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以前,食品的供應是匱乏的,而油梭子的出現改善了人們的伙食,所以有一些人是吃過的。那麼,油梭子是什麼東西?油梭子指的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油梭子是什麼東西
油梭子是豬的脂肪耗油剩下的固體。油梭子,學名應該叫做油渣,是一種提煉動物油脂後的產物。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是用豬的肥膘來提煉。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和豬皮相連的肥肉,也指豬肚子上的肥肉和五花肉。另一種是豬的腸繫膜、大網膜堆積的脂肪,在豬的腹部成網狀的油脂,叫做網油,也叫板油。這兩種豬的肥肉都可以煉製大油。不同點就是:第一種肥肉的出油率低一些,而腹腔裡的肥肉出油率偏高。從口感上來說,第一種肥肉煉出來的油沒有多少異味,油渣也比較好吃。而板油是在腹腔裡的,油渣會帶有點內臟的氣味。
油梭子是先把肥膘耗成葷油,一般在南方是用葷油炒菜,油梭子炒青蒜辣椒;東北則喜用大油燉酸菜。一般三碗肥鏢下去,能煉出半碗油梭子。
油梭子可以撒點鹽直接吃,也可以做成油梭子餅和油梭子餃子。不管怎吃都別有風味,總結成一個字就是“香”。現在人們都吃植物油,葷油的主導地位喪失殆盡,油梭子也就少見了。有人留戀油梭子的風味,到處打聽哪裡有賣油梭子餅的,哪裡有賣油梭子餃子的。
油梭子有什麼營養價值,吃多了又有什麼危害?
《本草綱目》中沒有油渣,卻提到了豬油。李時珍認為豬油“甘,微寒,無毒,利腸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腫,生毛髮;破冷結,散宿血;利血脈,散風熱,潤肺。”而油渣含有大量的脂肪,吃掉後可以為人體補充能量,可以調節氣血虧虛導致頭暈、頭痛。還能夠調節低血壓導致的不適。但是不能吃太多,過量食用油炸,容易引發高血脂、高血壓,加重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的機率,而且容易導致肥胖。
油梭子簡介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豬肉屬於稀缺資源。那個時候,肥肉更是比瘦肉緊俏,肥肉主要就是提煉大油。而煉油後的副產品--油渣就成了稀有食材。我們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家裡煉油。整上半碗油梭子,灑上一點鹽花,最好是抓一把白糖,那味道簡直絕了。隨著生活條件日益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越來越強。油梭子逐漸退出了大家的食譜。近幾年,可能是出於一種追憶的情結,油梭子又重新迴歸人們的視野。很多飯店推出來油梭子餅,乍一吃,彷彿又有了兒時的感覺。
大約1990年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豬肉都是憑肉票才能買的,市民每人每月也就1斤肉票。當時人們都愛要肥肉,要是賣肉的多給割瘦肉,買肉的心裡就老大的不願意。大家願意要肥肉,為的是能多耗點兒葷油出來。那時候,一般認為葷油好,比植物油香。葷油占主導地位,油梭子就比較常見。剛出鍋的熱油梭子撒上少許鹽,就成了孩子們的最愛。吃在嘴裡,美在心裡,笑在臉上。如遇過年過節,油梭子多了,大人們就拿去,變著法做成油梭子餅或餃子什麼的。
其實,青島還有一種高階油梭子,叫做“脂渣”。是用上好的五花肉煉製而成的。一般來說,五斤五花肉才能出一斤脂渣。在當地,脂渣成了比海鮮還要緊俏的名吃,售價一般為128元/斤甚至145元/斤。青島的脂渣屬於魯菜菜系,原料簡單,只選用去皮五花肉,佐料一般只有食鹽。工藝更簡單,就是加熱慢慢的煉製。脂渣吃起來酥脆可口,肥肉部分入口即化,瘦肉部分則是嘎嘣脆,是一種比海鮮還要受歡迎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