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蔡文姬為漢末三國時期的才女。
2、原名蔡琰,字文姬,是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著有《悲憤詩》兩首和《胡笳十八拍》。《悲憤詩》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其中五言的那首側重於“感傷亂離”,是一首以情緯事的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1、蔡文姬為漢末三國時期的才女。
2、原名蔡琰,字文姬,是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著有《悲憤詩》兩首和《胡笳十八拍》。《悲憤詩》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其中五言的那首側重於“感傷亂離”,是一首以情緯事的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
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的蔡文姬,命運卻相當的坎坷。最初嫁給了衛仲道,但丈夫卻很快就死了,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後匈奴入侵,她被匈奴人擄走,並生了兩個孩子。12年後,曹操得知蔡文姬在匈奴,花重金將她贖回,之後又嫁給了董祀。
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文姬披散著頭髮光著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呢?”蔡琰說:“你馬
1、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晉時因避司馬昭之諱,改字文姬,東漢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漢末三國著名的文學家,精於天文數理,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
2、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長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從小以班昭為偶像,因此從小也留心典籍、博覽經史。並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青史留名。
3、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
4、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並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曹操得勢後,因感其才,就收留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