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清政府認為左宗棠在清朝功績能與古時二公相媲,故諡“文襄”。文襄是古代官方封給大臣的一種諡號。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學士背景的同時又有軍功大臣。
清代的諡號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為”文襄“之類。清代權利核心機構為軍機處,但軍機處給大臣上諡號時最高只能諡到“文忠”。一般情況下,只有為人臣者道德功業皆極其出眾,經內閣草擬由皇帝親賜這一無限哀榮。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後上諡號時皇帝對大臣的最終看法才可見端倪。
因為清政府認為左宗棠在清朝功績能與古時二公相媲,故諡“文襄”。文襄是古代官方封給大臣的一種諡號。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學士背景的同時又有軍功大臣。
清代的諡號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為”文襄“之類。清代權利核心機構為軍機處,但軍機處給大臣上諡號時最高只能諡到“文忠”。一般情況下,只有為人臣者道德功業皆極其出眾,經內閣草擬由皇帝親賜這一無限哀榮。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後上諡號時皇帝對大臣的最終看法才可見端倪。
光緒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左宗棠,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首領。
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 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著有《楚軍營制》,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光緒十年六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時值中法戰爭,法軍孤拔於八月在馬尾海戰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六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十一月,左宗棠抵達福州,積極佈防,並組成"恪靖援臺軍"東渡臺灣。
1、范仲淹,生於989年,卒於1052年,字希文,原名朱說。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諡號“文正”。
2、方孝孺,生於1357年,卒於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
3、劉統勳,生於1698年,卒於1773年,字延清,號爾鈍,清內閣學士,刑部尚書,高密縣逄戈莊(原屬諸城)人。劉墉之父。乾隆三十八年卒,諡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