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
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乘輕舟從灞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曹操見孫軍整肅威武,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鼓樂齊鳴,安全返航。
正史上的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孫權與曹操的濡須之戰。
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乘輕舟從灞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曹操見孫軍整肅威武,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隨後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鼓樂齊鳴,安全返航。
草船借箭,歷史上卻有其實,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有兩種說法:
1、據《三國志·吳主專》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再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2、在《魏略》中卻不是這個說法,它說孫權來的時候,不是乘輕舟,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沒有說箭弩不得妄發,而是下令射箭,結果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勻船平”,孫權也就回去了,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移花接木,變成了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1、《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吳歷》,孫權屢屢向曹操軍挑戰,曹操堅守不出。孫權就親自乘了一艘輕船,從濡須口進入曹操軍水寨前。曹操一看,就知道孫權來了,是孫權要親自來看看曹軍的陣勢(欲身見吾軍部伍也),下令軍隊嚴加戒備,箭弩不得妄發。孫權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所有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嘆息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2、《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萬箭齊發,都射在了孫權的船上,船就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便下令掉頭,使箭均船平,然後安然回去。可見草船借箭歷史上或確有其事,但主要人物並非諸葛亮,而是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