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泉州承天寺在什麼地方,它建於什麼朝代

泉州承天寺在什麼地方,它建於什麼朝代

  在福建泉州當地有著許許多多的寺院及佛塔,在中國著名景點中泉州的承天寺常被人們稱作“鬧市難得的一片園林緣地”。寺中有兩座佛塔還有一段小故事,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一下了?下面小編就帶童鞋們瞭解一下吧。

  泉州承天寺,又稱月臺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崇陽門外東南。在五代時,此地為節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後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複名“承天寺”。

  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偉,有榕徑午陰、偃松清風、塔無禽棲、瑤臺明月、捲簾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嘯庵竹聲、鸚山暮雲、石如鸚鵡十景。1982年,泉州市做出修復包括承天寺在內的一批歷史勝蹟的決定。修復工作於1984年春動工,重建後的承天寺殿堂樓閣垂簷飛甍,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元朝至元年間(1279-1294年)建七級佛塔。明朝時,先後有原鋪、道陵、智莊、得眾、至昌、宗彬、慈灼等僧人駐錫承天寺,多有建樹。清朝初年又加以重修。承天寺鼎盛時期,有殿宇四十餘座,田產千頃,僧眾一千七百多人。全寺佔地面積75畝,約五萬平方米,清朝末年,承天寺衰敗,頹垣碎瓦,淒涼滿目。後雲果、轉薄、轉溥、瑞明諸法師共同發願進行修葺,並增建寮房僧舍,寺院重興,煥然一新。

  民國初年,雲果法師圓寂後,會泉法師繼任住持。會泉法師住持的七、八年間,也募款修建了寮房僧舍,開鑿放生池,除自己主講《楞嚴經》、《法華經》、《彌陀經》外,還延請國內佛學家前來講演說法。後會泉法師任廈門南普陀寺住持,不久到新加坡住持光明山普覺寺,轉塵法師繼任承天寺住持。抗戰時期,先後有弘一法師、性願法師住寺講經弘法,組織佛學研究會、唸佛會、流通經書,創辦養正院,培養僧徒。弘一法師在承天寺養正院講經時,曾寫一橫披:“唸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唸佛”,表達了一個佛教徒的愛國之心。

  1982年,泉州市做出修復包括承天寺在內的一批歷史勝蹟的決定。曾在承天寺卓錫、當時任新加坡光明山普覺寺住持的會泉法師弟子宏船法師及愛國華僑積極捐資,支援修復工作。修復工作於1984年春動工,經過五年多緊張工作,第一期工程於1990年完工,並舉行了開光典禮。重建後的承天寺殿堂樓閣垂簷飛甍,規模宏大,氣勢雄偉。

  相傳建寺時,因規模宏大,需用木材無數。為此,有位得道和尚到閩北杉山去向山主化緣。山主說:“你如果能把你們需要的那些大杉樹尾梢折斷,我可以施捨,聽你砍伐。”和尚和山主立約後,當夜作法。狂風掠過,巨杉末梢果然盡折。山主說:“樹可砍倒,且看你怎樣運走?”哪知得道和尚用禪杖向折梢的巨杉一撞,巨杉立時不見,而在泉州南禪寺大龍王井,一株一株的浮湧出來。建寺的木材,就這樣籌足了。

  元代,寺內建有七級浮圖。明嘉靖時,又增建檀樾祠,但屢遭兵焚。清康熙三十年(l691年)郡人施世綸重修寺宇。鼎盛時期殿宇曾達40多座,海內外許多名僧大德出其門庭。如協助師父蓮鷲擴建承天寺,親筆寫了大雄寶殿頂面的“閩南甲剎”巨匾的高僧雲果禪師。

  雲果禪師以後的會泉法師、轉塵和尚、廣欽和尚、新加坡的宏船法師、菲律賓的瑞今法師等(承天禪寺以"佛喜轉瑞,廣傳道法"八字傳承法脈)。文革期間寺宇大毀,彌勒殿、法堂、鐘鼓樓、廊廡及山亭塔幢等等被毀,其他則用作民宅、辦工廠。現在看到的承天禪寺是1985年在原址重修的。

  寺內有七座宋代石塔及石經幢。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關於這兩塔的來歷,也有一段神話傳說。相傳當年有一名臺灣遊方和尚雙手託著兩座塔,四方化緣。一天,雙塔不翼而飛。後來佛祖託夢給他,說他只有找到寶剎,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雙塔方能迴歸。後來,這位臺灣的和尚到泉州找到承天禪寺後,到該寺定居。不久,果然雙塔飛來,聳立在大雄寶殿前,由此取名“飛來塔”

  【結束語】如今,承天寺塔已得到人民政府的很好保護,並被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內修建了博物館,增建了古建築展室,收藏了許多寧夏曆史、民族、軍事等方面珍貴的文物,成為人們觀賞和遊樂的重要活動場所。

仙遊九座寺在什麼地方,它有什麼歷史來源

  奧修《智慧之書》:佛教是這個世上最科學的一個宗教。因此,當世界愈來愈進化和聰明的時候,佛陀將會、愈來愈受重視、佛教將會愈來愈被認可。你知道仙遊的九座寺在哪個地方嗎?有什麼歷史來源?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九座寺(原名太平院)位於福建省仙遊縣城西北約40公里的鳳山鄉鳳頂村,始建於唐代懿宗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由正覺禪師(法名智廣)倡建,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據載,該寺舍院九座相連,規模宏偉,佔地達1.5萬平方米,鼎盛時僧眾有五百餘人,是唐代仙遊最大的禪林寶剎。據說宋代端明殿學士蔡襄曾到這裡賞景,親手書寫“太平院”三個字。宋代名人餘象和劉後村,也曾來到這裡題過詩。明嘉靖六年,寺被大火燒燬,萬曆十二年,僧人意空修復大殿。

  唐憲宗元和年間,仙遊文賢裡留坡(今度尾留埔)一陳姓窮家,夫妻只靠開墾貧瘠的山坡地過活。這天夜晚,妻子即將臨盆,丈夫在夢中,聽見空中有引道的呵喝聲,只見一手持鐵缽之人,自雲月間而來,有十二影相隨,隨即一陣乳香襲來,便聽得隔壁荊房中一聲嬰兒啼哭,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

  因此孩出生之時,其父夢見一手持鐵缽之人,似是有道之人轉世投胎,故取其名字為夢佛。到了十八歲那年,夢佛的父母相繼而亡,因家貧孤身一人,經族人輾轉委託,他來到了福州桃枝山出家為徒。

  陳夢佛雖然出家,但仍未剃度入佛門。他一邊替寺院掃地,打柴等雜活,一邊對佛經、六經及莊老等百家之言琢磨研究。這一年,他從福州回來探望鄉親,途經九鯉湖,便留宿那裡,就佛道中一些不明之事,請教仙公。

  當夜,在夢中陳夢佛見一老者端坐堂中,知是仙公,便恭敬地上前稽首,之後詢問道:“佛與道究竟區別在哪裡,我今後到底將是要從佛呢,還是要修道?”仙公答道:“佛是破惡之方,而道是興善之術,這就是兩者的區別。然而,破惡警世,興善知本,都是以修善人心,而達到普渡眾生,濟世救民之目的,這就是兩者的同旨。從佛或修道,殊途同歸,無關緊要。”陳夢佛聽了仙公的一番仙言佛語,多年來積藏在心中的疑壘頓時釋開。

  陳夢佛回到桃枝山後,由如意禪師為其剃度落髮,法號為“智廣”,從此他便潛心鑽研,遂得佛理,其道行也日益深湛。不久,他便承命往嵩山少林寺受持戒法。

  陳智廣自福州出發,經邵武,過江西鄱陽湖上船,至武昌,來到了湖北鄂州,便先去參拜監官禪師。監官發問其佛理精要時,陳智廣答曰:“不東不西,是佛菩提;不上不下,真佛不假。”監官聽後,佩服他能掌握佛法的全部精華,稱讚道:“佛法省要,盡在汝矣。”

  陳智廣繼續自鄂州向襄樊北上,經南陽,過洛水,到鄭州,最後到達嵩山。經過十五年的晨鐘暮鼓、矢志不渝的修行,缽承了少林寺禪宗,便直接回到了仙遊,他要在仙遊開祖創宗,廣開佛門。

  陳智廣回到仙遊後,因他曾請教過九鯉湖仙公關於佛道之事,在仙公的指點下,才潛心修佛,故此一回來,便暫居在九鯉湖鄰近的九仙山。他要先選擇好開基的宗地,才能廣傳少林正宗。他到仙遊各處,甚至莆田等地,精心卜山擇地尋求建剎寶地。他先是在仙遊城北富洋,城東靈山,城西金沙等處擇選,不合其意,以後到南面郊尾雲頂山和莆田南山再選,還是不甚理想。

  陳智廣因四處選地不著,正心焦之時,猛地想起九鯉湖仙公就近在身邊,選地之事何不如再請教一次。為此,他又到九鯉湖,祈求仙公指點寶地。當夜,仙公道:“鳳凰來儀發祥地。”

  陳智廣默記仙公的指點,往西北方向繼續尋找寶地。這天來到鳳山,登上高地一看,頓時把他喜樂了。原來,這裡四周有九峰環列,與少林寺所在地少室山的九瓣蓮花地形相合。而這裡的兩座山巒如鳳凰雙棲,正是仙公所說的“鳳凰來儀”之態,正是發祥之地。於是,陳智廣就把寺址選在雄鳳的鳳冠之上。為合蓮花瓣之意,他就把寺院建成寺舍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因寺在鳳冠上,為此這裡地名稱為“鳳頂”。

  陳智廣為了保留此地的福祥之氣,不讓雙鳳分離,特地又在雌鳳的鳳冠上再建上一個塔,這就是“無塵塔”。

  陳智廣因建立九座寺,南播少林禪宗有功,在他圓寂之後,於唐光啟二年,朝廷諡封他為“正覺禪師”。

湖北四祖寺是什麼地方,它的歷史由來

  話說小編上班到現在還沒出去旅遊過呢?你們說小編我每天寫這麼多好玩的好吃的卻沒機會去玩沒嘗過一道美食,是一種多麼痛的煎熬啊。畢竟今天星期四,小編還是繼續為大家帶來中國著名景點中湖北的四祖寺,有多少同學知道他呢?

  四祖寺,古稱幽居寺,原名正覺寺,又名雙峰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四代祖師道信大師的道場,它位於黃梅縣城西北15公里的西山之中,寺廟創建於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1370年的歷史,是中國禪宗第一所寺院。它不但在我國佛教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國際上,特別是在日本、印度、韓國、東南亞和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享有盛譽,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四祖道信禪師(580~651),俗姓司馬,世居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後遷蘄州廣濟(今湖北武穴市)梅川鎮。12歲投司空山僧璨禪師求解脫法門,言下大悟,攝心無寐,脅不至席六十年。21歲於江西吉安受戒修學。越三年,聞璨和尚遍遊江右告竣,歸司空侍之,得傳衣缽,為中國禪宗第四祖。

  大業二年(606),璨禪師寂。至廬山,住大林寺十年,研習止觀。大業十三年(617),38歲,住吉安祥符寺,令城中禁屠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解圍城之困。唐武德七年,蘄州道俗請師至黃梅造寺,見雙峰有好泉石,一住近三十年。大敞禪門,聚徒五百人,自耕自足,勤坐為本。

  著《菩薩戒本》一卷以傳戒法。又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教人修習一行三昧以明心地。以農養禪,行證並重,禪戒合一,融攝止觀等一切法門。蘄州雙峰多有得果之人。其忍禪師,承信禪師後,法妙人尊,時稱東山法門。荊州法顯,受“出要之方,降心之術”。衡嶽善伏,得“入道安心”之法。

  荊州玄爽“亟發幽微,唯存攝念,長坐不臥,繫念在前”。牛頭法融,則悟“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之旨。新羅法朗,秉法東歸,開海東禪道之濫觴。四祖及其六大神足,不僅神州禪門法運之所繫,新羅法朗實海東禪道奠基人。

  永徽二年(651),祖命弟子造塔於寺之西嶺。同年古歷閏九月初四,自入塔中,垂誡門人,言訖而寂,世壽七十有二。第二年,塔門自開,肉身不朽,眾迎真身回寺供奉。唐代宗敕諡“大醫禪師”,塔曰“慈雲”。

  弘忍後,有清皎、仲宣、居訥、法演、止堂、雲谷、平川、三昧寂光、戒初、起高浪、晦山戒顯、道綸溥等高僧相繼駐錫西山。明正德十四年,四祖真身舉手至頂,吐火圓寂,得無數舍利,殿亦同灰。荊王發起重建。清咸豐四年(1845)冬,毀於兵燹,光緒間復修。後又毀,僅存三間祖殿與古柏數株。

  1995年12月,本煥長老擔起重興大業,歷時五載,建成殿堂樓閣200餘間,昔日祖庭,重現輝煌。2003年9月12日,本老功成身退,淨慧大和尚繼任方丈。誓以重振四祖禪風為任,倡導生活禪法,加強僧制建設,繼辦《正覺》期刊,舉行以禪修為主旨的四眾共修法會及禪文化夏令營等活動,並進一步整治寺院周邊環境。而今,寺前停車場、“慈雲之塔”石牌坊、傳法洞、寺院至毗盧塔及傳法洞朝聖臺階等工程相繼竣工。千古禪剎,生機煥然。

  四祖寺由禪宗四祖道信禪師創建於唐武德七年,距今有一千四百餘年悠久歷史,雖幾經修復,但仍毀於清末。如今僅存四祖殿一間和幾株古柏樹。蒙各級政府支援,各方人士相助,重建四祖寺。1996年元月5日大雄寶殿正式開基動工啟建,至2000年6月止,僅四年多時間,建成殿堂、僧寮等建築面積約一萬三千餘平方米,營建造價四千五百多萬元。同年10月四祖寺舉行竣工、佛像開光暨本老升座慶典。三年後本老功成身退,在四祖寺退居。為宏揚四祖宗風,本老於1999年12月創辦了《正覺》刊物。宏揚佛教文化,奉獻社會,造福人間。

  本老在前半生,志在苦行,參研經、律、論教理教義,坐禪、閉關、跪拜五臺、刺血寫經、燃臂孝母、弘法度生、領眾守戒,遵循百丈清規,繼承禪門宗風,倡導人間佛教,尊稱佛門泰斗。在後半生奔走中外,行化四方,廣結善緣,披心瀝膽,建寺安僧,光復、新建諸多寺院。德業巍巍,堪稱佛門巨匠。

  【結束語】1992年11月,該寺僧人行時,透過多方打聽,找到了本煥和尚親侄女張奶(新洲縣人,原鎮農技站喻站長之妻),在黃梅濯港十里化工廠邊建房生活居住,並與主持全面工作的副局長張立瑞登門拜訪,瞭解其到時廣州光孝寺見叔父(本煥大師)經過,萌生透過堅光禮請本煥大師修四祖寺之意。


夜遊的翻譯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脫衣睡覺,只見月光照入門內,(我不由產生夜遊的雅興),高興地動身出門。   2、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覽作樂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3、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錯 ...

夜遊的閒人如何理解

  1、閒人,即清閒的人,這裡並非是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複雜的意味。   2、首先,“閒人”是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作者與張懷民欣賞月夜景緻時感慨道“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說自己和張懷民是清閒的人,閒來無事才出來賞月的,實際上卻為自己的行為而自豪——月夜處處 ...

夜遊翻譯全文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裡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的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院中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又有哪個 ...

夜遊賞析

  1、全文只有短短的八十餘字,含義雋永,精緻優美。   2、《夜遊》之美,美在景。“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兩句雖未直接寫月夜之美,但文字之外,月色之美卻呼之欲出。你看,“月色人戶”用上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月亮是多情的月亮,知道作者百無聊奈,移步室內,聊解蘇軾寂寞之情。“欣然起行”,欣然,就是高興的樣子。是什麼樣 ...

蘇軾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記夜遊?

  1、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這天夜裡,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當篤厚。當晚,張懷民也還 ...

夜遊翻譯簡短

  1、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看見月光照在門上,高興地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遊樂的人,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裡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2、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遂至的遂是什麼意思

  1、遂的意思:於是,就。 出處: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   2、原文節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3、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