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不屬於任何一個市,其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境內,東與瀘溪縣交界,南與麻陽縣相連,西同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史稱“西託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鳳凰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4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
鳳凰古不屬於任何一個市,其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境內,東與瀘溪縣交界,南與麻陽縣相連,西同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縣毗鄰,史稱“西託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鳳凰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4A級景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八縣市之一。
據說許多來鳳凰古城旅遊的人都有吊腳樓情結,千里迢迢到鳳凰古城一遊,為的是吊腳樓,鳳凰情節就是吊腳樓情節。
我相信,苗族人有吊腳樓情結,鳳凰人有吊腳樓情結……而吊腳樓情結最為突出最為嚴重最為張揚的,則莫過於名人作家沈從文,畫家黃永玉叔侄。
沈從文幾乎是湘西文章每每都寫吊腳樓,吊腳樓在沈從文的文章中被描繪得如詩如畫般美;而黃永玉除了畫吊腳樓,還身體力行,親自設計,親自選材,在鳳凰古城的沱江河畔建起了鳳凰古城最高最美的吊腳樓--奪翠樓,並以此為自己在鳳凰古城的寓所和畫室。
我也曾參觀過苗寨苗家底層養牛二層住人的苗族民居吊腳樓,我也曾遊覽過張家界苗族土司府宅--最高的九重天吊腳樓,我不認為吊腳樓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也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會有那麼嚴重的吊腳樓情結,但當我在走過虹橋在鳳凰古城對面回望廻龍閣的吊腳樓群時,我改變了,我折服了,這就是吊腳樓呀!這才是吊腳樓呢!我為之驚豔,疑為天人;我為之擊掌,拍案叫絕;我為之雀躍,奔走相告;我為之傾倒,五體投地……
我終於明白了也理解了人們的吊腳樓情結,因為我也有了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揮之不去的吊腳樓情結,就因為眼前這鳳凰古城沱江岸邊的吊腳樓群,這美的讓人驚豔讓人窒息的景色,給人視覺極度的震撼。
眼前是一排古舊的吊腳樓排排站立在虹橋兩側的沱江河畔,就象接受檢閱的儀仗隊,向對岸的我們行注目禮。如果一棟一棟觀察,吊腳樓有點不夠整齊不夠美觀,支撐吊腳樓的腳也是東倒西歪的,但如果是整體看過去,岸邊的吊腳樓整齊劃一,就象是士兵列隊,非常整齊,形成了美學中的美感之一:線條之美。
廻龍閣吊腳樓群前門面臨鳳凰古城官道,後部懸於沱江河畔,以細長的木材作為支撐,廻龍閣吊腳樓群全長200餘米,大多數是清末民初的建築,是鳳凰古城具有濃郁苗族建築特色的古建築群之一。原本是鳳凰古城本土苗民的居家住所,現如今都被開發成為飯館、酒吧和客棧了。我們就在其中虹橋旁邊的一棟吊腳樓飯館的二樓吃過一頓價效比最“高”的晚餐
鳳凰古城沿沱江兩岸的吊腳樓很多,但最集中最整齊最美觀的吊腳樓群在虹橋兩側,又以廻龍閣吊腳樓群最為壯觀。與鳳凰古城沱江河畔的吊腳樓相比,苗族民居吊腳樓雖然建築幾乎相同,但失之沒有臨江吊腳之險,失之沒有面對驚濤駭浪千百年不倒之絕。九重天吊腳樓雖為世界最高之吊腳樓,但獨立無伴,突兀無援,紅花雖好,沒有綠葉挾持也盡枉然,何如鳳凰古城沱江河畔的吊腳樓群之軍隊佈陣之氣勢。
廻龍閣吊腳樓群象士兵列隊一樣的吊腳樓好象是聽到口令:“向右看齊”,一起向右也就是沱江的轉彎處看去,我的鏡頭向前逐棟吊腳樓移動掃過,就在沱江拐角吊腳樓群最突出部位,一棟吊腳樓尤如鶴立雞群般拔地而起,吊腳樓們象綠葉擁花一樣,簇擁起吊腳樓群當中最高的吊腳樓--奪翠樓。
奪翠樓是具有吊腳樓情結的鳳凰籍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仿照古老吊腳樓的樣式建造的牌坊式的建築,虹橋這邊廂望去,只見奪翠樓長腳臨水,臺樓懸空,飛簷峭山,與周邊的吊腳樓渾然一體,奪翠樓剛好建在沱江拐彎處,成為了沱江岸邊吊腳樓群的排頭兵、領頭羊,是廻龍閣風景區的點睛之筆,從外圍的任何一個能看到的地方望去,奪翠樓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它在南華青山與沱江綠水之間,構成了一幅美麗而樸素的水墨畫。
鳳凰情結實際上就是吊腳樓情結,試想:如果沒有了吊腳樓,鳳凰將會怎樣?!
很多地方都有吊腳樓,不是有吊腳的樓都可以叫做吊腳樓。
鳳凰古城,沱江河畔--永遠的吊腳樓!
姑表婚:指兄弟姊妹子女間通婚,俗稱"對開親",或"扁擔親",這是原始族婚所遺的落後婚俗。舊社會在土家族乃至少數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中均有,解放後,姑表婚已基本消失。
交換婚:是兩家互換姊妹為妻,或互換女兒為媳的婚姻。為一平等的議婚形式,也有包辦,節財的因素在內。
轉房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的殘留形式。兄亡已後,如其弟尚未婚,願意和有權與其寡嫂結婚。俗稱"弟坐兄床",又作"轉茶"。弟去後寡媳,若其兄願意,也有權收弟媳為妻,"兄坐弟床"。若兄弟皆不願,寡嫂媳方可外嫁,但必須守孝三年;婆家要索"贖身錢","滿堂酒",除孃家送的東西外,其它的財物不能帶走;若有兒女,一般帶女不帶兒。這類婚姻現已罕見。實質是視婦女為一般私人財產的封建習俗。
招郎上門:女方父母無子,招女婿上門成業,為女方養老接代。放話:即指"議婚"。包括"指腹議","童子議","訂婚議"。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胎兒婚姻","童子婚姻"極少,多為適齡訂婚。但有一套俗規履行,放話前女到男方"踩屋場",作一番考察,滿意後方訂婚。訂婚要破費,由男方備好豬肉,酒,魚和衣服,鞋襪,雨傘之類由媒人引路,率一些至親上女方家。女方則大辦酒席,內外至戚齊距,認識接待未來女婿。女婿逐一認親,再據男女生庚日期畫八字配鸞書,完成訂婚手續。此後,每於年節必多備酒禮,送女家親戚,謂"朝年"。將娶前數月報吉,謂之"求吉"或"報日"""。如女方同意,男方必於正月內擇一吉日,先請媒人訂婚期,然後往來回訪,謂之"親家過路"。其後,女方請木匠打嫁妝,男方給木匠送酒,肉,糧及"利市錢",新娘給男方父母親族長輩做鞋子。女方陪嫁棉絮數床,男方備香等包單。婚前數目男方要向女方納采,叫"過禮",抬盒上寫著"禮成奠雁",盒內放一份禮單。女子于歸前一日,擇族戚中有德行婦女為之修眉,以線勒住去鬢邊短髮,"開臉",也叫"上頭",梳頭有講究,做閨女時。興分梳扎長辯,叫"分頭";出嫁時挽成高髻,稱"滿頭"。婦人為新娘修眉開臉梳頭。要與新娘一起哭嫁(即唱嫁歌)。女子出嫁,必筵請相好或同村青年女子九人合新娘而十,圍坐閨樓"哭嫁"叫"陪十姊妹"。
命字:俗謂取號,男子多用朱漆木匾金字迎親,前一日戚友鼓樂送至。冠者父率新郎拜領,謂之之拜號匾,拜畢懸掛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後,設筵堂中,擇童子九人合新郎而十,日"陪十兄弟",且稱十人中新郎?"狀元郎"。
接親:即翌日新郎偕媒人及一干男女新友至女家迎新娘。迎親將到門。須於門前設一方桌。上列香燭,酒,帛,雞各一,或蛋一個,米一升,茶一杯,有執事者拱手作揖,祝回女家寶神。祝畢,手抓米拋向新娘轎上。謂"攔車馬"。土家族亦興"攔門禮"。男女家各選一伶牙利齒者為禮生,一問一答,天上地下,間間萬事萬物,一真到女方禮生"理屈詞窮",撤去方桌,迎親人才能進堂屋成親。凡此種種,不一而足,諸如"妝郎","送親","圓親","見大小","回門",等等。十分繁雜。 媒人來賀必設果酒筵於門外,立飲,謂"接風"。婚後懷孕,稱有喜"。分娩後,女婿提著雞和染紅的雞蛋給岳父"報喜"。第三天,岳母攜禮到男家給外甥洗澡叫"洗三",又稱"三朝禮",滿月那天還有長命錢。這點講究。俗禮行施時莊重而神秘,繁瑣而富於喜劇色彩。
白族冠婚,雖實行一夫一妻制,但包辦婚姻嚴重,封建的"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盛行。亦有指腹為婚,一旦違背,要受到族規懲罰和社會譴責。白族結婚,要經歷媒人求婚,畫八字,填庚字,道喜,報日,接媒,下書,朝拜。出嫁前男方要送禮豬,女方要備嫁妝,要哭姊妹,哭百客,哭憶娘詞,結親時,男方派接親,女方屋裡燒滿堂大火丟筷子,殺雞隔邪;派人抻轎。到男方後舉行拜堂。鬧新房,拜茶等儀式。三天以後,回門認灑。當天去當天回,有"新婚十天不空房"之規矩。 白族人生孩子,熱鬧非常,接生,報喜,洗三,打三朝,取名,滿百天,滿週歲,十二歲脫白穿青,都要舉行慶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