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撞魚缸,是因為地圖魚性格十分兇猛、好鬥,它常誤因為魚缸反射的自己是另外一條同類,要與它打鬥。地圖魚黑色橢圓形的身體上佈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像是一幅地圖,因此得名。又因為它的尾部末端有一個被金色包圍的黑色斑點,如星星般閃亮,又被稱為“眼斑星麗魚”。還有人稱它為“花豬魚”,是因為它們進食的貪婪和平時“好吃懶做”的生活習性。其野生魚性格十分兇猛,有時會自相殘殺,或者吃掉自己的小魚。但是它如果跟其他種類的魚待久了以後,它還會保護它。
地圖魚撞魚缸,是因為地圖魚性格十分兇猛、好鬥,它常誤因為魚缸反射的自己是另外一條同類,要與它打鬥。地圖魚黑色橢圓形的身體上佈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像是一幅地圖,因此得名。又因為它的尾部末端有一個被金色包圍的黑色斑點,如星星般閃亮,又被稱為“眼斑星麗魚”。還有人稱它為“花豬魚”,是因為它們進食的貪婪和平時“好吃懶做”的生活習性。其野生魚性格十分兇猛,有時會自相殘殺,或者吃掉自己的小魚。但是它如果跟其他種類的魚待久了以後,它還會保護它。
1、一般魚被病原體感染或侵襲後,都有一段過程,有一些徵兆,如病魚活動遲鈍,常緩慢遊於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驚動,略下沉後,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魚剛發病時,狂遊急竄,或體色灰暗,鱗片脫落等。再如,白鯽出血病發生後,早期魚塘中的野小雜魚死亡等。當發現魚池中出現魚病徵兆時,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治療,可避免病情擴充套件。
2、養魚先養水:對於養魚的人來說,水分四種:一是新水,也就是剛剛晾好的自來水或新打的井水水。這種水儘管十分乾淨,但卻與自然界中魚生活的環境相差很大。由於水中沒有硝化細菌群落, 魚兒的排洩物、散落的食物殘渣腐敗變質後分解為氨,魚兒極易中毒。二是老水,呈淺綠色或是淡琥珀色,富含腐殖質和有益的微生物及藻類,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態迴圈系統,經過氮迴圈,分解為對魚無害的硝酸鹽。這種水對魚的生長極為有利。三是綠水,水中的有機質含量過多,於是藍藻、綠藻及褐藻大量繁殖,細菌微生物的含量暴增,水的呈濃濃的綠色,有時會發出臭味,極易造成整缸的魚死去。四是回清水,又叫咬清水,是綠水中藻類和微生物含量太多,將水族箱裡的氧氣消耗殆盡,造成藻類和嗜氧性細菌的死亡,使水變成清澈無比、沒有氧氣而且有大量的厭氧性有害細菌的死水。 由此我們可知並不是所有的水都適合金魚的生活,最適合金魚生長的水是老水,所謂養水就是讓新水轉變成老水的過程。
3、現在我們用來養魚的水多半是自來水,因此養水第一步就是要去除自來水裡的有毒物質——氯。除氯的方法比較簡單,將水盛好後靜置2-3天,或燥曬1天(如果急用可按每100公斤水加入0。63克大蘇打,即硫代酸鈉即可立刻使用)。
4、新水曬好後就應入缸開啟過濾,讓泵使靜水變成流動的水,然後放入闖缸的魚。“闖缸”即把幾條既便宜又強壯、易養的魚放養入新缸中,養上幾天後魚的糞便就會在水中分解出氨來,這與自來水帶有氨是一樣的,氨太多就會致魚死,因此養水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水中的氨除掉。通常我們會利用硝化細菌來去除水中的氨。硝化細菌可以外加入水中,但它們在水中存活是需要附著物的,如果沒有適合的附著物,加再多的硝化菌也起不到作用,它們會在水中死掉,硝化菌通常會附著在濾棉或者底砂上。其實水流動的水過了幾天自然就會產生硝化菌,這也是我們培育硝化菌最常用的方法。硝化菌的培育就是養水的第二步。
金魚都發生撞缸現象,是水環嚴重惡化造成的,如對剛入缸的小金魚從一個環境換到另一個環境,水溫突然改變金魚無法承受而爭扎誤撞缸壁。又如水較長時間不換,水的pH偏高或偏低,嚴重偏離金魚能正常適應的pH值。由於水中含殘餌、排析物過多還會產生極其有害的蛋白質積累,還會導致水體嚴重缺氧,這些也都會導致金魚的爭扎。當然還不排除金魚身體上被附著了像魚鰠等寄生蟲的叮咬,而急切擺脫而發生撞缸。
魚體感染初期,胸、背、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分佈,此時病魚照常覓食活動,幾天後白點佈滿全身,魚體失去活動能力,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遊動遲鈍,食慾不振,體質消瘦,皮膚伴有出血點,有時左右擺動,並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遊動蹭癢,游泳逐漸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傳染速度極快,若治療不及時,短時間內可造成大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