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人們都吃什麼
清明節人們都吃什麼
1、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以加入一種綠色野菜(蒿子)為特色的,主要用米制做的地方特色糕點,主要流行於安徽江淮江南、浙江、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區。
蒿子粑粑主要食材有米粉(糯米粉、粳米粉、秈米粉)、臘肉、蒿葉(白蒿、牡蒿)。蒿子粑粑可用蒸籠蒸,也可蒸熟後將兩面煎炸至金黃色,外酥裡軟,口味更佳。蒿子粑粑帶有綠色野菜的清香,鮮香可口,實乃最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2、樸籽粿
清明節做“樸籽粿”也是潮汕人民的傳統美食習俗,充分展現出潮汕僑鄉的民族風情和美食特色。清明節,遠在異鄉、海外的潮汕鄉親回鄉掃墓時都會供奉上樸籽粿,這是潮汕緬懷先人的特有方式。
3、子福
麵粉包上棗、豆、核桃等,外層放一雞蛋,周圍盤上面蛇,用蒸籠蒸熟即可。原用於清明節上墳祭祖,祈求子孫有福。祭墳時用一個大子福,祭完後全家分吃。孃家每年都要給出嫁的女兒送一個子福。女兒初嫁的第一個清明節,孃家要特製一對子福送給女兒女婿,女兒便抱著子福到婆家祭祖、認祖宗。
端午節吃什麼東西 中國過端午節人們都吃些什麼
端午節吃什麼東西 中國過端午節人們都吃些什麼
1、粽子
端午食粽的習俗由來已久,且盛行不衰。時至今日,端午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種類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口味有鹹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蘇州、寧波、嘉興等地最負盛名,餡料多以豆沙、火腿、鹹肉、棗泥為主;北方粽子以小棗粽為代表,常見餡料有小棗、果脯等。
2、黃鱔
端午前後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3、茶葉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有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的習俗。當地人還將雞蛋、鴨蛋、鵝蛋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給小孩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無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農村在端午這天要吃大蒜蛋。是將大蒜和雞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時還會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烙油饃,據說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豬油製成的餡,然後下油鍋炸。炸好的油糕金燦燦的,外酥裡甜,一口咬下去,讓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過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在石臼或木槽裡,用長柄木槌打製而成的米糕,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等,是用麵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調成糊狀,下油鍋炸制而成,很有嚼勁,特別香甜。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煎堆。相傳古時,閩南一帶端午前後是雨季,民間說天公破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停了,人們都說天補好了,這一食俗也就流傳至今。
8、艾饃饃
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後與艾蒿一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麵扇子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當地人把發麵做成扇子形狀,有多層,每層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形狀的花紋,再染上顏色,極為好看。
10、薄餅
閩南、溫州部分地區,端午節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用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鍋上攤成形似圓月、薄如嬋娟的半透明餅,捲上炒熟的豆芽、瘦肉絲、香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跟春捲做法相似。
11、綠豆糕
武漢、南京、蕪湖、西安等地端午這一天必定會吃綠豆糕。“糕”與“高”同音,寓意飛黃騰達,與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對於準備參考的學子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祝願。
12、五黃
“端午須當吃五黃,枇杷石首得新嘗。黃瓜好配黃梅子,更有雄黃燒酒香。”江浙一帶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江南傳統中的端午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現用黃酒替代)。
13、五紅
據說端午節吃五紅可以驅五毒,整個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過,五紅的內容各地並不一樣,這些食物的共同特點就是煮熟後呈紅色。五紅一般至紅莧菜、龍蝦、紅油鴨蛋、烤鴨、黃鱔。
其實,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主要都是為了祛暑辟邪。
14、五白
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一般只茭白、白斬雞、白豆腐、白切肉、白蒜頭。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是從古至今的傳統習俗,據說喝了雄黃酒可以不受蛇蟲的傷害,除此以外關於端午喝雄黃酒的習俗,還有一個傳說。
端午節的端是什麼意思?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古時候,人們深信雄黃與雄黃酒能避鬼邪、殺百毒。在《白蛇傳》中,就有白娘子端午節不慎喝下雄黃酒、現出原形的情節。在先秦時代,五月被視為毒月,五日被視為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荼害人間。因此古人便把這天作為防疫節,以避瘟魔毒物。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清明節人們會吃什麼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清明節人們會吃什麼
1、饊子
饊子,主要以米麵為主料,透過油炸而成的食物,色澤黃亮,吃起來香脆,越嚼越香。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將饊子放到米粥裡面吃,入口即化。
2、艾粄
艾粄是客家人清明節必備的傳統小吃,當地有著:“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說法。
3、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是山西省清明節傳統美食。
4、薄餅
薄餅是廣東潮州,福建福州地區傳統的特色名點,薄餅也是清明節的節日食品,每逢清明節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後, 人們都會用薄餅作為午餐。
5、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人清明節傳統食物,屬於閩菜系。因製作原料不同,分為包子和包餈。
6、青團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實際是用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現在除了糖豆沙餡的青團,市面上還創新的出現了很多其他口味的青團,例如肉鬆餡和芒果餡的青糰子。
7、大蔥和蛋餅
清明節,青島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此外,舊時青島地區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麵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白麵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
8、烏稔飯
說道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特別是枯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10、樸籽粿(guǒ)
吃樸籽粿是潮汕人的清明食俗。製作樸籽粿,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總是給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覺。粿品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還可解積熱,除疾病。
11、芥菜飯
清明時節,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俗。
12、棗糕
棗糕又叫“子推餅”,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發麵,夾棗蒸食。他們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可以冷食,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糕就是穀物類,穀物類加上棗,符合春季養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來限制一下肝氣過分的往外張揚。
13、子福
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14、菠菠粿
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蔔絲等為餡捏製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
15、歡喜團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16、潤餅菜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風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
17、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現在,塘棲、長興、吳江一帶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風俗。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18、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清明節人們都做什麼
1、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盪鞦韆、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
2、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
先秦時期人們都吃什麼
先秦時代,人們的主食即糧食,主要有五穀、六穀、九穀三種說法。三種說法均出自東漢著名學者鄭玄,他在注《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的"五穀"時雲:"五穀:麻、黍、稷、麥、豆也";在注《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的 ...
清明節人們會吃什麼?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清明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1、饊子
饊子,主要以米麵為主料,透過油炸而成的食物,色澤黃亮,吃起來香脆,越嚼越香。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將饊子放到米粥裡面吃,入口即化。
2、艾粄
艾粄是客家人清明節必備的傳統小吃,當地有著:“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的說法。
3、子推饃
子推 ...
清明節的時候人們會吃些什麼
1、青糰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 ...
秦朝時期人們都是吃什麼食物的
秦朝時期的飲食,主食是五穀,麻、黍、稷、麥、豆,比如《碩鼠》裡面的“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或者《七月》裡面“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蔬菜則大多數是野菜,比如卷耳,蘋果,當然還有蔬菜。瓜果也是有的。
先秦對於肉的記載多來自《禮記》,吃的有豬,雞,魚。
除了以上還有鹹菜,比如《周禮》中記載的各種酸 ...
清明節掃墓都有什麼要注意的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一、清明掃墓,往往都是 ...
很愛吃辣的,這些星座多辣都吃得了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句話真的是沒有錯。有的人不能吃辣,也不愛吃辣。他們一吃辣,胃就會受不了。而且,他們也無法忍受自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樣子,這實在是太沒有形象了。而有的人那簡直就是嗜辣如命,一頓飯沒有辣的他們就受不了,而且也吃不下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那麼,在十二星座中,哪些人很愛吃辣的,多辣都吃得了,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