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淺談:歷史文化名稱的保護與開發

淺談:歷史文化名稱的保護與開發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據北京大學侯仁之、建設部鄭孝燮和故宮博物院單士元三位先生提議而建立的一種文物保護機制。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民族文化看看歷史文化名稱的保護與開發是怎樣的吧!

  起源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據北京大學侯仁之、建設部鄭孝燮和故宮博物院單士元三位先生提議而建立的一種文物保護機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定並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均為儲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紀念意義、且正在延續使用的城市。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工作,《文物保護法》、《城鄉規劃法》確立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制度,並明確規定由國家制定保護辦法。

  2005年10月1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範》正式施行,確定了保護原則、措施、內容和重點。

  2008年7月1日,《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正式施行,規範了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申報與批准。如果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佈局、環境、歷史風貌等遭到嚴重破壞的,由國家撤銷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公佈

  國家於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後公佈了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共99座。此後,分別於2001年增補2座,2004年增補1座,2005年增補1座,2007年增補7座,2009年增補1座,2010年增補1座,2011年增補6座,2012年增補2座,2013年增補4座,2014年增補2座,2015年增補3座,2016年增補1座(截至2016年5月4日),共計130座(此處為瓊山和海口分開計算)。

  備註:2002年10月瓊山市併入海口市。2006年11月,根據國家秘書二局的意見反饋,要將瓊山歷史文化名城更名為海口歷史文化名城,會在當時已批准公佈的10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產生連鎖反應,建議海口市重新呈報申報檔案,直接申報海口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07年3月13日,國家正式批准海口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做統計報告及海口市政府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時,均將海口和瓊山視作一處。

淺談:民族文化長河中的畲族歷史與文化

  畲族,我國南方遊耕民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畲族的瞭解中,其歷史和文化是最受人關注的,也是這樣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得畲族變得更加獨特。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畲族文化中看看畲族的歷史與文化吧。

  畲族歷史:

  來源傳說:

  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畲瑤同源於漢晉時代長沙的“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說。此說認為畲族和大部分瑤族都家喻戶曉地流傳有屬於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圖騰崇拜——盤誇瓜傳說,傳說的內容與漢晉時代分佈在長漢中下游的“武陵蠻”所流傳的盤誇瓜傳說大同小異,據此認為畲、瑤兩族與“武陵蠻”有密切的淵源關係。瑤族中自稱為“勉”的“盤誇瑤”(或稱“盤瑤”、“板瑤”,“頂板瑤”、“過山瑤”)與自稱為“門”的“山子瑤,約佔瑤族總人價的一半以上也崇信盤誇瓜傳說。

  在語言方面,雖然99%以上的畲族操接近於漢語客家方言的語言,但居住在廣東惠陽、海豐、增城、博羅一帶的畲族卻操瑤族“布努”語,這種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的語言。在音調上,雖然有不少地方的畲族民歌類似客家的山歌詞,但福建寧德地區卻存在著完全不同子客家山歌的四種畲族傳統的基木音調(福寧調、福鼎調、霞浦調、羅連調),這四種基本調和自稱“勉”的瑤族和“布努瑤”的基本調有驚人的類似之處。

  (二)東夷說。有人在畲、瑤同源於”武陵蠻”說的墓礎上,更進一步把畲族遠源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淮河與黃河之間的“東夷”裡靠西南的一支“徐夷”,認為畲族和大部分瑤族同源於“武陵蠻”,而“武陵蠻”是“東夷”遷居鄂、湘西部地區後,融合了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的。

  已故的潘光旦教授把長沙“武陵蠻”的淵源關係往前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生活在淮河和黃河之間的“東夷”裡靠西南的一支“徐夷”。他認為“徐夷”與苗、瑤、畲都有密切的淵源關係,後來向長江流域活動進入五嶺山脈中的一部分,就是發展為今夭的瑤族,一部分從五嶺山脈向東在江西、福建、浙江的山區裡和漢族雜居融合而成為畲族;另一部分曾定居在洞庭湖一帶,即後來進入湘西和貴州的苗族。

  有人從高辛氏和“東夷”、畲族的文化遺產作了比較,如女子結髻、蒙青巾、扎紅頭繩、插花鳥銀飾、穿戴鳳羽樣衣冠、梳妝用“銅鏡”,煮飯用“鬲”,生產用“鎬”,打獵用”弩”,腳穿木拖鞋、草籠鞋,喜唱山歌,對本族人說“山哈”話,自稱為“徐家人、”,稱中土漢人為“阜佬”,稱土著漢人為“閩家人”,愛狗,流傳“一犬九命”(意即打死一城頭狗要賠償九條人命)的故事,傳頌“風凰鳥”,結婚時正門橫眉上寫“鳳凰到此”四個字的橫聯等等,說明高辛帝嚳、東夷、徐夷、畲族具有極其密切的淵源關係。

吳越文化淺談:吳文化的特色和意義

  吳文化通常指的是吳地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也是吳越文化的一部分,其以先吳和吳國文化為基礎,經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的生長,及隋、唐、宋、元歷代發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本期的吳越文化帶你去了解吳文化的特色和意義。

  吳文化起源於春秋時期吳國,既有地域特點,又受中原文化影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六朝以前,在中國文化史上尚未形成一種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統一性和系統性的文化形態。相比中原地區,吳文化的落後是明顯的。

  永嘉南渡是一個轉折的關鍵,隨著代表正統的政權南遷,政治、文化中心轉移到了南方,吳地文化實現轉型。具體表現為形成今天的吳語語系;由尚武變為崇文;當地隱逸文化與主流文化互相滲透。唐宋以降,吳地名人輩出,成為文化發達地區。

  南宋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當早期資本主義萌芽時,江南一帶是市民思想傳播的大本營。明朝中後期,江南不僅工商業繁榮,而且是全國學術、文化、藝術、娛樂的中心,又是明末清初重要社團的活動舞臺。吳文化有著鮮明的特色,如相容幷蓄、博採眾長;睿智機敏、聰慧靈動;求真務實、經世致用;勇於創新、不斷超越。這些特質對當代社會依然產生影響。

  吳文化的本質特徵可以概括成這樣幾點:

  一是厚德載物的和諧性。

  泰伯三讓王位,贏得孔子“至德名邦”讚譽。厚德載物作為吳文化核心的道德內容,成了立身之本。從遠古的泰伯到明代的東林黨,從近代工商望族到當代的華西村,無錫在社會諸方面的發展中,無不體現出尚德和諧理念。

  二是相容幷蓄的開放性。

  吳文化是一個開放性文化系統,它的發展是不斷吸納異質文化的結果,顯現出一種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對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顯現了其包容性。臨海型的地理區位,也使吳地很早以來就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帶。

  三是經世致用的務實性。

  經世致用的思想緣起吳地發達的工商業。工商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孕育出了經世致用的實幹思想。經世致用在近代主要表現為學、用結合,積極主張以實用的知識與科學技術促進社會變革和發展實業。無錫榮氏兄弟即是最為著名的代表之一。

  四是開拓進取的創造性。

  泰伯在荊野之地,開拓建起勾吳國,吳地自此湧動著一種不拘成規、敢想敢幹的開拓創新精神。中國的歷史傳統是重農賤商,但吳地很早就開始工商並重。及至當代,鄉鎮工業的異軍突起,無不顯示其創造性。


藏族朝拜的歷史故事由來

  在西藏,有種信仰,叫一生朝拜。叩等身長頭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信徒與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一般這些教徒或信徒們會在手、膝蓋上佩著護具,前身掛一毛皮衣物,不懼千辛萬苦,從家鄉出發,三步一叩地向聖地拉薩進發。那麼藏族朝拜有什麼樣由來呢?一起到藏族文化中去了解吧。   對於藏族人民的這種信仰、這種對佛的虔誠 ...

香港茶餐廳文化

  茶餐廳,可謂是代表香港的文化標誌。在香港街頭,你可以看到,茶餐廳開的遍地都是,每隔三五間店鋪就會有一間是茶餐廳。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那麼,你對香港文化中的茶餐廳文化了解多少呢?跟著小編來瞧瞧吧!   茶餐廳是一百個巴仙的香港發明,屬於本地最平民化的飲食場所。事實上,茶餐廳的特色也正正體現 ...

韓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一個國家的飲食發展是受到其文化的影響,在韓國最出名的料理三大主菜:泡菜、大醬、烤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韓國在飲食方面沒有以奢華為主,一切都是以健康為目的。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韓國飲食文化吧!   韓國是一個民族特色十分鮮明的國家,其鮮豔的民族服飾、獨特的飲食文化已成為國家的名片,走向了世界。 ...

文化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

  音樂是我們生活中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個民族中,也有著屬於各民族的特色音樂藝術。其中,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庫姆孜”柯爾克孜族語意是“美麗的樂器”。那麼,這個樂器在柯爾克孜族文化中有什麼樣的音樂藝術呢?   庫姆孜歷史淵源: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美麗的高山草原,樹木茂密,動物穿 ...

藏族文化藏族住的房子叫什麼

  由於藏族地區自然環境和文化的特殊性,使得藏族人們所居住的房屋也是別具特色。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顏色各異的帳篷,經常有人把它和蒙古族的敖包混為一談,其實兩者還是有區別的。那麼藏族住的房子叫什麼呢?且隨本期的藏族文化一起去看看吧。   藏民居種類主要有碉房、帳房兩大類。   碉房   碉房是中國西南部的青藏高 ...

藏族文化藏族葬禮有幾種?

  藏族地區普遍盛行的喪葬方式有:天葬、水葬、火葬和土葬 4 種。此外,天葬也是在藏區較為普遍的一種葬俗。這些不同的葬法,是根據死者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而定的。本期的藏族文化就帶你去了解下藏族的喪葬方式。   天葬   天葬又稱“鳥葬”,是藏族最普通的葬法。一般人死後,先將屍體用白布裹好, 放置在屋內一角 ...

文化剪紙藝術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勞動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和生活實踐中錘鍊和完善這門傳統技藝,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剪紙藝術遍及民間,受到人們的喜愛。但近些年來,剪紙藝術在人們的生活中卻越來越難以見到了,這是為什麼呢?一起來了解剪紙藝術現狀及其未來發展。   我國“入世”後,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浪潮下,民間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