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漢服核心之一:延續千年的冕服簡介

漢服核心之一:延續千年的冕服簡介

  冕服產生於西周時期,隨著周禮的一次次復興,處於漢朝至明朝的漢服體系中的核心。冕服的千年延續是對漢文化的堅守,其服裝中所蘊含的漢族文化精神是我們要一代代永遠傳承下去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漢服文化中一起了解吧。

  冕服產生於西周時期,隨著周禮的一次次復興,處於漢朝至明朝的漢服體系中的核心。冕服的千年延續是對漢文化的堅守。

  周代冕服種類有大裘冕、袞冕、驚冕、毳冕、希冕[絺冕]、玄冕等六冕,按照不同場合需要加以穿用。六冕在漢以後歷代王朝的復禮思潮中,有時或以別的稱謂形式出現。

  六冕中,歷代主要採用的是袞冕一種。袞冕是冕服當中,最華麗的服裝,與其它冕服不同的特徵,主要是冕冠的旒數(十二旒)及在衣裳所施的文章(十二章或九章,按照各朝代稍微不同)。作為六冕當中的首位冕服,大裘冕的象徵意義最為崇高而又最具獨特之處。全套冕服大致上由冕冠、上衣、下裳、中衣、袴、襪、舄、腰帶(革帶、大帶)、弊膝、佩玉、綬、劍、圭等的十四種。

  周代六冕的不同,可由十二文章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凡為冕服,例必有相應的“文章”。歷來被普遍採用的文章之章目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之十二章。

  《周禮》始傳六冕的楷模,繼而訂立六冕取名之準則與承載往後千古歷代冕服之服色的用事、義涵,包括冕冠、冕服之衣及裳、冕服之足衣、冕服之坿飾、冕服之服章等之形與圖的用「色」規制,皆緣自周禮冕服之制。

  《易繫辭》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尚書·舜典》:「…(天子)五載一巡狩,群后以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臯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彰)哉。」可見黃帝堯舜時代已有冠服規制,而有此論功酬庸的相關文獻。綜此可知此種服章規範之施的崇高境界。

  冕冠的文化內涵

  1、延(冕版):冠上加「延」(綖)前圓後方,上玄下朱(纁),象天地之道。前低後高,以示俯伏謙遜。

  2、旒:大裘冕無旒。冕以次,皆有垂旒,旒之數各有等差。旒之設,所以「蔽明」。義在不宜察察為明。旒之玉,周用赤、青、黃、白、黑五采。漢改以單色白玉珠。東晉用翡翠、珊瑚。明用各色珠,以組貫五采玉十二,象徵一年十二個月的極數。其餘諸冕之旒都是奇數,屬於陽數,亦即是吉數。《禮記·玉藻》雲:“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捲以祭。”《禮記·郊特牲》又云:“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

  歷朝冕服用色:玄衣纁裳

  「玄」是「黑」與「赤」兩色的複合;而在中國哲學理論上,它是千古中華服色制度中最能象徵「天道」的思想色彩。先人以「玄擬天」,這在《周易》〈坤上六〉的爻辭中有所比擬:「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文言曰:「天玄而地黃。」前章已述,是因天道幽深而遠,窺測維艱,如同一片「漆黑」。概以「黑中揚赤」內涵奧秘,與提供無盡的生活資源以育、以養、以造福眾生。因而最尊隆的冕服採玄色,這是中國傳統敬天畏天而「保民以王」的思想之顯現。纁裳之用纁,文字載錄首見於《周禮》之註文。《周禮》:「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注:「凡冕服皆玄衣纁裳。」纁色,即赤色、黃色、白色的複合色。

  《後漢書·輿服志》:「玄上,朱綠裡」

  《晉書·輿服志》:「皂表,朱綠裡」

  《晉書·輿服志》:「皂表,朱綠裡」

  《隋書·禮儀志》:「玄表,朱綠裡」

  《唐書·車服志》:「黑表,纁裡」

藏北草原延續千年的騸羊節

  5月20日,小編趕到滿天飛雪的藏北草原,採訪傳統習俗濃郁的“那達林(騸羊節)”。每年在大草原微微泛青的時候,藏北的牧民都要用藏曆選一個吉祥的日子,給當年出生的小羊羔行“淨身禮”。家住納木湖畔的牧民日巴對小編說:“ 千百年來,我們草原都保留著這個習俗。”

  上午10點左右,日巴家的“那達林”儀式拉開了序幕。日巴是班戈縣尼瑪村第三放牧點的牧民,他介紹說, “那達林”一般都選在春天氣溫偏低的時候,這樣可以避免羊羔的傷口發炎。“今天下雪,正是騸羊的好時節。”

  日巴和哥哥加措兩家人有200多隻綿羊,同在一個放牧點的五、六個男子前來幫忙,將“咩咩”叫著的幾十只小羊羔拎出羊圈。他們給每隻羊羔的脖頸上拴根繩子,再將它們並排系在空地上事先準備好的長繩上。長短繩都用黑犛牛毛編成。

  儀式前,加措先將兩塊黑色的羊毛墊子鋪在帳篷前的草地上,另一年長牧民端著一盛滿白米的木碗,抓一把米,嘴裡唸唸有詞,讓白米從手指縫流下,分別在墊子上畫上苯教的“雍仲”符號。雍仲,在西藏原始苯教中具有吉祥和生命不息之意,後來演變為藏傳佛教的“萬字符號”。

  這天,由日巴和另外3個漢子給羊羔執行“淨禮”。他們相互把白羊毛線系在對方的額頭和手腕上。4人分成兩組,相向坐在羊毛墊兩側。兩塊墊子中間的地方用種羊的角和牛糞生起一叢煙火,日巴說:“老一輩都說,有這樣的煙氣燻著,可以避免羊羔的傷口發炎。”一切準備就緒,有人解下一隻羊羔抱過來,放在羊毛墊上。只見一男子雙手拽著羊羔的四蹄,抱住羊的上半身,辨認羊的性別,母羊羔放走,公羊羔則由日巴動手,先在生殖器部位拔掉一部分毛,丟在牛糞火堆上,用手中的長針在露出的陰囊上挑開一口子,然後用手擠出粉紅的睪丸,拔出來丟進身邊盛著羊奶的鋁盆裡。每隻羊羔“淨身”畢,日巴都要口中唸唸有詞地為羊羔祈福。

  無論公羊或母羊,他們都要在每隻羊羔的耳朵上剪下或圓、或菱形、三角形標誌。日巴告訴小編,剪下的羊耳朵片一般都串起來,掛在帳篷裡,誰家裡有多少隻羊,心中有數;另外,每家的羊耳朵上做的標記不同,也是辨認自家羊的一個辦法。

  儀式進行時,雪花飄飄不停,氣溫約為零下七、八度。日巴和其他幾個漢子不時將紅紅的手放在青煙嫋嫋的火堆上烤一下。放牧點的男孩子們也不閒著,跑前跑後地幫助將羊羔一隻接一隻抱過來;也有好奇或頗有心計的則蹲在一旁細心觀瞧。這畢竟是草原上男子漢必備的本事。“我也是從長輩那裡學得騸羊的技巧。騸羊羔看上去雖有些血淋淋地,但目的是為了讓它們以後可以更茁壯地成長,肉也可以更加肥美。同時,草場有限,也是為了控制羊群的數量。每40只羊只留兩隻公羊當作種羊。”日巴說。

  在舉行“那達林”儀式時,草原的女子是不能光臨騸羊現場的。可她們在帳篷裡也不閒著,忙著將風乾牛腿切成碎塊,和麵,揪麵疙瘩,做“土巴”湯犒勞她們的男人。

  當碎肉乾、麵疙瘩下了鍋,香氣漸漸飄出帳篷,外面草地上的儀式也進入高潮:從40多隻羊羔中選出的兩頭體魄健壯的公羊留作種羊。日巴在這兩隻免受“任人宰割” 之苦的幸運兒的羊角、額頭、嘴唇上抹上些酥油,以示祝福。最後,草原上的漢子們將糌粑面撒向空中,以示敬草原的神靈,以渾厚的桑音呤唱“那達林祈福歌”——

  願羊羔們健康成長,

  願草原的羊群繁衍生息,

  願所有長著角和長著四個蹄子的牲畜遍佈草原。

延續兩千年之久的文明:紅山文化發源地

  中國文化的歷史由來,號稱上下五千年,之所以我們敢這麼說,就是因為在中國境內出土了許多古代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距今都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紅山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那麼紅山文化發源地在哪呢?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淩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後遺址而得名。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佈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緻的玉器,多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這是我國最早的龍之一。

  紅山,即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傳說內蒙古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遠古時,有九個仙女犯了天規,西王母大怒,九仙女驚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灑在了英金河畔,因而出現了九個紅色的山峰。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佈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緻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

  與東山嘴相距僅三、四十公里的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分佈著大規模紅山文化遺蹟—牛河梁女神廟、祭支、積石冢群。牛河梁居大淩河與老哈河之間,為東西走向的山樑。這一帶黃土發育,地理環境優越,紅山文化遺存密集;以高高在上的女神廟及廣場平臺為中心,十幾個積石大冢環列周圍,並且都和遠處的豬頭形山峰相呼應,形成一個互為聯絡的祭祀建築群。

  紅山文化壇、廟、冢,代表了已知的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專家們因而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結束語】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間一個在燕山以北,大淩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的發源主要在東北地區。


上下五開天闢地的神話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到現在,大約   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裡,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   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 ...

上下五鑽木取火的傳說

  在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說。傳說中有一   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說多半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   始人生活想象出來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   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 ...

上下五黃帝戰蚩尤

   在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一帶住著許多氏族和部落。黃帝是傳說中最   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   以黃帝為首領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國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後來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   鹿、懷來一帶),開始發展畜牧業和農業,定居下來。   跟黃帝同時的另一個部落首領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國西北方姜水附 ...

上下五堯舜讓位

  傳說到了黃帝以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名叫堯(音yáo)、舜(音s   hùn)和禹(音yǔ)。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 ...

上下五大禹治水

   在堯還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   高處搬。不少地方還有毒蛇猛獸,傷害人和牲口,叫人們過不了日子。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   呢?首領們都推薦鯀(音gǔn)。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 ...

上下盤庚遷都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   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   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   社 ...

中華上下五姜太公釣魚

  盤庚死後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後一個王叫做紂(音zhòu)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   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   中百戰百勝,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在這件事上,商   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長期戰爭中,消耗也大,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