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用於百姓見官,下級見上級,以及祭拜神靈時的迎、送、讀聽祭文、聽取詔令、聽審和判決等等,分別稱為“跪迎、跪送、跪讀、跪聽、跪受”等等。除了跪還要叩頭,就是先跪下,然後雙手伸向頭前頭前按地,頭部的前額碰在地上。又分為“一跪一叩”(又稱“一跪一拜”),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等,而以三跪九叩最為隆重。
以上通稱為“跪拜禮”
臣子見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百姓見官員須先行跪拜;
下級官員晉見級別相差較大的上級時要行跪拜禮;
子孫晚輩拜見長輩要跪地磕頭請安;祭祀祖先當然也要磕頭
跪:用於百姓見官,下級見上級,以及祭拜神靈時的迎、送、讀聽祭文、聽取詔令、聽審和判決等等,分別稱為“跪迎、跪送、跪讀、跪聽、跪受”等等。除了跪還要叩頭,就是先跪下,然後雙手伸向頭前頭前按地,頭部的前額碰在地上。又分為“一跪一叩”(又稱“一跪一拜”),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等,而以三跪九叩最為隆重。
以上通稱為“跪拜禮”
臣子見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百姓見官員須先行跪拜;
下級官員晉見級別相差較大的上級時要行跪拜禮;
子孫晚輩拜見長輩要跪地磕頭請安;祭祀祖先當然也要磕頭
請安原是明代軍禮中的一項,見於《大明會典》。當時全國各指揮使司,各衛所都有這個禮節,稱為屈一膝。建州衛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遺留下來的綠營中仍然沿襲舊習。本來,兵士見到上級軍官應該下跪,但因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時也以屈一膝為禮,並和叩首,打恭一樣,含有問候請安的意思。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漢族官宦人家,晚輩見長輩,平輩中幼見長,奴僕見主人至親友相見,都行這個禮,所以屈一膝又叫請安。但在衙門或公共場所,則不論旗人漢人都行打恭禮,不能請安。
男子請安的姿勢: 先端正姿勢,如立正的樣子。然後向前邁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頓,眼平視,不許低頭,揚頭或歪頭。雙肩平衡,不許彎腰,左右腿的間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邁的自然距離,不可向後蹬腿。
女子請安姿勢與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離要近,動作幅度小,雙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合十與問訊,是佛教常用的生活禮儀,但即使是生活中的常用禮儀,也是需要心存善念,虔誠敬佛的。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心更加的穩定,達到收心的作用。本期的佛教禮儀帶你去了解佛教跪拜的禮儀:合十問訊的學問。
還想要了解》》漢傳佛教日常禮儀
佛教跪拜禮儀,心存善念,虔誠敬佛
(1)肅立合掌,腕與心口平,兩足跟離開約二寸,腳尖相距約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後,立刻收束雜亂的心意,瞑目觀想。
(2)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的左前方
(3)右掌由拜墊中央移到右前方,兩掌相距約六寸許
(4)以頭垂叩於兩掌中間拜墊上
(5)兩掌隨即翻轉,手心向上。意思是以兩手託承佛足,以求福慧。這叫頭面接足禮
(6)兩手握拳翻轉,頭離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心
(7)左掌舉回胸前,右掌將身撐起,與左掌合,同時兩膝立起。合掌依然。
(8)三禮畢,合掌彎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兩大指相併,兩食指相合豎直(此為定印),伸直腰,舉至齊眉,再放掌。這叫問訊。
在寺廟如果經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態,稍稍欠身經過,表示自己的禮貌與尊重。當我們下次再去寺廟的時候,大家可以參考上面的動作,時刻謹記學禮要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