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以此得名。河西走廊為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河西走廊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大小乘佛教透過河西傳入洛陽,古代四大譯經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走廊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河西走廊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以此得名。河西走廊為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河西走廊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大小乘佛教透過河西傳入洛陽,古代四大譯經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走廊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1、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2、河西為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3、河西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大小乘佛教透過河西傳入洛陽,古代四大譯經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河西走廊位於黃河流以西。河西走廊,古稱雍州、涼州,簡稱“河西”,晉朝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大涼在此建都。
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又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又稱雍涼之地,是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西北首府所在地。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其南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連山脈。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組成,西寬東窄,由柴達木盆地至酒泉之間為最寬,約300公里。北側則為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北山),絕大多數山峰海拔在2,000-2,500米之間,個別高峰達到了3,600米。
河西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這裡漢時即設四郡,戍兵屯田,是漢朝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後來又因諸多山脈的天然阻隔,成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