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最高是5品的,但是李蓮英是個例外,他的級別最後到了三品,賞頂戴紅領子花翎的。
清朝沒有大理寺,只有大理院。大理少卿是正四品,是大理卿的助手。大理寺少卿,是官職名。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清代大理院置正卿,官至四品。少卿為主官,下有刑科、民科推丞各一人,推事二十五人,餘有典簿廳都典簿、典簿、主簿及錄事。此機構主司司法。
最高九品,清代職官的品級是按官吏職位高低來分,分為十一個品級,品級數越大,職位越低。最低的職是法官,最高的職位是一品。“書吏”這一清朝政治統治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地位卑微卻壟斷文書處理和檔案收儲工作,在清朝統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清制宦官最高五品官職,即總管為五品官職,但是李蓮英打破了這個限制官至二品。
清朝宦官:清朝,雖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已經出現了供內府差遣的宮閹人員,但真正完整地建立起太監製度,那還是在入關之後。進駐明朝宮室的收了批舊明太監,隸於內務府管轄之下,擔當灑掃、傳膳等雜役。.清朝的宦官制度開始於順治帝時期。康熙皇帝 ...
在明以前,所有被閹割而且入宮為皇室服務的人員統稱為宦官、中官、寺人等。而到了明代,宦官機構膨脹,致使宦官等級有嚴格區分,剛進宮的只能稱為:典簿、長隨、奉御等,如果表現良好,就能被升遷為監丞,監丞再往上升是少監,少監的頂頭上司就是聞名遐邇的太監。
而到了清代,才將宦官統稱為太監。由於太監的身份卑微,所以 ...
巡檢官署名巡檢司,官名巡檢使,省稱巡檢。宋時於京師府界東西兩路,各置都同巡檢二人,京城四門巡檢各一人。又於沿邊、沿江、沿海置巡檢司。掌訓練甲兵,巡邏州邑,職權頗重,後受所在縣令節制。明清時,凡鎮市、關隘要害處俱設巡檢司,歸縣令管轄,一般秩正九品,有的地方還有文武巡檢之分,有縣派出機構之職能,亦有副巡檢(從 ...
道員:官名,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級別,為從三品或正四品官員。明布政使有佐官左、右參政及左、右參議,分管各承宣佈政司轄區內部份地區、錢穀等事,無定員,因事添設,各省不等,稱分守道,按察使有佐官副使、僉事,無定員,分管各提刑按察使司轄區內部分地區、刑名等事,稱分巡道。清乾隆十八年廢參政、參議、副使、僉事等官銜, ...
清朝巡撫是從二品官。巡撫是中國明清時地方軍政大員之一。又稱撫臺。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名。
清代,地方大員的品級為:總督,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從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正二品;巡撫,從二品, ...
文散官名。金朝始置,為正七品上。元朝為正六品。明朝為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清朝為正六品概授承德郎。清 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父淮加贈奉直大夫尚寶司少卿》:“贈承德郎尚寶司丞袁淮,乃尚寶司少卿袁可立之父,行無考類,言有表坊。” ...
清朝時,江寧、杭州、蘇州三處各設織造監督一人,簡稱“織造”。織造是不屬於常設官缺,例以內務府司員簡派,事實上多是由資深的內務府正五品郎中出任。原則上織造每年更替一次,但可以連任,所以出現像李家、曹家那樣長期擔任織造的世家。清制,織造官由內務府派遣,雖然內務府郎中僅為正五品,但派到地方後屬欽差性質,與地方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