陳碩真。陳碩真,有些書上又寫作陳碩貞,唐代浙東農民起義軍女首領。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里人。武則天。武則天,本名珝,後改名曌,幷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 ...

中國歷史的兩聖人是

  1、文聖人是孔子,武聖人是關羽。   2、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 ...

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狀元

  1、傅善祥。   2、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名叫傅善祥,因為太平天國開創了科舉考女科的這一項考試,所以傅善祥才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個女狀元。而作為歷史上的第1個女狀元,傅善祥的結局卻不太好,她被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之一楊秀清長期霸佔。   3、傅善祥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家庭的薰陶,也成為了一代才女,因為太平天 ...

明朝第一狀元

  吳伯宗,名祐,以字行於世,明初金溪新田人。天文學家。吳伯宗從小聰敏,10歲即通舉子學業,洪武三年鄉試中舉,名列第一,為解元;洪武四年會試列二十四;廷試因原擬第一的郭翀貌醜,擢為第一,為狀元。曾奉命與翰林學士李翀、回回大師馬沙亦黑、馬哈麻等人翻譯《回回曆》《經緯度》《天文》等書,且著有《榮進集》4卷於世。 ...

歷史有幾汝南王

  4個。   西漢汝南王劉非,即江都易王。漢景帝之子,母程姬。前155年立為汝南王。   西晉汝南王司馬亮,字子翼,河內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第四子,咸寧三年,徙封汝南王。   北魏順帝元悅,孝文帝庶子,降梁前曾封為汝南王,侍中,太尉。   明朝汝南王朱有爋,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周王朱橚的嫡次子,原封汝南 ...

歷史以人為鏡是說的

  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之理。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後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嘆曰:“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