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民族文化:阿昌族怎樣過潑水節

民族文化:阿昌族怎樣過潑水節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阿昌族過潑水節與傣族過潑水節是不同的,這就是所謂的“移風易俗”,世界各個角落的民風民俗也許會有些許相同點,但是他們的過法卻是不同,下面小編就要為你介紹阿昌族文化怎樣過潑水節。

  潑水節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餚招待來串親的小夥子。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夥子要在別人不察覺的情況下把姑娘家的雞頭偷走,如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否則就要罰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當場抓住,不僅要受罰,還要被姑娘取笑。酒後小夥子要根據菜價,將錢在不讓姑娘察覺的情況下交給姑娘。阿昌族的潑水節跟傣族的潑水節日期相同,也是從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開始,但過法有所不同。

  清明節後的第七天上午,阿昌人穿上節日的盛裝,採下幾朵鮮花,女的插在頭上,男的別在胸前,花枝招展過節日。下午4點左右,全村中、青年男子彙集在佛寺前,前面兩面龍鳳旗開路,後面幾人跳著象腳鼓舞,率領眾人向山裡進發,邊走邊放火藥槍。上山後,在錐慄樹前鳴響鞭炮、跪拜,然後採錐慄樹花,同時採杜鵑花。採好花後,人人興高采烈,揮舞花枝,歡呼聲震天動地,在山坡上縱情歌舞。跳夠了阿昌族的民間舞蹈,一路上敲著象腳鼓轉回村寨。村裡的婦女早做好了蘇子粑粑,一聽到男子鳴放的火藥槍聲,立刻挑選十來個姑娘端著蘇子粑粑到村外迎接。男子向姑娘獻上一束花,姑娘把一盆盆的蘇子粑粑送過去,請採花人吃。

  吃完後一同歡歌縱舞回村。老人們早在佛寺前立起竹竿,男女把採來的花一圈一圈的紮在竿上,成了花塔;有的村則做成竹轎,把花插上,成了花轎。這時已是夜裡10點鐘左右,人們不但不散,反而圍著花塔、花轎載歌載舞到深夜。第二天、第三天是“澆花水”。男子敲響象腳鼓、鑔、扛著四色彩旗在前面開路,姑娘在後排成一長串,到河裡挑清水潑花塔、花轎;並把清水倒進竹龍噴射花轎裡供著的佛。第四天青年男女敲著象腳鼓到井邊互相潑水祝福。潑水前,男唱:“今天澆花水”。女同意就唱:“澆給點”。男唱:“你的衣服花花綠綠像鮮花,怕澆髒了”。女答:“你一澆,我的爛衣服成了好衣服”。男的就主動澆,澆在肩上或者說後脖子的衣領上;接著女的同樣澆男的。場面熱烈,但從不追著人澆。

民族文化:傣族潑水節的來歷與傳說

  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泰國、緬甸等地的傳統節日,跟過年一樣隆重。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比邁”。潑水節的傳說有很多個版本,不知道哪個是真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傣族文化中的傣族潑水節。

  起源

  潑水節源於印度,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到了節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浴佛”完畢,人們就開始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

  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這樣開始了。人們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文雅的則用樹枝蘸水潑。“水花放,傣家旺”,“潑溼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

  入夜,村寨鼓樂相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除有賽龍船、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有鬥雞、放氣球、遊園聯歡、物資交流等新的活動。雲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裝與遊客一起歡度潑水節。

  傳說

  版本一: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

  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衝出“火網”,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

  於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

  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版本二:

  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侍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追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乾淨,以後就演變為了潑水節。

  版本三:

  “桑勘比邁”,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由於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日為潑水節。關於傣歷新年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定了農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大,無視天規,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冷熱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災。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英達提訴拉,說人間的災難。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

  帕雅晚死後,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成一位英俊小夥子,佯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夥子的嘴裡瞭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後,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

  她們想盡辦法探明瞭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髮,製作一張“弓賽宰”(心絃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汙穢,洗去遺臭。據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

  版本四:

  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到處燒殺搶劫,姦汙婦女……人們受盡了他的殘害,對他恨之入骨,可是誰也無法殺死他。魔王已有11個妻子,可他仍不滿足,又搶來一個美麗聰明的姑娘。這個姑娘心裡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卻不露聲色,裝著與魔王十分要好。

  一天夜裡,魔王從外面搶回來許多財寶和奴僕,她趁魔王高興不備時試探問清了用魔王頭髮可勒死魔王的秘密。於是,夜深人靜,趁魔王睡著的時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頭髮,勒住魔王的脖子。頃刻間,魔王的頭便滾落在地。

  但是,魔王的頭滾到哪裡,哪裡便發生災難,拋到河裡,河水氾濫成災;埋在地下,到處臭氣沖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著才平安無事。為免除災難,姑娘們便輪流抱著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於地上一年,每年姑娘們輪換的日子,即清明節後第7天,傣族人民懷著對姑娘們敬佩的心情,給姑娘們潑一次清水,作為洗汙淨身的一種祝福。潑水節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傣族的民族節日:採花節和潑水節

  採花節

  ??每逢傣歷"潑水節"前〈公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採來嬌嫩欲滴的鮮花到緬寺敬獻給佛,祈佛多多降福給百姓。這一傳統的活動當地人稱之為"採花節"。

  ??採花節前,人們要沐浴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裳。節日一大早,男女老幼成群結隊來到寨子外的青山上、小河邊,懷著虔誠的心情采摘一朵朵飽含露珠的各種野花。殷勤的小夥子們將杜鵲花、慄花、墨水花、桃花、李花編成花環或者紮成把送給自己喜歡的姑娘。如果姑娘也喜歡小夥子,便含羞地接過小夥子手中的鮮花,這時夥伴們便會追逐著姑娘,發出一陣陣歡快的鬨笑聲。如果姑娘不喜歡小夥子,不接花默默走開,小夥子只得拿著鮮花去另找意中人。太陽出來了,夥子們吹響了瑟〈一稱笛子〉,姑娘們唱起了山歌,悠揚的歌聲在山間迴盪,採花的人們像一隻只彩色的蝴蝶,飄動在青山綠水間。

  ??吃過中午飯後,人們首先將採回的鮮花精心捆紮成束,或編成花環,或做成花房,然後敲鑼打鼓,舉著彩幡,帶著精美食品鮮果向緬寺走去,人們捧著鮮花,載歌載舞繞緬寺走一圈。然後三三兩兩有秩序地走進緬寺,將花束、花房和食品鮮呆獻於佛龕,並向佛像滴水叩頭。口中唸唸有詞,訴說心中的願望,祈佛保佑願望實現。

  ??"採花節"過後,人們就主運準備過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潑水節"了。?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新年,傣語稱"金比邁",每年傣曆元月〈公曆四月中旬〉舉行。

  ??傳說,從前有一個魔王霸佔了勐巴納西地方,給傣族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魔王掠得七個如花似玉的姑娘做他的老婆,七個姑娘都不願意,暗暗尋找著除去魔王的辦法。

  ??有一天晚上,七個姑娘中最小的一個姑娘用酒將魔王灌醉,誘使他說出自己的弱點。魔王終於洩露了天機:只要拔一根自己的頭髮勒自己的脖子,脖子就會斷掉,魔王就會死去。待魔王熟睡後,七姑娘拔下了魔王的頭髮,勒斷了魔王的脖子。可是魔頭滾到哪裡,哪裡就燃起熊熊大火,燒燬莊稼、房屋、人畜、七姑娘只好挺身而出將魔頭抱在懷裡,讓大火燒在自己身上,六個姑娘輪流用水來潑,終於將魔火撲滅。為了紀念為民除害的七個姑娘,每年傣歷新年,都要舉行"潑水"活動,"潑水節"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潑水節期間,景谷、孟連等地的傣族都要舉行浴佛、賧佛、堆沙、趕擺〈趕集〉、丟包、放高升、放焰火、跳孔雀舞、白象舞、演唱黃釐和黃敢、演出令媟諾〈傣戲〉等活動。人們用清瑩的水相互潑灑,表示祝福。祈求新的一年裡安康吉祥,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節目一般要持續三至五天。


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黎族文字

  黎文,是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語音為標準音,設計創制的文字。那麼,黎文有什麼樣的文化淵源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吧。   黎族文字簡介:   以黎語侾(音“哈”)方言為基礎方言,樂東黎族自治縣抱由鎮保定村話(屬侾方言羅活土語)的 ...

淺談民族文化柯爾克孜族家庭制度

  在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民族中,關於家庭制度的理解和具體辦法都是不相同的,儘管在現在的文化中家庭制度有所弱化,但這還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要表現。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柯爾克孜族的家庭制度。具體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吧。   柯爾克孜族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過去,受宗教影響,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權很大,老 ...

民族文化淺談毛南族姓氏有多少

  中國姓氏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姓氏的分佈也有所不同,可能是全國地區散佈,也有可能是集中於某一個民族中。今天要介紹的毛南族姓氏有什麼樣的特點呢?其姓氏又有多少呢?一起到毛南族文化中瞭解吧。   毛南族有潭、覃、盧、蒙、韋、袁等姓氏,其中以潭姓的人數量較多,約佔毛南族的70%以上,分佈的地 ...

民族文化普米族樂器有哪些

  在每一個民族中,都有屬於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音樂。用不同的音樂形式展示出對生活的熱愛,表達個人美好的情感。在這其中,樂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音樂表達的重要載體。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普米族的樂器,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到普米族文化中看看吧。   普米族器樂可以分為彈撥樂、吹奏樂、絲絃樂和打擊樂四類。其中彈撥 ...

民族文化苗族人為什麼戴銀飾

  我國地大物博,單單民族來講就有56個民族,而少數民族十分的多,各族的文化風俗有十分的迥異,例如苗族人喜歡帶著多、重、大的銀飾。想不想知道為什麼要帶。本期苗族文化就為你介紹苗族人為什麼帶銀飾。   苗族尚銀,其銀飾追求多、重、大。逢年過節時,苗族姑娘戴在身上的銀飾有多達十多公斤的。如臺江施洞的苗族銀飾,一隻 ...

淺談民族文化蒙古人和漢人的區別

  我國的56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社會生活和生產生活中都有較大的區別。今天,要介紹的是關於蒙古人和漢人的區別。那麼,在這兩個民族中都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蒙古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1、漢人的祖先是黃帝和炎帝,俗稱叫炎黃子孫,蒙古人出自匈奴《蒙古》意思為永恆的聖火。   2、漢人的母親河 ...

民族文化哈薩克族葬禮風俗

  葬禮也是人們很注重的一個環節,因為是表達對先人的尊敬、思念和哀悼之情。各個地方的葬禮風俗都不盡相同,各具地方的特色。同樣哈薩克族也十分重視葬禮,從開始到結束全部過程要持續一年的時間。一起走進哈薩克族文化了解當地的葬禮習俗吧。   哈薩克人的喪葬儀式基本上是按照伊斯蘭教的儀禮進行的。人死之後臉朝西安放,綁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