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發生火災時時、要冷靜判斷火勢來源,確定逃生方向。
2、火災發生後先用手觸控門板及把手,並迅速找安全出口。
3、無法逃生時在視窗揮動顏色亮麗的衣物,尋求救助。
4、逃生時不可以使用電梯,防止出現突然斷電的情況。
5、向下逃生道路被阻斷時立刻向屋頂平臺逃生,等待消防人員營救。
1、首先發生火災時時、要冷靜判斷火勢來源,確定逃生方向。
2、火災發生後先用手觸控門板及把手,並迅速找安全出口。
3、無法逃生時在視窗揮動顏色亮麗的衣物,尋求救助。
4、逃生時不可以使用電梯,防止出現突然斷電的情況。
5、向下逃生道路被阻斷時立刻向屋頂平臺逃生,等待消防人員營救。
1、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2、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3、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1、普通話是我們全國的通用語言。它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是我們中華民族相互交流和對外交往的規定語言。
2、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語言,大家都講自己的地方話,誰也聽不懂誰的話,那麼就無法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外交往也是一樣,如果你只講自己的民族方言,不但外國人聽不懂,就是翻譯人員,也無法進行翻譯。
3、必須大力推廣普通話。只有推廣普通話,才能消除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語言障礙,促進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只有推廣普通話,我們才能更好的和外國人交往,不但能和外國人做生意,還能學到國外的許多先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我們的國家,使我們的人民,都能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4、國家規定,推廣普通話,必須從學生抓起。要在各級各類學校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使普通話成為學校的教學語言和校園語言;要在學校開展“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活動,把推廣和普及普通話,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規定,從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週,要成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