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漳州的元宵節

漳州的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俗稱“上元節”。

  明,用木做燈架或結燈棚於繁鬧處,十一晚即試燈。燈用紗或紙做,雜以五色,剪人物極其精巧,有一燈費數十金者。十四、十五日連街接市,熒煌如火城。遊人絡繹,或擁細樂徐行,簫弦縹渺,謂之“行街”。兒童結隊張船燈,步駕於街市,鼓樂蹈歌喧鬧達曙。少年聚會僧寺賽機炮,煙花流星錯落,觀者如潮,十五、十六夜尤盛。清,除做花燈,扎鰲山、放火炮外,子弟還扮仙獅、竹馬、龍燈諸戲。《竹枝詞》詠元宵:“滿城燈火巧安排,兢看鰲山景物佳。北管南腔聽不斷,幾番簫鼓過前街。”新娶媳婦站於元宵燈下任人觀看。

  元宵節除“鬧花燈”外,還有“送燈”和“穿燈腳”舊俗。“送燈”指已婚嫁的女方孃家為男方送花燈,閩南方言“蓮”與“連”、“燈”與“丁”(孩子)諧音,作為祈祝“連生貴子”或“早日出丁”。“穿燈腳”是已婚未育的婦女,為祈求添丁,在上元期間,去街上鰲山燈棚底下,鑽出鑽入向燈神“求丁”。此俗已廢除。

  今俗,自十三月夜街頭巷尾、宗祠宮廟就張燈結綵。遊人湧上街頭,賞花燈、猜燈謎。 上元節除吃“上元圓”外,家家戶戶必吃“蠔仔兜”,即海蠔拌番薯粉煮麵線。俗諺道:“蠔仔面線兜,好人來相交”。其間巧手主婦要烹飪出最拿手的菜餚,到宗祠奉祀祖宗,謂之“擺菜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元宵節仍沿襲下來,並由政府部門牽頭,各企事業單位為主,在中山公園或體育場舉辦元宵花燈展覽。花燈除原有的宮燈、走馬燈、蓮花燈、繡球燈、鯉魚燈等等品種以外,又設計了配以聲樂、佈景等新型花燈。組織民間的弄龍、舞獅等踩街遊行。舉辦薌劇演唱,文娛晚會、體育比賽、猜燈謎、舞會等活動,賦予元宵節新的內容,又不失其濃郁的鄉土氣息。

元宵節什麼時候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

  元宵節美食——元宵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節相關傳說

  點彩燈來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 ...

元宵節節日習俗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徵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 ...

元宵節吃的習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 ...

中國各地元宵節習俗

  元宵節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北京】   老北京最熱鬧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元宵節。從農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娛樂五晝夜。老北京的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賞燈。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上至珠寶玉器,下至日用百貨,一應俱全,各鋪戶俱張掛絹紗、燒珠、明角、麥秸、 ...

元宵節相關詩詞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臺。   正月十五日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

元宵節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所以元宵節可以 ...

中國元宵節的由來

  中國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