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湖南服飾習俗

湖南服飾習俗

  苗族服飾,男子差別不大,多著大襟或對襟短衣,下著寬腳褲。女子服飾則各地差異較大,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有的地區著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緣有寬大花邊。特別是頭帕,形式多樣。鳳凰境內多用長達2丈多的花帕,花垣、吉首等地喜用短青帕,瀘溪、古丈等地則喜用上繡青色花蝶的白帕。苗族婦女衣服上的花色,很少重複,圍兜花帶富有特色。

  土家族服飾,男子喜穿對襟短衫,多紐扣,用青藍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纏頭。婦女穿無領開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著八幅羅裙,裙上繡有花紋、圖案,如著褲裝,則褲腳就有兩三條花邊。姑娘額髮中分梳兩根長辮,已婚者則單辮挽髻,青絲帕纏頭,耳、手、足皆有銀飾。侗族服飾,衣的顏色有青、藍、紫、白等。男子多穿對襟衣,下著大褲管長褲,頭包青長帕。女子穿著地區差別明顯,通道、綏寧、城步、靖州一帶女裝多穿無領右衽寬大短袖上衣,襯胸襟,下著褶裙或長褲;新寧侗族女裝則為短領右衽大襟衣,鑲有鮮眉條或滾邊,下著褲腳鑲邊的長褲。

  宜章莽山瑤族服飾

  侗族婦女喜佩銀飾,有項圈、項鍊、手鐲、戒子、耳環、銀花、銀冠、銀扣等。瑤族至今仍好五色衣。男子喜著對襟無領的短衫,下著長褲或過膝短褲。婦女服飾十分複雜,有的上穿無領短衣,下穿長短不等的裙子;有的著長可及膝的對襟上衣;有的穿後面長前襟短過膝的長衣。根據婦女頭髮梳理及裝飾形狀,有“盤瑤”、“平板瑤”、“藍靛瑤”之分。

信陽服飾習俗

  信陽古代民間衣著儉樸,式樣近於中原,長袖寬腳。闊擺肥腰,服色以藍、灰白、黑為主。近代以來變化很快。清末、民國時期,平民男子上衣較肥大,老人上衣較長,最長者可過膝。式樣大致分為大襟式和對襟式兩類。對襟式多為短褂,胸前對開,或釘口,或扣結,扣多少不等。大襟式多成袍狀。褲子腰肥、腿粗。東部愛在夾褲外套一

  條有腿無襠的棉套褲,俗稱“叉褲”。婦女上衣一般為大襟右衽式,下著大腰褲,中老年婦女則多扎褲腳,城鎮女子穿長裙較多。春、夏、秋衣著較單,冬季穿棉的不多,穿棉褲者更少。農忙季節,男子多穿短褲,光著的上身搭條1尺寬、3尺長的手巾,或披塊1平方米左右的披單,既可作汗巾,又可作墊肩。官宦紳商穿著講究,長衫馬褂為日常主要衣著,冬季穿棉袍,外加坎肩或“八團”(即8個碗口大小的團花)馬褂,以顯示富貴之氣。冬季裘衣、皮襖。女性中穿短8寸旗袍者為數不少,領口多飾以各色金屬花。民國中後期,城鎮流行中山服,潢川、信陽等較大城鎮中,穿西服、打領帶者漸多,女子穿旗袍更為普遍。

  新中國成立初期,男子通常著中山裝、軍幹服,女工作人員穿列寧服,農村女子多為對襟花褂,大襟褂限於中老年婦女。20世紀50年代後期,學生裝、工作服比較流行。女子穿裙者普遍。“文化大革命”時期,不論男女,均以著草綠色軍服為入時。80年代以來,穿著趨向時裝化、流行化、性別化。

湖南元宵節習俗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為湯,加入韭菜儆果諸物款待客人,稱為“時湯”。新田縣游完龍燈後,將龍燈付之一炬,稱為“送災”。 元宵節這一天,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是湖南最主要的民間習俗,如長沙的酸菜炒湯圓,將湯圓配酸菜、辣椒炒制,外焦內軟,酸、甜、鹹、辣俱全;郴州因為多民族聚居而形成了獨特的元宵舞龍舞獅活動。 位於湖南南部的新田縣,毗鄰兩廣,元宵習俗獨特。元宵節這一天晚上,新田縣的農民們會提著點亮蠟燭的小燈籠來到宮廟前集合。數百串燈籠連在一起,組成一條近千米長通體發光的“巨龍”,每一盞“龍身”上的燈都代表著一戶人家。隨著一陣陣鑼鼓聲,游龍燈的隊伍從宮廟前的農田出發,在威風凜凜的“龍頭”牽引下,開始繞全村遊行。舉著“龍身”遊燈的人們還要保證這條“長龍”的連續和完整,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小心地配合著“長龍”前進,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巨龍”所到之處,家家煙花爆竹聲震天。游完龍燈後,村裡的居民們會將所有的龍燈集聚在一起“燒龍燈”,期待來年風調雨順。


湖南春節習俗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 ...

湖南飲食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0-9-2 中國食品科技網 飲食習俗是指有關飲食行為的風俗和習慣,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的群體性飲食行為方式。湖南特定的自然和社會歷史條件,形成湖南獨具風味的飲食習俗。   一、在湖南,“吃”具有比較豐富的社會涵義。首先在人們婚嫁喪娶等大事中,總 ...

湖南生育習俗 賀生

  賀生是湖南省境對嬰兒出生後的一種壽誕禮俗。孩子生下地後,全家人喜悅無比。女婿立即到岳父家報生,也叫報喜。   孩子滿三朝,尤其是第一胎孩子滿三朝,外婆要請人挑去大米、糯米、酒、甜酒、雞、鴨、蛋、豬肉、豬腿等食品,送去嬰兒的衣、褲、鞋襪、帽等服飾,帶去新搖窩和搖窩中的棉被墊、小棉被、揹帶、花蓋裙等物,前往賀 ...

瑞昌服飾習俗

  瑞昌居民歷來尚儉樸,亦愛美,衣著打扮,因時而異。上世紀80年代前,男士以穿中山裝者居多,女士以便裝為主,布料則以的確良、滌淪、毛料為時尚。改革開放後,居民服飾變化較快。外衣式樣繁雜、新潮,布料檔次不等。青年男士春秋以西裝為多見,布料以牢固、筆挺、免燙為時尚,內衣則以全棉為健康布料。中山裝僅有少數老人偶爾穿 ...

湖南—春節習俗

  湘潭   在湘潭一帶流存著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戶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帶 ...

湖南婚嫁習俗:瑤族婚俗趣無窮

  隆回小沙江一帶瑤族青年男女戀愛較自由,一般由青年男女透過節日聚會唱歌或其他途徑建立感情,徵得父母同意後結婚。他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在節日歌舞場上,男女任何一方看中了對方,就可以向其求愛,如果兩人情投意合,便按照傳統風俗,男方家求一個媒人,去婦方家提親。媒人第一次去女方家提親,不用帶什麼禮物,主要是徵求女方 ...

聊城服飾習俗

  境內居民衣著崇尚寬肥適體,樸素大方。清末民初,鄉紳富商等上層人士多穿左大襟長衫,外套馬褂,戴紅頂瓜皮小帽或氈帽、皮帽。農村居民多穿手工紡織的純棉粗布服裝。色澤夏天多為白、棕或自產紫花棉色;冬天多為黑、藍、灰色,款式均為傳統中式,寬鬆肥大,穿脫方便。褲子多為抿腰大襠褲,上衣一般為男對襟、女大襟,中老年則不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