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的旋轉像雪花飄舞,矯健的前行像受驚的游龍。 垂下的雙手像柳絲那樣嬌美無力,舞裙斜著飄起時彷彿白雲升起。 美眉流盼說不盡嬌美之態,舞袖迎風飄飛帶著萬種風情。 是上元夫人(道教中的女神)招來了仙女萼綠華,是西王母揚袖送別仙女許飛瓊。 快節奏的第十二遍舞曲繁富華麗,就像跳動珍珠撞擊玉片一樣亮麗清脆。 舞罷時像飛翔的鸞鳳收起翅膀,舞曲終了餘音不絕於耳,就像長長的鶴鳴一般。
輕盈的旋轉像雪花飄舞,矯健的前行像受驚的游龍。 垂下的雙手像柳絲那樣嬌美無力,舞裙斜著飄起時彷彿白雲升起。 美眉流盼說不盡嬌美之態,舞袖迎風飄飛帶著萬種風情。 是上元夫人(道教中的女神)招來了仙女萼綠華,是西王母揚袖送別仙女許飛瓊。 快節奏的第十二遍舞曲繁富華麗,就像跳動珍珠撞擊玉片一樣亮麗清脆。 舞罷時像飛翔的鸞鳳收起翅膀,舞曲終了餘音不絕於耳,就像長長的鶴鳴一般。
霓裳羽衣曲表達了詩人幾十年間的滄桑變化,內容極其豐富,藝術價值很高。優美的文辭,精妙的比喻,貼切的用典,使這首長詩成為價值很高的優秀之作。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古長篇。
優美的文辭,精妙的比喻,貼切的用典,使這首長詩成為價值很高的優秀之作。如“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一句以流風迴雪形容舞姿的輕盈,以游龍受驚比擬舞女前進時的飄忽之態,形象新穎,同時又暗用曹植《洛神賦》中的典故,曹植描繪的是神女,《霓裳舞》演出的是神話傳說。可見白詩用典決非信筆為之。再如“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一句是表現舞蹈的終止,鸞鳳兩翼長著美麗的彩色羽毛,是象徵《霓裳舞》的服裝;“卻收翅”是指展開的翅膀再收回來,比喻舞罷。把本來難以描繪的動作用形象的比喻再現出來,使人如見舞蹈的優美,服裝的鮮豔,形成色彩繁富、充滿動態感的畫面。
1、霓裳羽衣曲又稱霓裳羽衣舞。是一種唐代的宮廷樂舞。為唐玄宗所作之曲,用於在太清宮祭獻老子時演奏。安史之亂後失傳。南宋年間,姜夔發現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這些片斷還儲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裡。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
2、此曲約成於公元718~720年間,其來歷有三種說法: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3、根據《唐會要》記載:天寶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傳入的樂曲,此曲就是根據《婆羅門曲》改編;
4、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後部分(歌和破)則是他吸收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