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從《論語·衛靈公》中的:“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引申而來的。意指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志向思想不一樣的人,不能在一起商謀共事。
典故: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欲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出自《管寧割席》)
譯文: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裡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句話出自黃俊雄布袋戲的人物“衰尾道人”(衰尾是閩南語倒楣之意)的口頭禪,劇中“衰尾道人”是搞笑型的反派,常出醙主意導致投靠的大哥領便當,見情勢不利便溜之大吉。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閩南地區)、廣東潮汕與臺灣等地區流傳的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
1、出處:孔融《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2、歲月不居,時節如流(suì yuè bù jū ,shí jiē rú liú )指光陰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樣消逝。
3、2018年12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引用了這句話。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不經過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無法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不經過艱難的考驗,無法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荀子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
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 ...
美而不自知這句話出自莊子,莊子,字子休,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 ...
出自孔子《論語》的《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
孔子說:自己行為端正,就是不釋出命令,人民也會服從;自己的行為不端正,釋出了命令也沒有人遵從。
孔子說: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為,從政治理又有什麼難的呢;不能夠 ...
1、“歲不寒,無以知松柏”出自我國古代著名哲學著作《荀子》一書當中的“大略”篇,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不去經歷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期,我們就無法得知松柏到底是不是在萬物凋零之後,最後才凋謝的。
2、這句話在文中的原句為:“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在這句話當中的後半句“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
1、出處:孔融《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2、歲月不居,時節如流(suìyuèbùjū,shíjiērúliú)指光陰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樣消逝。
3、2018年12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引用了這句話。 ...
1、此句出自《拜年》郵票,是我國明代潮州才子林大欽所寫的一幅最受人歡迎春聯對子。
2、“天增歲月人增壽”下一句是“春滿乾坤福滿堂”。
3、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楹聯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 ...
其實“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是因為佛教是由中亞傳入中原地區的,當時在傳教初期,中原地區是沒有佛教的,而佛教和道教最大的不同就是佛教有系統的成文經典,道教當時還沒有系統的《道藏》,經文比較混亂。
佛教在傳入之初是按照道教的經典來解釋自己的一些宗教概念,普通文士都是把佛教的佛、菩薩按照道教的方法來供奉的。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