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祁連山和北山之間,又叫甘肅走廊。東西長約1200千米,南北寬約100~200千米,因為位置在黃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簡稱河西、雍涼,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
河西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
河西走廊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其南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連山脈。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組成,西寬東窄,由柴達木盆地至酒泉之間為最寬,約300公里。
擴充套件資料:河西走廊(HexiCorridor),簡稱河西、雍涼,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河西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
河西走廊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以此得名。河西走廊為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河西走廊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大小乘佛教透過河西傳入洛陽,古代四大譯經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走廊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1、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2、河西為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3、河西曆史悠久,文 ...
河西走廊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古稱雍州、涼州,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河西走廊夾在祁連山、合黎山、烏鞘嶺等山脈之間,長且直,形如走廊,又因為在黃河之西,所以稱為“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在春秋時期是西戎的地盤,先秦時代又被月氏人佔領,然後又到了匈奴手中。雖然這裡開始進行商業活動和宗教傳播很早,但一 ...
河西走廊位於黃河流以西。河西走廊,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
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 ...
河西走廊位於在甘肅境內。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和北山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
走廊分為三個獨立的內流盆地︰疏勒河水系;北大河水系;石羊河水系。著名的絲綢之路就從這裡經過。 ...
河西走廊位於烏鞘嶺以西黃河以西,河西走廊,簡稱河西、雍涼,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
河西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 ...
河西走廊是位於黃河以西的位置,河西走廊是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
河西走廊屬於祁連山地槽邊緣拗陷帶。喜馬拉雅運動時,祁連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來的洪積、沖積物。自南而北,依次 ...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東,合黎山以西,烏鞘嶺以北,甘肅新疆邊界以南。河西走廊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南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
河西走廊現多指甘肅14個市州中的河西五市:酒泉,張掖,武威,金昌,嘉峪關。
河西走廊,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