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浙江立夏習俗與風俗盤點

浙江立夏習俗與風俗盤點

  世界很大,各個地方都有他們自己的風俗和習俗。風俗與習俗是一種歷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與習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

  下面就由小編來為你們盤點一下浙江文化立夏習俗與風俗盤點。

  一、習俗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領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備了果品餅餌,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

  青梅夏餅與櫻桃,臘肉江魚烏米糕。

  莧菜海螄鹹鴨蛋,燒鵝蠶豆酒釀糟。

  茶葉蛋:茶葉蛋還是立夏的一個娛樂專案。食前可在家人、鄰里、同學間開展拄蛋比賽。年輕母親還可用五彩絲線織個蛋套,將茶葉蛋掛在孩子胸前。

  “腳骨”筍:立夏吃“腳骨”筍有“腳骨健健過”之意,也是民間祈求健康的一種借代。

  菜羹:寧波人傳說立夏吃了,一個夏季可保持皮膚光滑,不生瘡癤。

  吃槐豆――浙南農村有這個習俗,食之可健身固齒,尤以兒童、青年為宜。

  吃立夏餅――杭州一帶的習俗,源於民國時期,市面上常有麥芽餅製售,現在已不再吃得到這種地道的立夏餅,但仍可吃到另一種類似的“立夏餅”,形狀上比蘇式月餅略小。

  吃烏米飯——用烏飯樹葉煮糯米,捏成一個個呈烏褐色的飯糰子,杭州一帶流傳著立夏吃烏米飯的習俗。

  編織蛋套,把茶葉蛋裝裡面掛在脖子上是立夏小孩過節的習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掛上了媽媽為自己做的漂亮的蛋套,心裡美滋滋的。

  稱人――舊時,每到立夏之日,家家戶戶都要用大稈秤“稱人”。稱的時候有講究,秤錘只能從裡往外捋(表示增加),不可以外往裡捋(表示減少)。

  烏米飯的來歷

  關於“烏米飯”的來歷有不同的說法,最為人信服的說法是:戰國時期,孫臏被龐涓陷害,被關進豬舍。為瞞過龐涓爪牙的監視,老獄卒用烏飯樹葉煮糯米,捏成一個個呈烏褐色的極像豬糞的飯糰子,偷偷送給孫臏吃。孫臏吃了這種飯糰,不但活了下來,而且身體更加強壯了,並終於逃出了監獄,報了仇。因為孫臏第一次吃烏米飯正值立夏那天,所以杭州一帶流傳著立夏吃烏米飯的習俗。

  二、風俗

  1、嵊州立夏有鬥蛋的風俗。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陝西立春習俗與風俗習慣盤點

  節氣立春是二十四氣節的第一個,同時民間又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所以古代的人們格外重視這天一天,並透過各種活動予以慶祝,久而久之形成風俗流傳下來,在古老的陝西地區就保留著許多立春當天的特色風俗。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吉祥話語。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後多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古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風俗流傳後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表示迎春的志願。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簷下,修建燕子窩。

  燕子是候鳥“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所以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裡,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戴“燕子”,特別是小孩,父母早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高采烈,雀躍有餘。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立夏有什麼風俗 盤點立夏傳統風俗習慣

  立夏有什麼風俗 盤點立夏傳統風俗習慣

  1、吃蛋

  在立夏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有吃蛋的習俗,無論是雞蛋還是鴨蛋,或者是鵝蛋。特別是對於小孩子而言,在立夏這一天,胸前會掛上一個煮熟的蛋,意味著在這個夏天,身體都會棒棒的,不會被疾病所困擾。

  2、秤人

  我國很多農村,在立夏這天,都喜歡在村口或者人口密集的地方,擺上一杆秤,用來秤人用。每個人挨個挨個坐在秤上秤一秤,而幫忙秤的那個人需要能說會道,針對每個人秤出來的重量要多說吉利話,討個好彩頭。

  3、吃麵食

  因為立夏的這個時節,剛好是小麥上場的時候,所以在立夏這一天,很多地方有吃麵食的習俗。很多人家會將小麥製成麵粉,而用麵粉做成夏餅、春捲、麵餅等美食加以食用,這種風俗在我國北方尤為常見。

  4、吃立夏飯

  立夏飯可和我們平日裡吃的大米飯不一樣,立夏飯是人們變著花樣做出來的一種米飯,它裡面加入了許多的食材,有黃豆、青豆、綠豆、糯米,或者是自家人喜愛的一些其他食材,做出來的立夏飯顏色各異,味道各異。

  5、鬥蛋

  立夏還有一個小孩子特別喜歡玩的鬥蛋遊戲。父母需要提前為孩子編制一個蛋套,將煮熟的蛋放入蛋套中,然後用絲帶掛在孩子胸前。吃完飯後,孩子成群進行鬥蛋遊戲,各人的蛋相互攻擊,蛋先破者則為失敗,最後分出一個高低來。

  全國各地立夏傳統風俗習慣

  福建閩東地區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裡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


土家族的清明節習俗風俗

  土家族由於山川隔阻,很少與外界來往,生活相對比較封閉,也比較少受到外界的影響。土家人是非常重視傳統節日的。因為與世隔絕所以他們的習俗也比較古老的,沒有過多的改變。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嗎?他們清明屆又有哪些習俗呢?一起走進土家族文化看看吧。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 ...

壯族清明節的習俗風俗習慣

  雖然各地的清明習俗都不盡相同,無非就是掃墓祭祖,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大家肯定很想知道少民族的習俗是不是也和我們的差不多吧!接下來讓我們瞭解一下壯族文化吧。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在清明節還有重大節日的時候都會有五色糯米飯。   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 ...

立夏習俗有哪些 立夏民間有趣的風俗盤點

  立夏習俗有哪些 立夏民間有趣的風俗盤點   1、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 ...

春節習俗之各地祭灶風俗盤點

  祭灶的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存在,當然一些少數民族如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少數民族,是不祭灶的,但會以另外的方式進行。 在過去,祭灶是馬虎不得的,萬一灶神到玉皇大帝那你家告黑狀,那一年的運氣就慘了。所以,家家都很重視,希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以各種方式賄賂灶神,給他餞行西去。 一般來說,各地以臘 ...

浙江蕭山立夏習俗

  吃烏米飯。按照蕭山老底子的傳統,立夏當天要吃烏米飯。俗話說:“吃了烏米飯,蚊子不叮咬”。立夏吃烏米飯,夏天不容易中暑,不會被蚊蟲咬。現在,各大超市裡都現成的烏米飯賣。不過,自己動手做的烏米飯,吃起來才更香哦。 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淨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 ...

處暑的習俗有哪些 24節氣處暑的風俗盤點

  處暑的習俗有哪些 24節氣處暑的風俗盤點   1、出遊迎秋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 ...

盤點立冬的習俗食俗 立冬節氣各地的習俗有哪些

  盤點立冬的習俗與食俗 立冬節氣各地的習俗有哪些   立冬的習俗   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對於冬泳愛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礎,循序漸進,應該從天氣暖和時堅持每天下水,持續進行鍛鍊。另外,要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