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來歷簡短 清明節由來介紹簡短
清明節的來歷簡短 清明節由來介紹簡短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踏青節、行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的風俗
1、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2、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4、踏青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景色優美,所以我國多年來一直有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近年來,全國各地會根據不同的氣候開展一些花卉節、採摘節,為人們外出郊遊提供更豐富多彩的活動。
5、放風箏
這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由來和風俗 清明節由來和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由來:
據史籍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當年避難逃亡在外地,隨行的侍從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曾經在晉文公斷糧時偷偷“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動不已。後來晉文公回國繼位後,論功行賞,卻偏偏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爭利祿,帶著老母親隱居綿山。當時有人為其鳴不平,寫詩諷刺晉文公忘恩負義。這首詩很快就傳到了晉文公耳中。
晉文公羞愧不已,親自帶眾大臣前往綿山請介子推回朝廷做官。介子推不想出山,便藏了起來。
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的習俗:
1、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2、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3、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4、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5、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bai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6、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清明節是什麼時候
跟其他中國傳統節日用月亮曆法的農曆不同,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太陽曆法的公曆日期,固定在公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有些同學問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清明節的農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陽執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曆日期。比方說今年清明節是2015年4月5日,跟農曆沒有關係,大家可以看看線上電子萬年曆查詢。
清明節由來
1、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為紀念,將這一天記為清明。
2、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節由來和風俗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為重耳煮湯。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群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事後卻發現介子推揹著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為寒食節並以寒食後一天為清明。
清明節風俗 ...
清明節由來簡介
1、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關。
2、掃墓時有許多規矩,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 ...
清明節由來是什麼?清明節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由來:
據史籍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當年避難逃亡在外地,隨行的侍從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曾經在晉文公斷糧時偷偷“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動不已。後來晉文公回國繼位後,論功行賞,卻偏偏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爭利祿,帶著老母親隱居綿山。當時有人為其鳴不平,寫詩諷刺晉文公忘恩負義。這首 ...
清明節掃墓的由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是我國農曆24個節氣的第5個節氣。為什麼又是節日呢?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節”。寒食節是每年冬至後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舊時民間每逢寒食節,家家戶戶不舉火煮飯,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們上墳燒紙,修墓添土,以表示對亡者的懷念。這些風俗是春秋時流傳下來的。
相傳,春 ...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 ...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 ...
清明節吃寒食的來歷 清明寒食的由來主要內容
清明節吃寒食的來歷 清明寒食的由來主要內容
清明節吃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賢臣介子推。相傳兩千多年前,晉文公重耳當上國君後,才想起忘記封賞當時追隨他流亡的臣子介子推了。於是想請歸隱的介子推再次出山,但不小心火燒綿山,將介子推和他的母親都燒死了,晉文公悲痛不已,規定以後每年這天禁止用火,只能吃冷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