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淺談:香港茶餐廳文化

淺談:香港茶餐廳文化

  茶餐廳,可謂是代表香港的文化標誌。在香港街頭,你可以看到,茶餐廳開的遍地都是,每隔三五間店鋪就會有一間是茶餐廳。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那麼,你對香港文化中的茶餐廳文化了解多少呢?跟著小編來瞧瞧吧!

  茶餐廳是一百個巴仙的香港發明,屬於本地最平民化的飲食場所。事實上,茶餐廳的特色也正正體現了香港人的精神取向和價值觀—速度要快、配搭要多變化、價錢要實惠、行事方式中西合壁。總而言之,要用最快捷穩妥的方法把事情辦好。茶餐廳的出現源於半個世紀以前,殖民地的香港受西式生活習慣影響,一些華人喜歡上“吃西茶”(喝咖啡),但當然不會光顧為外國人而設、收費昂貴的西餐廳。於是茶餐廳應運而生。依此發展而來的茶餐廳食品,自然是中西特色兼收幷蓄,如咖啡和奶茶(又稱為“茶奶”)的口味跟西洋標準不很同,還發明瞭洋人所沒有的“鴛鴦”(咖啡兌奶茶)。

  茶餐廳也確有自己的一套,顧客可以是西裝領呔,也可以是襯衫拖鞋。桌子上除了擺放著糖,還有醬油、醋、牙籤、胡椒粉,甚至辣椒醬。壓在桌面上玻璃底下的,是完全屬於香港人半中不西的選單,從蛋撻(內地同胞稱為“蛋塔”,可能是同志們不懂念“撻”,即英語中的 Tart 餡餅)到饅頭,從雲南米線到義大利粉,從揚州炒飯到葡國雞飯。當然還有香港原創的“鴛鴦”(咖啡混奶茶)、檸啡(檸檬咖啡)、甚至簡單不過的檸水;而且,海南雞飯可以配羅宋湯、龍脷(即比目魚)柳沙律可以送油菜,到“正宗”泰式魚蛋粉、日式拉麵,以及那少不了的各式公仔麵(泡麵)。

  還有就是完全港式的麵包:那沒有菠蘿的菠蘿包,加上一塊厚厚的牛油,便成為香港獨創的鮮油菠蘿包(又稱為菠蘿油),也有與雞沒有關係的雞尾包,均原是西式包點中沒有的;而把中西文化溶合得天衣無縫的,要算那“幹炒叉燒意”(醬油炒義大利麵拌廣東叉燒)了。

  其實香港的茶餐廳都是不太大的,無論是廚房還是外面的用餐環境。明亮乾淨是第一感,當然,也說不上什麼環境優雅,這裡本來就是平民快餐廳。據說有人研究一套茶餐廳文化,實在是奇怪那麼小小的餐廳,卻可以包容幾百種食物。正如麥兜的對白,就魚蛋,可以搭配粗麵、河粉、油麵、瀨粉等等,同理搭配的牛肉、牛腩等,因此茶餐廳選擇還真不少,真正可以讓你眼花繚亂。

淺談:蒙古族的禮儀文化

  蒙古族的人熱情好客,這一習俗從古代一直就流傳到現在。到了蒙古,主人一般都會很熱情的向你敬奶茶,我們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還有主人請吃奶製品,你不可以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蒙古族文化中的禮儀文化吧。

  獻哈達

  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蒙古國民族服飾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唱歌

  蒙古民族的勸酒往往透過情真意切的歌唱表達出來,唱歌與勸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如此數遍,酒意酣暢。歌唱有禮儀性的,也有即興盡興的,有一人或數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達旦。

  敬神

  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據《蒙古風俗鑑》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

  祭天則把肉拋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則拋入爐火之中;祭佛置於佛龕前;祭鬼置於包外;祭山則掛之於供奉的神樹枝上,祭墳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於包外,祭水神扔於河泊,最後祭成吉思汗,置於神龕前。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薩滿教,其崇拜多種神祗,爾後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間信仰,把眾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軌跡。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盃或牛角杯中,託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

  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淺談:韓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一個國家的飲食發展是受到其文化的影響,在韓國最出名的料理三大主菜:泡菜、大醬、烤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韓國在飲食方面沒有以奢華為主,一切都是以健康為目的。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韓國飲食文化吧!

  韓國是一個民族特色十分鮮明的國家,其鮮豔的民族服飾、獨特的飲食文化已成為國家的名片,走向了世界。韓國也是一個品牌意識十分強烈的國家,其先進的製造業,產品遍及全球各地;其影視作品、流行音樂也是風靡東亞及東南亞地區,被人們稱之為“韓流”。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韓式餐的口味特點是鮮、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烤肉、冷麵、伴飯及參雞湯、牛肉湯等。

  韓國有句俗話說,“泡菜是半個糧食”。不管多麼奢華的宴會飲食,餐桌上也少不了泡菜。韓國人無論貧富貴賤,都以米飯為主食,一日三餐都不離泡菜。

  韓國料理三大主打菜:泡菜、大醬、烤肉

  第一主打菜:泡菜

  人類學家馬文哈里斯在《食物與文化之謎》一書中寫道:“告訴我你吃什麼,那麼我可以知道你是誰”。韓國人會說:“我們吃泡菜,所以我們是韓國人”。在韓國,沒有泡菜的飯桌令人難以想象。韓國人對泡菜情有獨鍾,每家都有專門保管泡菜的“泡菜冰箱”。泡菜味道辛辣,調味品味兒濃,非常爽口。即使是發酵了一個冬天的泡菜,吃起來也如新鮮白菜般爽脆。吃油膩的東西時吃泡菜,可以爽口;跟清淡的東西一起吃,則更令人感覺清淡。

  韓國泡菜跟以酸味為主的中國泡菜不同,更有別於沒有發酵過程的日本泡菜。自然發酵而成的韓國泡菜與其說是食物,不如說是藥物,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乳酸菌有助於消化,據說還具有防癌作用。泡菜蘊含著韓國人的民族魂,是韓國的又一代名詞。

  第二主打菜:大醬

  韓國人一直深信“食物味道全靠醬味”,認為再好的原料,若沒有醬味作鋪墊,也絕對做不出好菜。因此,大醬、辣椒醬和醬油是韓國家庭一年裡最重要的家底兒,這三種醬蘊含了韓國飲食的秘訣。由大豆做成的大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植物性脂肪等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能消除膽固醇的維生素E,對預防疾病十分有效。現在,在商店裡,大醬、辣椒醬和醬油隨處可見。但是,很多住在農村的人還是用自己獨特的秘方親自做醬吃。

  您可能還喜歡:

  飲食文化:立冬忌吃什麼東西?

  飲食文化:立冬為什麼吃餃子?

  飲食文化:南方立冬吃什麼?

  七夕節吃什麼,七夕各地飲食文化


文化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個民族中,也有著屬於各民族的特色音樂藝術。其中,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美麗的樂器”。那麼,這個樂器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有什麼樣的音樂藝術呢?   庫姆孜歷史淵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美麗的高山草原,樹木茂密,動物穿 ...

民族文化長河中的畲族歷史與文化

  畲族,我國南方遊耕民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畲族的瞭解中,其歷史和文化是最受人關注的,也是這樣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畲族變得更加獨特。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畲族文化中看看畲族的歷史與文化吧。   畲族歷史:   來源傳說: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

藏族文化藏族住的房子叫什麼

  由於藏族地區自然環境和文化的特殊性,使得藏族人們所居住的房屋也是別具特色。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顏色各異的帳篷,經常有人把它和蒙古族的敖包混為一談,其實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那麼藏族住的房子叫什麼呢?且隨本期的藏族文化一起去看看吧。   藏民居種類主要有碉房、帳房兩大類。   碉房   碉房是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 ...

藏族文化藏族葬禮有幾種?

  藏族地區普遍盛行的喪葬方式有:天葬、水葬、火葬和土葬 4 種。此外,天葬也是在藏區較為普遍的一種葬俗。這些不同的葬法,是根據死者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而定的。本期的藏族文化就帶你去了解下藏族的喪葬方式。   天葬   天葬又稱“鳥葬”,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一般人死後,先將屍體用白布裹好, 放置在屋內一角 ...

文化剪紙藝術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勞動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和生活實踐中錘鍊和完善這門傳統技藝,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剪紙藝術遍及民間,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近些年來,剪紙藝術在人們的生活中卻越來越難以見到了,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了解剪紙藝術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我國“入世”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下,民間剪 ...

壽山石文化壽山石和田黃石的區別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句話應用於大多數需要靠真本事真技術做出的行列。   田黃石被認為是壽山石中的極品,那麼壽山石和田黃石有什麼相關,並且又有什麼區別呢?   壽山石品種繁多,色彩斑斕不同的石種從外形、色澤至肌理,都有其獨特之處。雖然上好佳品和粗劣下品之間有天壤之別,人們憑肉眼也能斷其優劣,但是, ...

歷史文化名稱的保護與開發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據北京大學侯仁之、建設部鄭孝燮和故宮博物院單士元三位先生提議而建立的一種文物保護機制。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民族文化看看歷史文化名稱的保護與開發是怎樣的吧!   起源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據北京大學侯仁之、建設部鄭孝燮和故宮博物院單士元三位先生提議而建立的一種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