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上一句是什麼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出處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出自道德經·第八章。譯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2、《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上一句是什麼

  上善若水。

  最善於為道之人(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其性若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善於利益萬物,不與人爭(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處在眾人所不喜的卑下之處(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所以接近於道。

  《孟子·盡心上》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經典名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有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由此可見其影響力。《道德經》雖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字字珠璣、名句迭出,廣為流傳,今天就讓道家經典為你整理《道德經》經典名句。

  你可能喜歡》》桃木劍的作用

  1、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3、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0、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11、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4、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15、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7、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勿以

  1、上一句是“勿以惡小而為之”。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一個漢語詞彙,系蜀漢先主劉備所言,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幹,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   3、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不要;為:做。意思是不要因為是很小的好事就不去做。語出《三國志·蜀書 ...

什麼勿以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松之注:"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 ...

盜竊亂賊是什麼

  1、盜竊亂賊而不作上一句是:是故謀閉而不興。   2、“盜竊亂賊而不作”出自《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原文如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 ...

盜竊亂賊是什麼

  1、盜竊亂賊而不作上一句是:是故謀閉而不興。   2、“盜竊亂賊而不作”出自《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也》,原文如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 ...

水利萬物求出處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老子的經典著作《道德經》第八章。   第八章原文具體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 ...

水利萬物的意思

  1、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2、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出處的意思:“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 ...

人不知慍後面

  出自《論語》第一章,《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知”在古代漢語裡,除了相當於 “知道”、“知識”外,還經常與“智”字通用,相當於“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