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族團結的故事有哪些

民族團結的故事有哪些

  民族團結的故事有:張騫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和親、王昭君出塞、金城公主和親、彝海結盟、漢烏和親、班超出使西域等。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係。當時,王昭君為民族和睦,自願出塞和親。

  文成公主和親:在唐朝貞觀年間,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為國家的安寧和民族團結貢獻力量。西藏的布達拉宮是因文成公主而建立的。

  漢烏和親。元封六年,漢武帝將江都王劉建侄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烏孫的昆莫。細君死後,漢王朝又將楚王劉戊之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

  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東漢恢復了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

中秋節6大經典傳說故事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中秋節6大經典傳說故事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中秋節6大經典傳說故事

  中秋節傳說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傳說故事三: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結:前三大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於三者之間的聯絡,有一說是這樣的:相傳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以下三大傳說,則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型,與知名歷史人物和史料記載緊密聯絡。讓我們繼續細品吧!

  中秋節傳說故事四: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傳說故事五: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裡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傳說故事六:月下獨酌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七夕節來歷和傳說故事 與七夕節相關的故事有哪些

  七夕節來歷和傳說故事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與七夕節相關的故事有哪些

  傳說一

  七夕節的傳說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因為跟七夕節相關的影視作品那是數不勝數,深入人心,而且七夕節的牛郎織女傳說本身就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

  而傳說故事是這樣的,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年幼時又得不到哥嫂的待見,整個人只有和那頭老牛是最親的,某一天牛郎遇到了一位堪稱仙女的女性,即織女,所謂一見鍾情莫過如此,牛郎他陷入了單相思中,而老牛看見牛郎好像有煩惱,於是就顯靈給他出了一個計謀,讓他怎麼去俘虜織女的心。

  在某一天時,仙女在河流中沐浴,牛郎見此果斷拿走了織女的衣裳,而她自然就是驚慌失措,苦苦哀求牛郎把衣服還給她,但是牛郎當然不肯那麼簡單就把衣服給她了,於是便說“如果你願意當我的妻子,那麼這衣服就給你”,織女便應了下來,因為當初她就是奔著牛郎來的,如今兩人情投意合,那麼幹脆在一起也算合適。婚後的日子很幸福美滿,甚至還生下了一兒一女,直到後來老牛年齡太大了就去世了,夫婦二人倍感傷心,但是老牛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但好日子不久噩夢就來臨了,織女和牛郎成親的時被玉帝和王母娘娘得知,便差人下界捉拿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便猜到了是天庭來人,於是想起了老牛的叮囑,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便飛了上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傳說二

  很早很早以前,山裡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剩下了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

  有一天,二小領著狗去放牛,到了地裡,他拍打著牛背說:“牛哇,牛哇,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著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打著尾巴在他身邊吃起草來。二小躺在草地上睡著了。

  錯過中午,嫂嫂提著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見二小正在睡大覺,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二小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像個愣雞。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著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餓了,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乾二淨。

  二小瞅著碎罐碴子害怕了,覺得回家也沒好兒。他長嘆一聲;“唉,怎麼我就這樣命苦啊!”

  二小的唉聲剛落,大黑狗撲通一聲倒在地上,鼻子口裡流血,一會兒就斷了氣。他這才明白,嫂嫂在飯裡下了毒藥。

  二小心想:看來不能和這個害人精在一塊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裡。日頭兒快落西山時,他趕著牛回了家。一進院子,扭頭見哥哥打外邊回來,二小心裡一酸,兩眼止不住地流淚。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裡出了什麼事,忙問:“你為嘛這樣難過?”“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哥哥聽了,心裡明白了八九,鬥又鬥不過家裡的女人,為了難。

  二小哭著說:“哥,咱們分開過吧。”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做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裡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著過吧,又怕弟弟有個三長兩短。

  二小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裡什麼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弟兄倆在院裡說分家的話,媳婦聽見了,打心眼裡高興。她手扒著門框衝著丈夫說:“往後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裡噙著淚花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二天,二小趕著牛車走了。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二小心想:老是這麼走,走到多時是個頭?乾脆就住在這吧!他把牛車停下,砍了好多樹枝子,就著山坡兒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經跟著二小過了一年多,這一天夜裡死了。老黃牛死後,一連給二小託了三個夢,夢裡對二小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後,你把我的皮子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他們到天河裡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裡,你抱了保衣裳就往回跑,她準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

  第二天,二小見老黃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著它光啼哭。後來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著大哭了一場。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裡等著。一會兒,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衣裳,撲通撲通跳到了水裡。二小瞅準了那身綠衣裳,竄過去抓起來就跑。三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裡出來就追。緊追慢追,追到二小家裡。三仙女問二小為嘛拿她的衣裳,二小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三仙女再三說天規不容,二小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三仙女見二小長得好看,也動了心,就應了他。打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二小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倆口過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裡去幹活,天上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見兩個孩子啼哭,不知媳婦上了哪兒,急得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劃,二小才想到織女走了。他急忙擔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去趕織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織女時,惹惱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靈霄殿上去嗎?”她打頭上拔下銀管,在二小和織女中間一劃,立刻劃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沒有辦法過河,急得直跺腳,筐裡的兩個孩子直喊娘。織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沒用。二小想給織女留個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織女,織女接在了手裡。織女想了想,沒嘛可送,掏出織布梭照著二小扔來,織女手勁小,把織布梭扔歪了。

  直到現在,天河一邊的織女星懷裡有扣套星,另一邊的牛郎星旁有個梭子星。


乞巧節的傳說 乞巧節故事哪些

  乞巧節的傳說 乞巧節故事有哪些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最早見於《詩經》,後經歷代的流傳和加工完善,最終形成了婦孺皆知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織女是傳說中玉皇大帝的女兒,她天天機杼不停,為天上紡織雲錦。牛郎為河南南陽人,名為靈兒。 ...

大年三十結婚好嗎 除夕結婚的傳說故事哪些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夜,這天是闔家團圓一起喜迎新年的日子,也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很多人覺得,大年三十是個大節日、好日子,應該適合結婚的。其實不然,大年三十這天不適合結婚。我國古代有關於除夕結婚的傳說故事。   大年三十結婚好嗎   民間的說法中,大年三十這天不適合結婚。一是不吉利,男女正月結婚不吉利, ...

大雪節氣民間風俗活動哪些 大雪節氣民間故事哪些

  醃肉   老南京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後,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覆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後取出,將醃出的 ...

除夕的傳說故事哪些 除夕熬年守歲的說法是什麼

  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且隆重的。除夕有著特殊的意義,關於除夕的傳說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除夕夜的傳統由來已久,傳說也歷久彌新,一直流傳至今。   除夕的傳說   我們如今叫的除夕,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除”是驅除的意思,“夕 ...

關於情人節的故事哪些 七夕節的傳統習俗

  大家都知道西方的情人節是2月14日,那你知道我國的情人節嗎?七夕節是我國曆史悠久的節日,據說七夕節是每年農曆七月七日牛郎和織女相聚一次的日子。流傳至今,它已經演變成一個浪漫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情人節告訴彼此的心,並互相贈送禮物來表達愛。   七夕情人節的故事   我國的七夕情人節的故事,與牛郎織女的愛情 ...

202x年情人節什麼來歷 傳說故事哪些

  情人節每年都有,度過了這麼多次情人節的你,對於情人節本事的來歷和故事可否有意思好奇呢?你是否瞭解過這一個歷史悠久的西方節日?這個節日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從古至今,情人節對人們來說都很重要。   情人節的傳說一   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定的一個節日。約娜則被羅馬人尊稱為婦女 ...

普賢菩薩的故事哪些 普賢菩薩的故事哪些

   普賢菩薩的故事有哪些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   2、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    普賢菩薩的故事有哪些?   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