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清明節為什麼要踏青

清明節為什麼要踏青

  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春和景明,正是人們出戶郊遊“勝日尋芳”的好時節,所以國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不過,這一習俗的形成最初卻不是因清明節,而是與早於清明的上巳節有關。

  所謂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舊時風俗因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另據《宋書·禮志》:“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後,上巳節固定為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邊春遊祭祀,除災求福,主要是祈求人類的繁衍。這天,已經憋悶了整整一冬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集體在水邊舉行儀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靈。所以,這個時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會求偶的“春宵一刻”。此外,兩個氏族之間也往往借上巳節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對歌、跳舞的活動,溝通彼此的感情。後來,上巳節演變成郊外踏青遊春,水邊宴飲賞春的節日。

  由於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習俗便延續到清明節後。你想,誰不喜歡醉身於自然去漫賞無邊的春色呢?所以,清明踏青尋春便成為歷代文人下筆的題材。

  實際上,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清明節為什麼踏青?清明節踏青要注意什麼?

   清明節踏青的起源由來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節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於是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據《舊唐書》記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見,踏青春遊的習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

  “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春和景明,正是人們出戶郊遊“勝日尋芳”的好時節,所以國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不過,這一習俗的形成最初卻不是因清明節,而是與早於清明的上巳節有關。

  所謂上巳,原指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舊時風俗因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xì)。另據《宋書·禮志》:“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可知,曹魏以後,上巳節固定為每年的三月三日。

  上巳日,古人多到水邊春遊祭祀,除災求福,主要是祈求人類的繁衍。這天,已經憋悶了整整一冬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集體在水邊舉行儀式,祭祀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靈。所以,這個時候也是那些多情男女相會求偶的“春宵一刻”。此外,兩個氏族之間也往往借上巳節日在野外相聚,搞些對歌、跳舞的活動,溝通彼此的感情。後來,上巳節演變成郊外踏青遊春,水邊宴飲賞春的節日。

  由於上巳距寒食、清明皆較近,上巳郊外踏青的習俗便延續到清明節後。你想,誰不喜歡醉身於自然去漫賞無邊的春色呢?所以,清明踏青尋春便成為歷代文人下筆的題材。

  實際上,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清明踏青的好處

  1、春遊踏青不僅能使人開闊心胸、陶冶情操,而且能增長見識、強身健體。置身於青山綠野之中,春風拂面、芳草如茵、陽光和煦、鳥鳴雀躍,處處充滿生機,您會頓感心曠神怡,精神煥發,倍添青春活力。

  2、如果您平時缺乏運動,或長期伏案工作,或成天在鬧市中奔波忙碌,此時,走進大自然的懷抱中,呼吸到更多的新鮮空氣,沐浴到更多的陽光,您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踏青時,身體各部分的活動又會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這對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大有裨益。而且,當您到郊外田野、森林海濱領略美景時,還會呼吸到清新甜潤的空氣。

  3、這些地方的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據測定,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一般城市家庭居室內只有40——50個,室外空氣也只有100——200個,農村田野的空氣中可含有700——1000個,而森林和海濱的空氣中則高達2萬個以上。

  4、由於空氣中的負氧離子不僅能增強大腦皮質功能,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而且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迴圈,刺激人體造血功能,因此被譽為“空氣維生素”。

  5、在青山綠水中放眼遠眺,對視力也大有益處,可以預防近視。 激發思維,萌發創新。從人的生理心理機制看,春遊有利於刺激人腦的快樂中樞,從而讓人心情舒暢,精神愉悅。 自然教育,潛移默化。人為的教育缺乏人性關懷,而從大自然獲得心靈啟迪、獲得經驗智慧則如春雨潤物。

  6、激發愛心,激發審美情趣。春遊,最易使人生髮親近自然、感悟自然的情懷;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絕妙結合,最易激發人的審美情趣,喚起愛心。當人的夢想與春之美景在剎那間碰撞時,往往會使人的心靈頓悟和昇華。

  7、啟人反思,催人奮進。春之貴在於其絕美而短暫。正因其時光短暫,人們在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之餘,更易反思生命,從而更加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清明踏青注意事項

  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首先要了解春遊活動地點情況,如安全、自然環境、交通是否方便等。

  2、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活動中的注意事項,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

  3、準備舒適的服裝。春遊最好穿寬鬆的衣服或運動服,穿輕便的鞋或旅遊鞋、網球鞋等。

  4、備足食物、水。不帶易腐爛變質的食品,最好帶有外包裝的食品、涼開水或礦泉水。如果帶水果,一定要洗乾淨。

  5、準備好常用藥品,如創可貼、十滴水和暈車藥。

  活動中的安全:

  1、以小組為單位活動,不能擅自離開集體單獨活動。

  2、不要邊活動邊吃東西,要在指定的時間內以小組為單位找較乾淨的地方進餐。

  3、吃東西前,有條件的要洗手,也可以用餐巾紙消毒。

  4、不隨便買小攤上的食品吃。

  5、活動中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如出現問題,應及時向老師反映。

  6、活動中需要上廁所時,應與老師或小組長打招呼,以免走散。

  乘車安全:

  1、乘坐公共汽車時,要遵守候車秩序,依次排隊,待車停穩後,先下後上。

  2、乘車時,不準將頭或手伸出車外,以免被樹枝或車碰傷。

  3、乘車時,如果沒有座位,應扶住車把手或椅背,以防急剎車時跌倒。

  4、乘車時,不準向車外拋物品。

  5、不準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乘車。

  6、不準乘貨車集體外出活動。

  7、乘車集體外出活動時,要由老師帶隊,不準超員乘車;下車時,不要從車前突然走出或猛跑。

  8、乘車時,不要在車內大聲喧譁、打鬧,以免影響司機工作。

清明代表什麼節日 清明節要做什麼

  清明代表什麼節日 清明節要做什麼

  清明節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祭祀日,在這一天人們對已經去世的人們進行祭拜,也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這是對死者的一種懷念的儀式。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現在流傳的節日中,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也是唯一演變成節日的節氣,並由此產生出許多習俗。誠如《歲時百問》所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如果我們把春天比做一位少女,立春時她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而到了清明,已由豆蔻年華長成--A靚女,楚楚動人。此時春光明媚,空氣清新,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在房間憋悶了一冬的人們,頓覺“天邊光景一時新”。於是不管男女老幼,不分貧富貴賤,人們紛紛到野外踏青,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清明民俗

  清明節是24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五日。傳統上,這一天 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亦稱“掃墓”。

  清明節期間,古代中國人習慣戴柳條編制的頭飾。這源於佛教的影響,他們認為柳 枝有魔力,可以驅鬼辟邪。所以戴柳枝頭飾成為一種傳統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除了清明掃墓戴柳枝頭飾外,還有純粹的娛樂活動,諸如放風箏、盪鞦韆等。尤其在 中國北方,春季是多風的季節,正好放風箏。所以清明期間放風箏成為一種普通的活動 就不足為奇了。中國的風箏史是很有意思的。據說風箏是2000多年前由傳奇式的著名 木匠魯班發明的。

  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用木頭做的,所以叫木鳶。“Mu”的意思是“木頭”,“Yuan”的意思 是雀鷹,雀鷹是一種鳥。所以“Mu Yuan”的意思是“木製的雀鷹”。紙的發明同樣引起風 箏製作者的注意,不久風箏又叫“紙鳶”,“Zhi”意思是“紙”,所以“Zhi Yuan”的意思是“紙雀鷹”。

  風箏不僅用來娛樂,也用於軍事目的。有描述特大風箏的歷史記載,據說有的風箏大到足以把一個人帶到高空去觀察敵人的行動。大約在1500年以前,梁武帝(梁朝皇 帝,502——549)在南京被判軍圍困時就是用風箏送出呼救訊號取得外援的。

  在唐代,人們開始用薄薄細細的長竹片連線起來做風箏。當這種風箏在空中飛得很高時,風會使這些竹片震顫發出低沉的撥絃聲,非常像中國古代的一種叫箏的絃樂器。 以後,又有了“風箏”這個人人皆知的名字。

  在清朝,人們把風箏放得高高的,然後放開風箏繩,讓它飛走。認為這樣厄運和疾病 也會隨它而去。相反,撿到別人丟的或放的風箏會帶來厄運。

  有些愛好者喜歡在晚上放風箏。他們把裡面裝有蠟燭的小彩燈點著。系在風箏繩 上。幾十只風箏一齊飛向天空,閃爍著多種顏色的燈光構成一條條弧線點綴著夜晚的天空。

  過去觀光者都到天安門廣場看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風箏,最大的可能有100米長, 用100個小的風箏連成一條龍或一條蜈蚣。每年的4月份在中國東部的山東省舉行的 濰坊風箏節,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活動,它吸引著全世界成千上萬的旅遊者和放風箏的競賽者。

  清明節禁忌

  在民間清明節有很多禁忌。如清明忌諱颳風、下雨、陰天。人們認為,清明有風,主早;有雨,會對麥子造成傷害。相傳清明不明是荒年的兆頭。

  在晉北地區,女子禁忌上墳,只有男子才有上墳的權利,上墳之後,回到家要用燒剩餓紙錢剪成門形,貼在門上。臨沂地區,忌諱婦女在清明時節回孃家,否則,會死公公。而有些地方就恰恰相反,剛過門的新媳婦一定要在清明時回孃家,相傳,不回孃家,婆婆會死。而在山東即墨有青年婦女躲清明的風俗,相傳這日天界會有凶神下凡抓俊俏的姑娘。

  漢族民間有清明日戴柳、插柳的習俗。清明不戴柳已成為禁忌。這方面的俗諺有許多,如:“清明不戴柳,死了變成狗”。“清明不帶柳,死後變黃狗”;“清明不戴柳,死了變豬狗”;“清明不帶柳,紅顏成皓首”。

  山東即墨還有青年婦女躲清明(三月三)的習俗。據說這天有凶神要下凡抓俊俏姑娘,因此,這一天婦女忌作針線,一律要出外踏青,盪鞦韆。這實在是青年婦女出門踏青、玩耍的極好藉口。婦女們在這一天玩得十分痛快、開心,因此當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這種說法。剛過門一年的新媳婦也要在清明時節回孃家,俗稱之為“換還寒食”。據說,不回孃家,會死婆婆。

  而山東臨沂地區,則忌諱婦女在清明時節回孃家,否則,要死老公公。

  此外,在與農事相關的方面,清明還忌諱天陰、下雨、颳風。俗以為:清明不明,即為荒年之兆。清明有風,主旱;清明夜落雨,對麥子不好。諺語云:“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在黑龍江望奎、山東慶雲等地,清明節婦女不能做針線活,俗信動針線者會頭目不清。在山東陵縣,不能動碾磨。如果清明節恰逢三月三,在山東即墨,據說這天凶神要下來抓俊閨女,青年女子不能在家,要出去躲清明。如果女子已出嫁的不能在婆家,要回孃家,叫做“換還寒食”。不過,在山東臨清。則忌諱這天回孃家。在晉北地區,女子忌上墳。


2020青島清明節適合去哪裡旅遊 清明節青島踏青好去處推薦

  2020青島清明節適合去哪裡旅遊 清明節青島踏青好去處推薦   中山公園   青島的中山公園據說是國內櫻花種植最密集的一個地方,已有四十餘年樹齡的單櫻樹,排列於公園南北主幹道兩側,形成一里半長的櫻花路。   櫻花節單櫻樹“先花後葉”,花期為7到10天,往年花期大約在從4月中下旬,單櫻樹,觀賞價值很高。雙櫻 ...

清明為什麼踏青 清明踏青意味著什麼

  清明為什麼要踏青 清明踏青意味著什麼   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尚書·大傳》曰:“春,出也,萬物之出也。”在西周,萬物萌動之時,迎春郊遊於野外就已成為禮制。據《禮記·月令》載:“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東郊。”先 ...

2021無錫清明節去哪裡玩比較好 清明節無錫踏青賞花最佳去處

  2021無錫清明節去哪裡玩比較好 清明節無錫踏青賞花最佳去處   黿頭渚   無錫黿頭渚是中國著名賞櫻基地,已種植有30000餘株各類櫻花,共有100個品種,是國內規模較大、品種較全的櫻花種植基地。黿渚春色,櫻你而來。伴隨著明媚的春光,每年的3月-5月初,黿頭渚滿園櫻花競相綻放,沿著太湖堤岸,一簇簇櫻花綻 ...

2020清明節踏青去哪裡好 6個清明節旅遊踏青首選去處

  2020清明節踏青去哪裡好 6個清明節旅遊踏青首選去處   雲南大理   自古就有“雲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雲南”的佳話。雲南應該是春遊的首選,那裡遍地鮮花盛開,“譜滇南花卉,推第一是山茶。”大理山茶栽培的歷史悠久,每到2月至5月,各個品種陸續開放,爭妍鬥奇,甚為壯觀。來到這裡你完全可以品味到郭沫若的詩 ...

2021清明節旅遊去哪裡好 清明節旅遊踏青賞花好去處

  2021清明節旅遊去哪裡好 清明節旅遊踏青賞花好去處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因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蹟聞名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蘇堤又名“蘇堤春曉”,也是西湖十景之一。蘇堤的柳樹通常在3月萌發新芽,與桃花形成一幅桃紅柳綠的春色畫卷。柳浪聞鶯百柳成行,千柳成煙,細柳絲絛其間 ...

清明節吃清明糰子的意義 為什麼清明節吃清明糰子

  清明節吃清明糰子的意義   清明時節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州叫青糰子,杭州叫青糰子或清明糰子,南京稱清明團或春團,溫州叫清明餅兒,金華叫清明果兒(月牙形的叫清明餃兒),台州人則叫青。   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 ...

清明節為什麼踏青 清明節踏青的起源由來

  清明節為什麼踏青 清明節踏青的起源由來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清明節祭祖活動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於是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