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節有哪些禁忌語

清明節有哪些禁忌語

  1、忌穿大紅大紫

  為尊重亡者,掃墓應莊重著裝。通常來說,掃墓時要著深色衣服,最好不要穿得大紅大紫,而且衣著要整齊,神情須莊重肅穆。

  2、忌嬉罵和非議先人

  個別人在掃墓時,為放鬆心情,互相嘻哈打鬧,不僅是對逝者的大不敬,還會招致非議。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會惹來麻煩。

  3、孕婦最好別去掃墓

  墓地大多都修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清明掃墓人多擁擠。其次,掃墓時很多人會燒錢紙、放鞭炮,弄得周圍的空氣不是很好,不利於孕婦的健康。為此,建議孕婦最好避免參與掃墓。

  4、別在墓地拍照留念

  如今的年輕人走一路拍一路,但在掃墓時最好不要拍照,不管是掃墓者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這樣可能會引來他人的反感和非議。給親人掃墓時應專心致志,不要東張西望,尤其不要在墓地照相。

  5、掃墓時間

  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

  6、忌諱探視朋友親人

  清明節當天最好不要去探視親朋好友,隔天探視為宜。

  7、外出旅遊注意地點

  踏青最好不要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晚上言行要謹慎。

  8、親朋掃墓有學問

  坊間說法是,丈夫去世前三年,妻子不能去掃墓。最好避免諸如女友陪男友去掃墓,下屬陪同上司去掃墓,甚至陪同客戶去掃墓等情況。

清明節除了掃墓還能幹什麼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除了掃墓還能幹什麼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祭祀掃墓

  祭祀的習俗來源於寒食節,晉文公燒死忠臣介子推後心有羞愧,將事發的當天定為寒食節,家家不舉火、吃冷食以紀念。又因為介子推曾留下“勤政清明覆清明”之句,且次年介子推倚靠的老柳復綠,故將寒食後定為“清明”。

  所以清明節就有了祭祀的傳統,後來有了墓葬的風行,故祭祀與掃墓便成了清明節的習俗之一。“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白居易的詩,生動寫出了祭祀掃墓時的場景,哀思縷縷。

  踏青放風箏

  歐陽修說“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這是說春光大好,大家都踏青出遊、盡情玩樂;范成大在《清明日狸渡道中》寫“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這就是放風箏。

  以前的人踏青一般意味著只在附近走走而已,現在交通工具發達,到處都可以跑了。不過,混茶圈的人,這時候都在茶山上呢,痛並快樂著,畢竟採茶製茶是比較辛苦的一件事。放風箏,一般都是陪著家裡的小孩才會做的活動。獨自一人放風箏,雅興不小。

  插柳

  楊柳顏色青翠,絲絲人畫,如美人嬌弱,似少年風流。它的枝葉具有藥用價值。自唐代以來,許多地方都有。清明插柳的風俗,緣由大致就是以上兩點,只在各地有著細微差別。

  每當清明節到來,人們就在門上遍插柳枝,有的還會挑選嫩柳替在髮髻上。安徽徑縣、壽春呼為避瘟疫,湖南長沙稱之記年華,浙江台州傳說可以除蟄蟲(即驅香九娘,也就是俗稱的百足蟲),河北冀州、浙江開化傳說插柳可明眼,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內蒙張北以及寧夏的絕大部分地區則傳說可以拔除不詳。古時的北京城還有一條諺語:“清明不戴柳,死在黃巢手。”那是因為,據說黃巢造反時,就是以清明為期限,以柳條為訊號。

  插柏

  柏樹在山野中常綠,歲寒不凋,質地堅凝。它和松樹一樣,都是長壽的物種。道家的人常常用它點綴做湯,在元且用它浸酒辟邪。相傳雄察體香就是因為常吃柏樹的葉子和果實,《抱朴子》中的毛女可以健步如飛、攀援跳躍,也是因為如此。

  《史記》認為,柏樹為草木之長。柏樹的種類很多,有扁柏、側柏、繪柏、羅漢柏等,葉子多為鱗片形或小箭簇形。側柏葉可人藥,涼血止血,去風理溼,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可以治療關節疼痛,還可以生肌殺蟲,黑鬚潤髮。

  清明螺

  如肉質肥美的田螺,因為萬物復甦,潛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螄紛紛爬出來覓食;而清明前水中的螞蟥、微生物還未頻繁活動,這個時候的河蚌最乾淨,肉質也最肥厚,特別脆嫩可口;還有河蝦、長成的韭菜和艾蒿等,而清明團也是一種時令小吃之一。

  清明節介紹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的具有悲情色彩的民族大節。此節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農曆二月底三月初)。春分後十五天,斗柄指乙為清明。這時太陽到達黃經十五度,天氣清澈明朗即為清,萬物欣欣向榮故為明,故此又稱清明。清明與寒食節期很近。按周代規定,冬至後第105天為寒食節,而自然節氣清明則在第二天或第三天。清明節的民俗活動主要是,懷念先祖、上墳祭掃,春遊踏青、插柳植樹。民間也稱它為鬼節之一,其祭掃培土、插柳植樹是春節上墳、中元祭祖、十月一送寒衣活動中所沒有的。透過清明懷念先人、感恩承志,能夠產生家庭、社會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彰顯我們的偉大民族精神,有利於全國團結統一、社會穩定。2007年12月,清明節被國務院確定為法定節日之一,並從2008年開始放假一天,與臨近雙休日組成清明黃金週。現在讓我們一起追尋清明節幾千年的發展演化過程和各種節俗。

  相比於寒食、上巳和三月三等古老節日,清明成為節日是最晚的,到唐朝時它才成為國家大節。但清明節把寒食、上巳和三月三的活動聯絡到一起,也像春節一樣形成了一個清明活動系列。

清明節是什麼節日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清明節是什麼節日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陰氣衰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清明節的習俗一: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清明節的習俗二: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清明節的習俗三: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遊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清明節的習俗四: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清明節的習俗五: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清明節的習俗六: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清明節的習俗七:踏青

  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節的習俗八:拔河

  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清明節的習俗九: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的習俗一: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春秋時期,晉獻公寵愛的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於是設計謀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無奈,最後自殺。申生死後,他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戰亂,只好流亡國外。

  重耳就是後來的晉文公,謙虛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身邊不乏有才能出眾的朋友。

  重耳流亡的日子,遭受很多的屈辱,在前途一片渺茫的時候,跟隨他的臣子都陸陸續續棄他而去,身邊僅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

  重耳在這期間跋山涉水,歷盡艱辛。一次,重耳在途中又累又餓,差點暈倒,他的臣子介子推便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動得留下淚水。

  前636年春,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到晉國殺晉懷公而立。至此,流亡19年的,重耳才繼任國君,即晉文公。

  晉文公當上國君後,自然要封賞跟隨他流亡的臣子。但是晉文公卻忘了流亡途中為他割肉充飢的介子推。介子推呢?他淡泊名利之人,所以他到綿山隱居了。

  晉文公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追悔莫及,他於是派人四處尋找介子推。得知介子推隱居綿山後,晉文公命人搜山,但是並沒有找到介子推。晉文公情急之下火燒綿山,想逼介子推現身,沒想到這樣反而害死了介子推。

  等晉文公發現介子推的時候,他揹著母親死在一棵老枯柳樹下。介子推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悲痛萬分的晉文公,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登山去祭奠介子推,發現去年燒死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將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並且當場折下幾支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

  從此以後,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雖然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在各地也發展出不同的習俗,比如拔河、盪鞦韆、鬥雞等等,但是掃墓祭祖仍是千年不變的主題。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節哪些習俗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1、掃墓   在中國歷史上,冷食禁火,向祖先致敬,清明節掃墓的祖先成了風俗習俗。在今天的社會中,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然有清掃墳墓的習俗來祭祀祖先:剷除雜草,提供祭品,在墳墓上祈禱,燒紙幣,或者簡單地把一束鮮花放到固定祖先的記憶。   2、放風箏   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 ...

清明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

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哪些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有掃墓祭祀、踏青、吃青團、放風箏、盪鞦韆、拔河、插柳等,“清明”原本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僅僅有標誌物候變化、時令更迭的作用,後來經過發展融匯,才有了踏青、掃墓等禮儀,成為了節日。   掃墓祭祀   可以說掃墓祭祀才是清明節的核心,這也是清明節直到現 ...

清明節哪些風俗特點 清明節時間及風俗特點介紹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特點 清明節時間及風俗特點介紹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 ...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清明節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 ...

清明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哪些風俗活動

  清明有哪些傳統風俗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活動   祭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起初,掃墓是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節的習俗,從唐代開始逐漸合併到了清明,最終成為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掃墓祭祖,表達的是人們對先祖的“思時之敬”。其實,掃墓 ...

清明節的風俗特點哪些 清明節哪些民俗活動

  清明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 清明節有哪些民俗活動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