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掃墓的習俗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麗水清明掃墓習俗

  清明掃墓是麗水人祭祖的重要習俗,掃墓的時間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群眾稱為“前三後四”。此外在陰曆七月半及丈八日也有部分民眾到祖墳掃墓的習俗。掃墓時必備有蓬點心,也叫清明餜,在墓前設祭品茶、酒、飯及豐盛的菜看,點燃香燭,在墓旁另點一支佛香,是祭山神土地的,然後向先祖祈禱,以求先祖的護祐,使子孫平安、合宅安寧、事事順利。

  祈禱畢,用紙馬在墳上各處放置,用土塊壓住,俗稱“飄墳”。飄墳畢,用彎刀砍除墳上草木並挖來草餅置放在墳頭上,將茶、酒灑於墳前以盡孝思,並在墳前及土地神插香處,各焚紙錠、紙馬和冥錢紙幣,蓬點心散給前來看望的牧童及其他人。掃墓日,家中要在先祖靈位前做羹飯祭祖,祭品中必備有蓬點心。

  清道光二十六年《麗水縣誌》也有清明節煮蓬葉為汁和以米粉做成蓬葉面,再做成蓬點心,必獻其先祖的記載。所以麗水人祭祖必備蓬點心,此俗至今仍存。麗水一些大戶人家在掃墓時有分饅頭肉的習俗,用祭田收入供家族聚飲稱做吃清明”。

  聚飲在清明日前後,聚飲後由值祭戶去祖墳掃墓,掃墓畢,凡參加掃墓的子孫,每人分給大饅頭四隻,另有豬肉一斤。清明掃墓,唐代已盛行,宋代人《夢粱錄》載,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清《通禮》載:“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墳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剪除雜草,故稱掃墓”。

清明掃墓的習俗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清明最初只是節氣名稱,時間在夏曆三月間(公曆4月5日前後),比寒食節晚一至兩天。

  清明的含義,據《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亮。故謂之清明。”到了清明這天,天氣回暖,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同時也是惜春正命、紀念亡人的絕佳時機。唐代統治者允許百姓將寒食節掃墓祭祖的習俗延續至清明這天,以此強化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孝親傳統,清明初具節日性質。

  到了宋代,民間興起焚燒紙錢祭奠先人的習俗,由於寒食節禁火,清明節升火,百姓燒紙就只能在清明期間舉行,清明掃墓由此逐漸取代寒食掃墓的傳統。值得注意的是,清明節以掃墓祭祖為主題,但同時也含有踏青春遊的內容,盪鞦韆、蹴鞠、拔河等戶外活動節日期間特別流行。按照哀而不傷、陰陽協和的文化傳統,倒也可以理解:墓祭是通陰間,踏青是順陽氣,恰為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

  此外,清明期間還流行插柳戴柳的習俗。人們或者將柳枝插在門楣上,或者將柳條盤起來戴在頭上。其俗源於兩種傳說。

  藝術中國[Artx.cn]

  其一,是為紀念介子推,據說子推母子被燒死在老柳樹旁,晉文公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後人插戴柳條,是為子推母子招魂。

  其二,受佛教影響,認為每年最早捕捉春天氣息的柳樹陽氣最盛,是陰間野鬼害怕的物件,北魏賈思勰在 《齊民要術》中即提到:“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唐太宗也曾在清明這天賜給大臣柳圈,以起到避邪驅疫的作用。柳樹強大的生命力與內在靈性,給人以佑生避邪的希望,從而成為清明期間眾人插戴的護身符和吉祥物。

清明掃墓的習俗

  清明最初只是節氣名稱,時間在夏曆三月間(公曆4月5日前後),比寒食節晚一至兩天。

  清明的含義,據《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亮。故謂之清明。”到了清明這天,天氣回暖,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同時也是惜春正命、紀念亡人的絕佳時機。唐代統治者允許百姓將寒食節掃墓祭祖的習俗延續至清明這天,以此強化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孝親傳統,清明初具節日性質。

  到了宋代,民間興起焚燒紙錢祭奠先人的習俗,由於寒食節禁火,清明節升火,百姓燒紙就只能在清明期間舉行,清明掃墓由此逐漸取代寒食掃墓的傳統。值得注意的是,清明節以掃墓祭祖為主題,但同時也含有踏青春遊的內容,盪鞦韆、蹴鞠、拔河等戶外活動節日期間特別流行。按照哀而不傷、陰陽協和的文化傳統,倒也可以理解:墓祭是通陰間,踏青是順陽氣,恰為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

  此外,清明期間還流行插柳戴柳的習俗。人們或者將柳枝插在門楣上,或者將柳條盤起來戴在頭上。其俗源於兩種傳說。

  其一,是為紀念介子推,據說子推母子被燒死在老柳樹旁,晉文公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後人插戴柳條,是為子推母子招魂。

  其二,受佛教影響,認為每年最早捕捉春天氣息的柳樹陽氣最盛,是陰間野鬼害怕的物件,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提到:“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唐太宗也曾在清明這天賜給大臣柳圈,以起到避邪驅疫的作用。柳樹強大的生命力與內在靈性,給人以佑生避邪的希望,從而成為清明期間眾人插戴的護身符和吉祥物。


清明不過社是什麼意思?清明掃墓流程和習俗有哪些?

   清明不過社是什麼意思   清明有不祭拜新墳的傳統,因此新墳會在清明節前掃墓。而春社又是祭祀土地神的節日,為了避免鬼神掙食的情況,所以新墳的祭掃會在春社之前,這就是清明不過社的意思。   清明不過社的傳說   相傳,閻羅王對所有新鬼都有「優待」,讓他們提早享用親人的祭品﹔因此,孝子賢孫可以預早拜祭, ...

清明掃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清明節習俗是什麼?

   清明從什麼時候開始清明掃墓   清明掃墓的習俗,大約始於隋、初唐時期。   唐開元二十年四月十九日,朝廷下敕,對寒食祭墓之俗,作了明文規定,作為儀制,要全國臣民執行,有家廟的卿大夫也不例外。救雲:“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既不廟享,何以用展孝恩?宜許上墓,同拜掃禮。於塋門外奠 ...

清明節掃墓習俗有什麼由來?清明上墳有哪些禁忌?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祭拜   清明節現在成了人們祭掃墓地、追遠懷人的重要節日,清明節掃墓始於何時?民俗學家對此作了解釋,一般觀點多認為清明掃墓的習俗是承襲寒食節的傳統,“唐朝以前掃墓,都在寒食節期間。將清明與寒食節相混淆,大約起自唐朝;將寒食掃墓混淆為清明掃墓,大約也只是從唐朝才開始”。    清明 ...

屈原故鄉清明習俗

  在峽江屈原故鄉樂平裡有一個神密的傳說,戰國時期(公元前340——278年間),屈原之姐女嬃為了醫治百姓疾病,寒食節時,日常攀越五指山、攀登女嬃洞,用靈牛耕地的撇繩,演變成千絲萬縷的葛藤系在腰間,從五指山的頂峰蕩向十里之外的九嶺頭,一會兒從九嶺頭蕩向二十里之外的大老嶺,又一會兒從大老嶺蕩向峽谷萬丈的板倉靈牛 ...

清明掃墓祭祖唐朝時開始盛行

  掃墓是清明的重要內容之一。專家介紹說,清明掃墓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時才時開始盛行,一直流傳至今。   據民俗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掃墓祭祖是中國古代一種相沿已久的傳統習俗。在先秦時期已有祭墓活動,但並未限定在寒食、清明之際。漢代魏時上墳之禮已經得到重視,但當時尚未成為正式禮儀。清明掃墓是秦以 ...

廣東清明美食習俗

   清明時節,潮汕人家歷來有加工“卷薄餅”和做“樸籽粿”的傳統美食習俗,充分展現出潮汕僑鄉的民族風情和美食特色。   卷薄餅是用精麵粉拌人適量溫水後,充分攪拌搓捏成團塊狀,置於爐火上面的煎盤(平底鐵鍋),烙成圓形薄餅皮,然後包裹餡料。料有鹹、甜兩種,鹹餡用烹熟的豆芽、韭菜拌人雞肉或豬肉絲、香菇、蝦乾、蛋絲, ...

清明掃墓祭祖的6個注意事項

  外出祭祖大都需要爬山,出門最好穿運動鞋;祖墳一年不掃,必然會長滿雜草,因此出門時要記得帶上鋤頭、鐮刀、火柴等相關物品;有些祖墳可能距出發地較遠,如果自己開車去,出發前檢查好自己的車,看汽油是否足夠、水箱裡是否還有水,這些細節都是很必要的。 2.清明祭祖樑上君子要謹防 外出清明節掃墓時間較久,要注意防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