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代表什麼動物和花?清明節有哪些常見飲食?
清明代表什麼動物和花?清明節有哪些常見飲食?
清明代表什麼動物清明節一般出什麼生肖
清明代表的動物就是龍,因為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了“雨神”,即神話中常見的“龍王掌管降雨”。因此,十二生肖中龍應當是代表清明節的。
清明代表什麼花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古代清明詩中,常常寫到桐花。如白居易《桐花》詩說“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白居易《寒食江畔》詩說:“忽見紫桐花悵望,下邽明日是清明。”這意思是說,看到紫桐花,就意識到是清明時候了。清明節氣開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風,就是被稱為“輕化細細”“萬頃雪光”的“壽命最短”之花——麥花。柳花開時思親濃,人們喜歡清明插柳,喜歡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總吟詠柳樹柳花,或是折柳贈別表達依依不捨之情。
清明氣候
在南方,“梨花風起正清明”,此時已是桃紅、柳綠、梨白、菜黃,多種植物已進入展花期,為提高坐果率,進行必要的人工輔助授粉很有必要。而黃淮以南地區的小麥也已進人拔節期,抓緊搞好小麥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取得豐產的關鍵。對於早、中稻要抓緊搶晴播種。與此同時,茶樹新芽抽長正旺,是採摘中上品的絕好時機。倘若有幸涉足茶鄉,還會目睹茶哥茶妹們對歌的“採春”景象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也絕非藝術想象,是詩人對江南此時氣候特色的準確描繪。時陰時晴的充沛雨水,可滿足各種作物生長髮育之需。所以俗語云“雨清明,好年景”。但是,事物總是物極必反的,過多的降水也會誘發溼害而危害莊稼,需加以提防。
在北方,正是多種春播作物的適播期,如春小麥、玉米、高粱等。此時節,天氣回暖較快,土壤解凍,化土層可達5-10釐米深,正是頂凌種麥的大好時機。
春小麥是一種耐寒能力很強的早春作物,其幼苗期能忍受-6——-8℃的低溫,“種在冰上,收在火上”是它的生物學特點。只要土壤溫度達到2一4℃,土壤溼度在50%左右,春小麥種子就能發芽。節氣民諺“二月清明麥在前,三月清明麥在後”是很好的指令,有經驗的農民都懂得:清明前種麥,先紮根後發芽,根系強,長勢好,能耐旱,產量高;清明後種麥,先發芽後紮根,根系弱,長勢差,不耐旱,產量低。如果是農曆二月清明,節氣往前趕,春小麥更應在清明之前種完。
如若錯過這上化下凍、底墒好的有利時機,則因氣溫逐日升高,蒸發量不斷加大,土壤會很快失墒,容易落幹,造成減產歉收。另外,春小麥還是一種喜肥作物,早在《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小麥種在薄地徒勞,種而必不收。”因此,種春小麥一定要選肥沃的地塊,施好底肥和口肥,方能萬無一失。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節北方的冷空氣仍有一定勢力,“乍暖還寒”、“惻側輕寒剪剪風”,是對此時天氣冷暖多變的形象說明。
清明節飲食
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艾葉(也可以用其他綠色菜葉代替)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
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饊子方便易作,用麵粉加少許食鹽和調料,用水調和,揉成面坯。然後再搓成條狀,上面灑抹一些菜籽油。等麵條在盆中回透,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麵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粗細均勻一致,摺疊造型,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黃脆脆的饊子了。
清明果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種叫艾的植物做成的,將艾葉搗爛與米粉攪伴在一起,做成碧綠色的麵糰,鮮嫩欲滴。清明果的餡也是很講究的,製作精細。有燻肥腸伴芥菜末的,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還有其他各類美味的搭配。清明包果包起來和包餃子有異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緻些,那褶折得就像花邊一樣。
清明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清明代表什麼節日?清明節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清明代表什麼節日
清明節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祭祀日,在這一天人們對已經去世的人們進行祭拜,也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這是對死者的一種懷念的儀式。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現在流傳的節日中,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也是唯一演變成節日的節氣,並由此產生出許多習俗。誠如《歲時百問》所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如果我們把春天比做一位少女,立春時她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而到了清明,已由豆蔻年華長成--A靚女,楚楚動人。此時春光明媚,空氣清新,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在房間憋悶了一冬的人們,頓覺“天邊光景一時新”。於是不管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人們紛紛到野外踏青,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清明民俗
清明節是24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傳統上,這一天 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亦稱“掃墓”。
清明節期間,古代中國人習慣戴柳條編制的頭飾。這源於佛教的影響,他們認為柳 枝有魔力,可以驅鬼辟邪。所以戴柳枝頭飾成為一種傳統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除了清明掃墓戴柳枝頭飾外,還有純粹的娛樂活動,諸如放風箏、盪鞦韆等。尤其在 中國北方,春季是多風的季節,正好放風箏。所以清明期間放風箏成為一種普通的活動 就不足為奇了。中國的風箏史是很有意思的。據說風箏是2000多年前由傳奇式的著名 木匠魯班發明的。
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用木頭做的,所以叫木鳶。“Mu”的意思是“木頭”,“Yuan”的意思 是雀鷹,雀鷹是一種鳥。所以“Mu Yuan”的意思是“木製的雀鷹”。紙的發明同樣引起風 箏製作者的注意,不久風箏又叫“紙鳶”,“Zhi”意思是“紙”,所以“Zhi Yuan”的意思是“紙雀鷹”。
風箏不僅用來娛樂,也用於軍事目的。有描述特大風箏的歷史記載,據說有的風箏大到足以把一個人帶到高空去觀察敵人的行動。大約在1500年以前,梁武帝(梁朝皇 帝,502——549)在南京被判軍圍困時就是用風箏送出呼救訊號取得外援的。
在唐代,人們開始用薄薄細細的長竹片連線起來做風箏。當這種風箏在空中飛得很高時,風會使這些竹片震顫發出低沉的撥絃聲,非常像中國古代的一種叫箏的絃樂器。 以後,又有了“風箏”這個人人皆知的名字。
在清朝,人們把風箏放得高高的,然後放開風箏繩,讓它飛走。認為這樣厄運和疾病 也會隨它而去。相反,撿到別人丟的或放的風箏會帶來厄運。
有些愛好者喜歡在晚上放風箏。他們把裡面裝有蠟燭的小彩燈點著。系在風箏繩 上。幾十只風箏一齊飛向天空,閃爍著多種顏色的燈光構成一條條弧線點綴著夜晚的天空。
過去觀光者都到天安門廣場看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風箏,最大的可能有100米長, 用100個小的風箏連成一條龍或一條蜈蚣。每年的4月份在中國東部的山東省舉行的 濰坊風箏節,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活動,它吸引著全世界成千上萬的旅遊者和放風箏的競賽者。
清明節禁忌
在民間清明節有很多禁忌。如清明忌諱颳風、下雨、陰天。人們認為,清明有風,主早;有雨,會對麥子造成傷害。相傳清明不明是荒年的兆頭。
在晉北地區,女子禁忌上墳,只有男子才有上墳的權利,上墳之後,回到家要用燒剩餓紙錢剪成門形,貼在門上。臨沂地區,忌諱婦女在清明時節回孃家,否則,會死公公。而有些地方就恰恰相反,剛過門的新媳婦一定要在清明時回孃家,相傳,不回孃家,婆婆會死。而在山東即墨有青年婦女躲清明的風俗,相傳這日天界會有凶神下凡抓俊俏的姑娘。
漢族民間有清明日戴柳、插柳的習俗。清明不戴柳已成為禁忌。這方面的俗諺有許多,如:“清明不戴柳,死了變成狗”。“清明不帶柳,死後變黃狗”;“清明不戴柳,死了變豬狗”;“清明不帶柳,紅顏成皓首”。
山東即墨還有青年婦女躲清明(三月三)的習俗。據說這天有凶神要下凡抓俊俏姑娘,因此,這一天婦女忌作針線,一律要出外踏青,盪鞦韆。這實在是青年婦女出門踏青、玩耍的極好藉口。婦女們在這一天玩得十分痛快、開心,因此當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這種說法。剛過門一年的新媳婦也要在清明時節回孃家,俗稱之為“換還寒食”。據說,不回孃家,會死婆婆。
而山東臨沂地區,則忌諱婦女在清明時節回孃家,否則,要死老公公。
此外,在與農事相關的方面,清明還忌諱天陰、下雨、颳風。俗以為:清明不明,即為荒年之兆。清明有風,主旱;清明夜落雨,對麥子不好。諺語云:“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在黑龍江望奎、山東慶雲等地,清明節婦女不能做針線活,俗信動針線者會頭目不清。在山東陵縣,不能動碾磨。如果清明節恰逢三月三,在山東即墨,據說這天凶神要下來抓俊閨女,青年女子不能在家,要出去躲清明。如果女子已出嫁的不能在婆家,要回孃家,叫做“換還寒食”。不過,在山東臨清。則忌諱這天回孃家。在晉北地區,女子忌上墳。
清明的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清明的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清明的習俗有掃墓祭祖、插柳、射柳、牽鉤、放風箏、盪鞦韆、踏青、蹴鞠等,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
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bai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射柳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蹴鞠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
京東白條和花唄有哪些區別?
雖然京東白條和花唄都屬於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但同時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1、開通條件不同。開通京東白條的條件相對較多,使用者需要在京東消費6次以上,並且綁定了個人信用卡賬戶才可以開通京東白條功能;花唄不同,需要使用者在是支付寶的實名使用者的基礎上,芝麻信用分達到600分以上,才可以開通花唄。
2、消費 ...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1、掃墓
在中國歷史上,冷食禁火,向祖先致敬,清明節掃墓的祖先成了風俗習俗。在今天的社會中,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然有清掃墳墓的習俗來祭祀祖先:剷除雜草,提供祭品,在墳墓上祈禱,燒紙幣,或者簡單地把一束鮮花放到固定祖先的記憶。
2、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 ...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
梔子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第一、 梔子花養殖方法,土壤,如果想要養好梔子花,土壤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梔子花比較喜愛的是酸性的土壤,不過對於北方地區來說,當地的土壤都是偏鹼性的,不然就是中性的,所有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如果用這些土壤是養梔子花,很有可能會出現發黃的情況,其實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可以自己去製作酸性的土壤,從而讓梔子花 ...
和動物有關的詞語有哪些
守株待兔、畫蛇添足、猴年馬月、鼠目寸光、馬到成功、鴻鵠之志、狐假虎威、馬失前蹄、老馬識途、馬不停蹄、狗急跳牆、殺雞儆猴、龍馬精神、虎虎生威、猛虎下山、兔死狗烹。 ...
和動物有關的動畫片有哪些
《貓狗大戰》:該電影是由真貓真狗、機械模型、電腦動畫三部分組成的立體動畫電影,2012年上映的《貓狗大戰2》由布拉德·佩頓執導,講述繼第一部貓咪和狗狗大戰數年之後,貓與狗結成同盟,共同打破由頂級特工Kitty Galore製造的恐怖而毒辣的意圖控制全世界的計劃的故事。《帝企鵝日記》:是由呂克·雅克執導,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