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產生於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
2、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
3、小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
4、隸書: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5、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
6、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
7、草書起源於漢代初年。
1、甲骨文:產生於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
2、大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
3、小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
4、隸書: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
5、楷書: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
6、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
7、草書起源於漢代初年。
甲骨文→金文→篆書(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 。
1、甲骨文,距今有3000年了。2.金文,西周和春秋時代。3.篆書,分大篆和小篆春秋戰國時為大篆,秦始皇把文字統一為小篆。4,隸書,秦代程邈創造,一直沿用至東漢。5.草書,不屬於漢字演變過程,在隸書以後出現。
6、楷書,始於東漢末年,沿用至今。
1、甲骨文(商及商之前)
甲骨文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統之一。其中,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已經失傳,僅有中國的漢字沿用至今。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完整的文字體系。在已發現的4500多甲骨文單字中,目前已能認出近2000字。
2、金文(周)
與甲骨文同期,青銅器上鑄造的文字稱為金文或鐘鼎文,西周時期的《散氏盤》、《毛公鼎》具備很高的史料和藝術價值。
3、小篆(秦)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李斯在大篆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範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準書寫字型,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小篆呈長方形,筆畫圓潤流暢。
從甲骨文到小篆,漢字經歷了從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發展過程,字形逐步脫離事物的具體形象。這一時期的漢字稱為古文字。
4、隸書(漢)
到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體。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5、楷書(漢末)
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6、草書(漢末)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7、行書(漢末)
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