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族團結故事

民族團結故事

  1、2002年12月底,札達普降大雪,交通阻斷,7名漢族打工農民被大雪圍困。當地群眾自發加入到搜尋隊伍中,營救人員中,既有年過半百的藏族同胞,也有剛加工作的回族、蒙古族青年。在茫茫雪海中,他們焦急地尋找了4天4夜,終於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救出了被困的7名漢族兄弟。皚皚白雪刺傷了很多營救隊員的眼睛,他們說,為了漢族兄弟的生命,為了民族團結,眼睛受點傷又算得了什麼。

  2、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蹟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在透過彝區的過程中,中國工農紅軍提出了:“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設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張,為革命勝利後製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宋柏豔,今年43歲。22年前,大學剛畢業,為了心中的愛,隨丈夫買買提·伊明,從祖國最東邊的哈爾濱,奔赴祖國最西邊的偏遠鄉村—新疆于田縣蘭幹鄉安家落戶。由於宋柏豔的出色表現,再經過層層考驗,被地委特批在於田縣蘭幹鄉小學任教。十幾年來,她在“雙語”教學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樹立了維護民族團結的“標杆”,她用真摯的愛情抒寫了一曲曲催人奮進的民族團結讚歌,用無私的愛把民族團結昇華到新境界,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全縣各族群眾的充分認可和一致好評,連續幾年被評為地區、縣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

民族團結的故事

  1、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昭君也慢慢地習慣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並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了墳墓,並奉為神仙。

  2、細君公主入烏孫。

  劉細君,西漢宗室,漢武帝劉徹侄子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為抗擊匈奴,派使者出使烏孫國,烏孫王獵驕靡願與大漢通婚。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

  劉細君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贏得烏孫國上下的敬重。劉細君作為和親公主嫁到烏孫國,她的付出換來漢朝邊疆數十年的穩定和安寧,同時也給當地的遊牧民族帶來先進的中原文化。

  3、瓦氏夫人抗倭。

  瓦氏夫人,本姓岑,1496年生,歸順直隸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幗英雄。

  她在倭寇入侵我國東南沿海的危急關頭,不顧58歲的高齡,親率廣西6000俍兵馳騁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線,以“誓不與賊俱生”的氣概縱馬衝鋒陷陣,連殲敵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保國安民立下了赫赫戰功,被明嘉靖皇帝封為二品夫人。

  在中華民族抗擊外敵入侵的歷史中,壯族人瓦氏夫人堪稱“巾幗英雄第一人”。她的抗倭愛國精神,永遠值得中國人民緬懷和紀念。

  4、土爾扈特部東歸。

  土爾扈特是中國蒙古族中一個古老的部落(四衛拉特之一)。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率領部眾衝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土爾扈特部的迴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5、劉永福臺灣抗日。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十七日,清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澎湖列島割讓日本。訊息傳出,舉國激憤,臺灣人民更是義憤填膺,堅決表示“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

  五月二十九日,日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日軍近衛師團在臺灣北部三貂角附近登陸,基隆、臺北、淡水先後被日軍侵佔。臺灣北部淪陷後,臺灣人民在徐驤領導下,組成義軍,並公推幫辦臺灣軍務劉永福領導抗戰。

有關民族團結的故事

  1、劉伯承元帥與彝族領袖小葉丹的結盟: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後,進入川西繼續北上,決定取道冕寧至安順場渡大渡河,而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則是必經之地,其中紅軍主力要透過的冕寧以北安寧河支流拖烏河到南埡河一線就是果基家(時稱沽雞)的地盤。

  2、那個時候,當地的彝族人民還處於奴隸社會,由於當時的統治階級實施反動的民族壓迫政策,使得彝民對漢人十分疑忌甚至相當敵視。1935年5月20日,由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率領的紅軍先遣部隊進入彝族區時,便遭遇當地彝族武裝的襲擊。

  3、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劉伯承司令,真誠地把果基家首領果基約達(小葉丹)請來做客,兩人談得甚是投機。劉伯承重申了紅軍北上的宗旨和幫助彝族人民解除外來欺壓的承諾。心悅誠服的小葉丹提出要與劉伯承結拜兄弟之盟,劉伯承爽快地答應了。

  4、5月22日,先遣部隊劉伯承司令與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相約彝海邊歃血為盟,結拜為生死兄弟。結盟後,小葉丹派出嚮導為紅軍帶路,護送紅軍順利通過了危機四伏的百里彝區,為紅軍取得強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的勝利贏得了寶貴時間。

  5、“彝海結盟”是紅軍長征途留下的一段歷史佳話,是紅軍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典範,是民族團結的頌歌。


民族精神的傳承,民族團結故事

  “56個民族,56支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唱出我國大民族的國情和56個民族團結統一的美好景象。在歷史的發展中,民族不斷統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有很多關於民族團結的小故事發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民族故事中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故事吧。   1、和親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 ...

民族團結故事有哪些

  民族團結的故事有:張騫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和親、王昭君出塞、金城公主和親、彝海結盟、漢烏和親、班超出使西域等。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係。當時,王昭君為民族和睦,自願出塞和親。   文成公主和親:在唐朝貞觀年間,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為國家的安寧和民族團結貢獻力量。西藏的布達拉宮 ...

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1、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我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始終緊密聯絡在一起。民族團結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整合力量、一種追求、它對凝聚人心、整合社會起著重要作用。   2、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民族團結手抄報內容

  1、我國自古以來是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個兄弟民族勞動、戰鬥、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各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並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儘管各個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中華 ...

民族團結的句子

  1、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民族團結起來來維護;一個昌盛的民族, 需要各族人民心連心。   2、“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正如這首歌中所描述地那樣,只有民族團結,我們的祖國媽媽才會更加的繁榮,更加昌盛,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使我們的祖國媽媽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強 ...

維護民族團結怎麼做

  1、要堅持“穩定壓倒一切”不動搖的理念,增強政治敏銳性,常年堅持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把黨對民族的政策、民族團結的感人事蹟做好宣傳,加強民族團結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2、各民族人民要互敬互愛、互幫互助,在友好相處中共同創造社會財富、推動社會進步。   3、各民族群眾都要以維護民族團結為共同的責任,以保 ...

如何加強民族團結

  1、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的宣傳教育。要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規以及民族團結、民族基本教育。重視和防範出現傷害民族感情、有損民族團結不良資訊的傳播。努力透過形式多樣、紮實有效的宣傳教育使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以及“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2、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