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河北各地元宵節習俗

河北各地元宵節習俗

  廣平縣“踩蹺”鬧元宵更可謂是一道豐富的元宵節“大餐”。高蹺在廣平縣已流傳了幾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踩高蹺的高手。無論男女,人人都練就了一腳功夫,只要一綁上高蹺就能疾步行走。 每到春節,他們就畫好臉譜,穿上戲服,踩上高蹺,上街表演。往往從正月十一、十二,人們就開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結束。踩高蹺時,人們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像呂洞賓、何仙姑、紅娘、濟公、張生等。經常演出的劇目有《西遊記》、《八仙過海》、《蟠桃會》、《花果山捉猴》等30多種。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 “元宵節里人們特別重視團圓,只要能夠趕回家的人都要儘量趕回家和家人團聚,”王麗平說,平山縣的元宵節裡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習俗,就是女兒結婚之後的第一個春節在婆家過,而第一個元宵節則要和丈夫回到孃家過,“這算是河北地區獨特的一種元宵節風俗。” 為了紀念團圓,古代便有了吃元宵的習俗,“北方叫元宵,南方則叫湯圓,雖然叫法不同,但寓意相同,均是表團圓之意。”而在平山還有一種獨特的習俗,正月十五這天是早上吃餃子,晚上吃湯圓,這也是與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種習俗。 元宵節的第二重含義就是驅邪祈福,這一天也被視作狂歡節,人們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燈會,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燈籠,以表達對春節的留戀。“雖說元宵節過後,就意味著春節結束了,但這卻是一年的新開始,人們透過各種各樣的活動祈盼新的一年能夠吉祥如意。” 河北各地的元宵節習俗 全國各地的元宵節均有賞燈、社火等大眾習俗。燈節在隋煬帝時代就有,是隋煬帝為了接待外國使臣特意準備的賞燈節,並且在民間也形成了一種規模。在唐朝時期規模最大,元宵賞燈節達到了3天,宋朝賞燈時間達到5天,而在明朝更是達到極致,將賞燈時間延長至10天。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在井陘有多種流派沿傳,尤以東南正、莊旺、南固底的拉花最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關“拉花”稱謂的傳說很多:一說拉花是在拉運牡丹花過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稱“拉花”;又說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諧音;還說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鑔等。音樂渾厚粗獷。歡快的舞步,活潑、風趣的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邯鄲的武安儺戲也是元宵節一種特有的習俗。據瞭解,儺舞是古代祭儀式中的一種舞蹈,儺戲是在到儺舞的基礎之上發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儺祭源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周代叫做儺。儺舞的發展對中國的地方戲曲有影,再某些地區,儺舞本身已發展成儺戲,儺吸表演的主要特點是角色都戴不製假面,儺舞和儺戲生動,具體地反映了中國表演藝術由歌舞向戲劇形式發展程序中各個階段的不同面貌。張家口的二人臺、打樹花也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二人臺的最大特點是舞蹈幅度大、跳躍性強、總體給人以粗獷憨厚之感;音樂上較婉轉、細膩、悠揚;打樹花則是張家口元宵節最為具有觀賞價值的一種活動,夜幕降臨,匠人們把砸碎的鐵器裝入爐中為晚上的活動做著準備藝人用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將廢鐵熔成的鐵水一勺勺潑灑在古老的城牆上,甩濺出絢麗多彩的火花,活動場面極其壯觀。觀眾們對這一古老而獨特的花會形式無不拍案叫絕。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最為常見的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王麗平說,河北地區的元宵節習俗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正是因為人們對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盼,才有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也希望這些民俗活動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久遠。”

中國各地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娛樂五晝夜。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燈。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鋪戶俱張掛絹紗、燒珠、明角、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到了清代,燈市遍佈整個北京城。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慶雲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安徽省】

  臨近元宵這幾天,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的街道社群和鄉村田野裡,各種民俗文藝表演一場接著一場。扭花鼓燈、耍龍燈、獅子滾繡球、高蹺、抬閣、花棍、花燈、傘燈、旱船、獨竿橋等多彩多姿的表演,不僅把新年的氣氛推向高潮,而且也讓十里八鄉的老少爺們領略了獨特的淮河風情文化。 淮河兩岸,舊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說法。年初一到初三的大年三天,人們忙於辭舊迎新、探親訪友,顧不上吃顧不上玩,元宵節才是年味最濃的時刻。

  阜陽人民勤勞聰明,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不斷髮展創造,形成獨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有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曲藝,有獨具地域特色的民間舞蹈和戲劇。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些異彩紛呈的群眾文化匯聚成獨具特色的阜陽燈會。阜陽燈會始於隋唐,盛行於明代。宋代歐陽修在潁州任太守時曾寫下“去年元月夜,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一詩,說明宋代阜陽的燈會已很盛行。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便是傳統的燈會,每到這一天,群眾都會自發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鳥蟲魚獸燈、十二生肖燈等等各種不同造型的彩燈懸掛自家門前。元宵佳節燈會期間還要唱一些大戲,有一臺戲或兩臺以上的戲對唱,又稱之為“戲臺戲”。同時,各家還燃放各種焰火助興。

  【山西省】

  元宵農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最古老的夜的節日。相傳西漢平定“諸呂”,漢文帝元月十五日開基,定為元宵節。舉國上下張燈結綵,歡度佳節。深宮皇室,大家閨秀也可上街看觀燈遊玩。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制元宵(今有專業戶專賣)。元宵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灸人口的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輕圓絕勝雞頭肉,湧膩偏宜蟹眼湯”。古詩人如此描摩元宵圓,難怪此物歷經千年,風行不衰。

  掛花燈,是山西人民歡慶元宵節必備的一種形式。每逢元農宵節來臨之時,家家戶戶都掛起各式各樣的燈,從十四至十六,每晚都開,遠遠望去,樓房張燈結采五顏六色,將整個城市裝扮的富麗輝煌,各單位也爭相製作各種各樣的花燈,在街上掛起,供人們欣賞,花燈樣式之多,數不勝數,有動物的,有生肖,有謎語猜謎的,有宮燈的,有現代電器的,也是歌頌現代人新生活的,飛機,火箭,飛船的,有鼓燈、潤餅燈、魚蝦雞鴨鵝燈、柑桔香蕉菠蘿燈、宮燈、如意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

  放焰火,為山西人民元宵節最為喜人的活動。元宵節夜在廣場都要進行放煙火活動,到時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麗的煙火,煙火越來變得越美,越來越大,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顏色越來越美越來越豔麗。

  文藝踩街,堪稱民間文化化妝大遊行。“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喧天,一國若狂”。(明間喬元《閩書》)。 從十四到十六,連續三天各縣區的都組織大大小小的各種文藝匯演到市裡來,有民間藝術,有現代藝術展示,有傳統文藝,有古老樂曲,有八音會,有古裝戲,花樣之多,數不勝數。 辦大型燈展。各單位都想聲,光,色俱全的大型燈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的,有代表幸福的,有代表古老傳說的,有帶有啟迪意義的。

  【山東省】

  淄博市淄川區的元宵節臨水人家多放河燈。泰安市寧陽縣的元宵送燈至祖墳。濱州市博興縣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著燈,繞棗樹六圈,口唸“嘟佬嘟佬,開花結棗”六遍,就能使棗樹豐收。日照市莒(jǔ)縣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稱之“走老貌”,據說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河南省】

  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孃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 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陝西省】

  鳳翔縣於元宵節宴請女兒、女婿,稱之“吃十五”。並送燈、送油,稱之“添油”。

  【江蘇省】

  武進區上元日綁縛蘆葦成丈許之火炬,插於田間,稱“照田財”,用來預卜早潦。火色白者為水,紅者為旱。宜興上元日,兒童戴鬼面具,屈腳振肩而跳,稱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間傳正月十五為上元天官賜福之辰,多齋素誦經,匍匐至吳山禮拜。海寧縣元宵節以精緻的菊花燈為最出名。上虞縣少於元宵節晚上到戡恃月臺上較量武藝。建德縣人家有新娶媳婦的,於元宵節設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縣民於元宵掃墓插竹為燈。萬安縣城各鄉均於元宵節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雲夢縣(今之江漢)老農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絕地蠶”。兒童則以田鼓迎神,以卜歲事。武昌的“弄龍”要一連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隨龍燈到鄰村赴宴,稱為“龍換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後,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習俗:“一偷湯圓二偷青,三偷簷燈四偷紅。”除了偷青是為了強身外,其餘皆為求子的習俗。開縣有「對罵」的習俗。元宵節時人們搬板凳到戶外去,將平日之怨氣,盡皆罵出,被罵之人不得回罵。

  【福建省】

  泉州花燈別具特色,有香燈、紙折蓮花燈、絲料宮燈、八結燈等等。邵武縣元宵夜境內廟宇繞境迎香,稱為“淨街”。福建南部有元宵節兩村兒童互擲石為戲的習俗。據說若不擲石,那個村子必定發生瘟疫。

  【廣東省】

  新安縣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慶燈。南雄鬧花燈時,父母取龍燈上之龍鬚線給小兒繫帶,據說可保兒童無疾病。又取龍燈內殘存的蠟燭照床下,據說可以產貴子。文昌縣民元宵夜偷青時,偷中的以捱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捱罵為吉兆。

  【雲南省】

  雲龍縣於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州元宵後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姜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臺灣省】

  在臺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

河南各地元宵節習俗

  襄城縣元宵吃餛飩湯,稱之“團圓茶”,孃家接已嫁的女兒回家過節, 縣元宵慶燈時,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龜。本地有河橋的,相率過橋。若無橋,則以木板搭數丈高之“天橋”,稱為“走百病”。 長興河南人最獨特的習俗,就是在元宵之夜,家家戶戶都得在祖宗墓前,用竹蔑和紅紙紮上燈籠,點燃其間的蠟燭任其燃盡。元宵節一般的習俗是賞花燈、猜燈謎、吃湯圓、舞獅,即使是河南人,也少見在祖宗墳前點燈的習俗。

  在河南信陽商城、光山、新縣的部分地區有這麼個送燈的習慣:每年正月15晚上,每家都要給家裡死去的新老先人的墳前送燈,表達對先人的紀念,讓先人在另一個世界沒有黑暗,不再孤獨。送燈就是去墳前點蠟燭,蠟燭外面用個簡易的燈罩罩好防風,送燈時候會放炮,放禮花,燒香燈。燈罩一般是自已做的,用各種顏色的彩紙做成。

  送燈是很隆重的,我們家鄉有句話“十五大似年”,“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可見送燈的隆重。十五這天,不管離家多遠,遠在外地的遊子都要回到家鄉,中午吃團圓飯,晚上送燈。如果哪家祖墳沒有人送燈,就說明這家人沒有後人了,這是每家人都忌諱的。

  我們每年正月十五吃過團圓飯,要燒紙拜祖先後才開始吃。飯後,就由家裡的小孩或年輕人,削竹籤,粘燈罩。當然蠟燭是提前買好的。如果祖墳比較遠的話,就得提前早早準備了。當竹籤,燈罩準備好後,就由大人領著小孩們成群結隊到祖墳上去送燈了。到祖墳後,先要在墳頭上壓墳頭紙,一般壓三疊,正中一疊,兩邊分別一疊。意思是,兒孫們來看望祖先了,也表明這座墳有後人,也就是後繼有人。來來往的人看到達墳頭紙後,就知道這墳還有後人。(當然這壓墳頭紙還有由來,下面再說。)然後,將墳前雜草拔掉或砍淨 ,插上一排竹籤,三至四支竹籤一組,圍成燈罩大小,在中間栽上一要蠟燭,罩上燈罩。待天快黑時,點著蠟燭。這個過程在我們老家叫“發亮”。接著燒紙,放鞭炮和禮花。然後,大人小孩們磕頭,說些**祖先我們來看你了或祈求保佑的話。

  在正月十五的下午,在墳地或路上,你會看見到處是人,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等到天黑後,漫山遍野都是五顏六色的燈,一片片,一串串,象天上的星空。你會聽見到處都是炮聲,到處都是盛開的禮花,你真正才會感到什麼是節日,什麼是發至內心的喜悅,什麼是心甘情願的奔波。只有這一天,小孩一個人走在墳地也不會害怕,也只有這一天,老人小孩、姑娘、媳婦齊上陣,同姓家族共歡樂。


山東各地元宵節習俗

  2014-2-19 13:34: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1 2 下一頁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因元宵是節日食品而得名,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觀賞燈火,所以又稱燈節。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合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為三元,分屬天地水三官的誕辰。民間一般習慣稱作正月十五,或稱過十五。曲阜、鄒城、泗水一 ...

各地春節習俗——河北

  承德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 ...

全國各地元宵節習俗

  永平府元宵節,有病的婦女群聚窯下,稱“陶灸”。兒女交錯度橋,稱“度百厄”。也有人以紙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稱“結羊腸”。又以十二個面盞貯油放入鍋中蒸熟,以面盞積水之多寡來預卜該月的晴雨。靜海縣上元節以大饅頭為節食。慶雲縣元宵節男子請五祖教拳棒,女子請紫姑卜休咎。 〔山東省〕 淄川縣元宵節 ...

元宵節的晚上 各地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是非常有氣氛的一個節日,這一天有花燈展,猜燈謎,等等活動,不過這些活動大部分都是晚上進行的,所以夜晚的元宵節才是最精彩的。元宵節是中華傳統節日,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元宵節的到來。   元宵節的晚上適合做什麼   元宵節的晚上一般都會有很多活動,熱鬧非凡。元宵節期間,人們喜歡吃元宵(湯圓)來應節 ...

各地春節習俗——天津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 ...

各地春節習俗——臺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臺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 ...

各地春節習俗——山東

  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裡。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裡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