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京叫京師,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蹟。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北京清朝時候叫京師。京師是北京在明朝、清朝時期的稱呼。永樂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為京師,稱為“北京”;清順治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心位置東經116°20′、北緯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
清朝時稱現代的北京為京師。
京師是北京在明朝、清朝時期的稱呼。永樂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為京師,稱為“北京”,清順治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
中國歷史上,許多政權的都城都稱“京”。以“京”稱都城始於周朝建立之初;同時,“京”與“師”常並稱“京師”。關於“京”、“師”以及“都”的含義,各家說法頗多,但總體上講,周代的京、京師、都、等詞彙均指稱“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
清朝的北京就叫北京,也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 ...
北京古稱先後有: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師、順天府等。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 ...
宋朝北京叫大名府,大名府在戰國時期屬與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三國時期是魏陽平郡,北周屬魏州,唐為天雄軍治,唐德宗建中三年改稱大名府。宋仁宗慶曆二年,即公元1042年,為了抵禦遼國南侵而由宋仁宗欽定大名府為北京,升大名府為北宋陪都也就是北京大名府。 ...
明朝萬曆年間從東莞縣劃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縣,為後來的香港地區。香港島自此由明神宗萬曆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該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清朝於1662年派兵到新界,並命令鄉民留辮。香港在清朝時,一直在對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為,香港在地理上與廣州唇齒相依,而廣州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唯 ...
秦滅燕之後,設定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漢高祖時設燕國。漢高祖五年,該地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東漢光武改制時,置幽州刺史部於薊縣。永元八年復為廣陽郡駐所。 ...
朝代的名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建立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 ...
廣東和香港在清朝時分別叫廣東和香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廣東行省為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通稱廣東省。清為廣東省,受兩廣總督管轄。
香港的地名由來,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