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新會十大美食分別為:
1、大澤餈仔;
2、司前溫蛋;
3、雙水燒豬;
4、羅坑土雞;
5、大鰲蓮藕;
6、崖門乳鴿;
7、古井燒鵝;
8、沙堆羅氏沼蝦;
9、睦洲手工豆沙月餅;
10、三江牛耳殼。
江門新會十大美食分別為:
1、大澤餈仔;
2、司前溫蛋;
3、雙水燒豬;
4、羅坑土雞;
5、大鰲蓮藕;
6、崖門乳鴿;
7、古井燒鵝;
8、沙堆羅氏沼蝦;
9、睦洲手工豆沙月餅;
10、三江牛耳殼。
風水是中國的民俗文化的產物,經過歲月的洗刷,流傳至今,風水這一文化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了。或多或少每個家族世代相傳的鎮宅之寶,你家的鎮宅之寶是什麼呢?今天來看看十大鎮宅之寶。
1、魚缸
“山主貴,水主財”,魚缸有很強的催財作用。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水也是雙刃劍,如用之不當,不但不能旺財,而且會損財損丁。因此擺放魚缸可請專業的風水大師給你量度方位。
2、五帝錢
五帝錢是指清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五個皇帝的銅錢,可擋煞、避邪。把五帝錢放在門檻內,可擋尖角衝射、飛刃煞、槍煞、反弓煞、開口煞;放在身上可以避邪,不被邪靈騷擾,或用利是封包裝著,或用繩穿著掛在頸上,可增加自己的運氣,顏色可用喜用神的顏色。
3、運財童子
此物放在浴室最為有效,因水為財也。將之放在床頭亦可,但女士避用。此法器只能擺放一年,時間過後法力消失,切記。
4、水晶
顧名思義為運財之物,若全屋皆為未婚男士更為有效。應當注意的是,此物忌已婚人士選用。
5、金元寶
以生財旺財為主,多以一對並用。用法有二,一是將一對金元寶放在全屋最大之視窗上或窗臺,左右角各放一隻,目的為把窗外之財吸納進來,視窗越大財氣越旺。二是將其放在大門入屋斜角之角落,此處地方藏風聚氣,亦是財位,放上一對金元寶以加強招財進寶之氣。
6、石獅子
凡是以口維生之行業,如律師、藝員等,可在辦公室內擺放一對振聲威,有助於生財。獅子是瑞獸中的一種,能解除多種形煞,亦加強官威或屋主之陽氣,過去不少大戶人家均擺放一對在門口。如果視窗見到不利之沖剋,可放一對小石獅面向視窗可以化煞。
7、銅獅子
其性質為化煞擋災,一般放在面向大門的位置。凡是有路相沖或開門見燈柱者可用。銅為金屬,可剋制木的刑剋,遇窗戶的對面可見大樹者適用。如宅內有屬水之人,放此類小銅獅更佳,因金能生水,可旺財。
8、文昌塔
此物為最常用之法器,利於功名及事業。元朗屏山就建有此類風水塔,據聞該村常出秀才及大官。學者可將它放在臺上、書櫃中,有利於文思敏捷。
9、貔貅
此瑞獸身無鱗,腳無毛,神態威武,為上佳風水擺設,但只適合於偏財或推銷行業(推銷員)選用,凡收入浮動者皆有神效。擺放時只需頭向門或向窗外,有利偏財,正財欠奉,除非加上龍神座一對則可接受。
10、銅葫蘆
葫蘆化病,人所共知,但銅葫蘆可添夫妻情分則甚少人知道。若夫妻緣薄,可擺放一隻銅葫蘆在床頭,增加夫妻恩愛。另外,凡家中有病人,可擺放此法器,對健康有利,家有小孩及長者更應選用。此物在一定程度亦可化煞擋災,用途廣泛。
立秋吃什麼傳統小吃 立秋各地十大傳統美食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後,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於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櫃檯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4、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5、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臺灣省吃龍眼肉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於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時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期,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8、南京“啃秋”
本週日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9、江南吃秋桃
在江南一帶,有一個習俗,就是在立秋的時候是要吃桃子的。吃完桃子之後還不能把核丟掉,要把核收起來留到除夕當天。在除夕夜把桃核扔進火爐中燒成灰燼,預示著新的一年都平安健康。
10、吃清涼糕
立秋老金華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吃清涼糕。
金華的清涼糕多由番薯粉或地瓜粉和水調製而成,吃的時候加點糖和薄荷,有的人還喜歡加點醋,外人會覺得奇怪,金華人卻覺得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