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為什麼把戰敗稱為敗北呢

為什麼把戰敗稱為敗北呢

  北與背同義。《說文解字》中說 北。背也,二人相背。意思是說,北就是兩個人背對背。原來北的字形很像兩個人背靠背,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北就是古代的背字。

  敗北,意思是打不過轉背而逃。古時候兩軍作戰,打了敗仗向後逃跑的一方總是用背對著另一方的,所以北這個詞逐漸增加了失敗之義。孫武在《孫子兵法》的軍事一篇中就口 有這樣一句話 佯北勿從。意思是敵人假裝敗逃,不要盲目追趕。在這裡,北即是敗逃。秦漢以後,敗北逐漸成為一個常用詞。《史記·項羽本紀》中有 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意思是,我經歷過七十幾場戰爭,阻攔我的敵人都被擊敗,攻擊我的人被我征服,沒有戰敗過。在現代漢語中,敗北不僅是指軍事失敗,而且還引申為各種失利之事。東南西北是漢語中的方位詞,都有固定用法,比如北上、南下;房子基本是按照坐北朝南而建的;皇帝上朝要南向而坐才有威勢,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我們把失利稱為敗北而不是敗南,也緣於此。

為什麼把戰敗稱為敗北呢

  1、北字是一個會意字。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北字:北,乖也。從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從北。乖我們學過。是相違背的意思。這句告訴我們北有兩個含義。第一兩個人背離,即兩個人相互違背;第二就是我們常用的方向含義。

  2、我們可以將北延伸一下,它的諧音字“背”。兩者除卻讀音上的聯絡,剩下聯絡就只剩下了《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在書中將北字引申為人體的身體器官背部,而且背部這個部位通常出現在別人面前。也就是說,只有背對別人走才會露出背部。

  3、並且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兩個人形,一個朝左一個朝右,兩個人朝相反方向站立,很像兩口子吵架。兩口子吵架,總要背對著對方,這裡就將北字加入了背對雙方的含義。

  4、從敗北的事情來講,可以理解為兩軍對戰時,是正面相對的。在經歷了一番戰鬥之後,敗方要撤退、逃跑,這時就從雙方正面相向變成一方背對敵方。而另一方就要對敗方追逐,“逐其背也”形容的就是這種事情。正因為失敗以後的行為、動作,世人要對失敗進行形容、描述。所以選擇背向這個重要特徵,以北字來表述,因而在其後的歷史中,無論敗者的方向如何,都將失敗稱作“敗北”。

古人把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什麼 古人為什麼把故鄉稱為桑梓呢

  古人把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什麼 古人為什麼把故鄉稱為桑梓呢

  庭院常種桑樹梓樹。古時候,人們常在住宅旁栽種桑樹以養蠶,種梓樹以製作器具。《詩經·小雅·小弁》記載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後來人們借用“桑梓”指故鄉家園。

  典故:

  古人為了穿衣,家家種桑植麻。《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所以“桑麻”一詞就專用來指農事,唐朝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就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句子。

  古代人們家宅旁常栽種桑和梓,《詩經·小雅》中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是說桑與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後來“桑梓”就用來做“故鄉”的代稱。

  相關記載:

  1、《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東漢 以來一直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2、 漢張衡《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覩舊裡焉。”

  3、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上》:“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

  4、唐 柳宗元 《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5、《新唐書·韓琬傳》:“夫流亡之人非愛羈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產已空,鄰伍牽連,遂為遊人。”

  6、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某不材,見棄於時,桑梓羞之。”

  7、明 杜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伊拜前,陟拜後,使天下遡其桑梓,此某某(袁可立)同里人。”

  8、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憲副》:“公(袁可立子)蓋深悲故里之凋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召募。”

  9、沈從文《王謝子弟》:“ 七爺 回信表示農會當然願意服務,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一面且與素志相合。”

  桑梓的由來:

  在漢語中,“桑梓”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代稱“故鄉、鄉下”。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東漢張衡在其《南都賦》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歸裡焉。”那麼,在我國為數眾多的樹種中,人們為什麼偏偏會選中桑、梓這兩種樹來指稱故鄉呢?

  原來,在我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俱、樂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如:《詩·小雅·小弁》中即有句雲:“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除此之外,在我國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經常栽種梓樹(如:《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前曾對使者說過這樣的話:“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這一點從漢末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一文中的“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肅恭”這句話中可得到印證。這是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材質優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人們將它們視為靈木。

  由於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徵,“桑梓”也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如:三國時期的女詩人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一說為託名之作)即有句雲:“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西晉文學家陸機的《思親賦》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孝感賦》中亦分別有句雲:“悲桑梓之悠曠,愧丞嘗之弗營”、“戀丘墳而縈心,憂桑梓而零淚”。這一用法在唐代的詩文中更為常見,如:“永懷桑梓邑,衰老若為還”(李德裕《早春至言禪公法堂憶平泉別業(金陵作)》、“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柳宗元《聞黃鸝》)、“謝病始告歸,依依入桑梓”。

  桑梓指代家鄉,社稷指代國家,鴻雁指代書信。


為什麼一些女士的稱為先生

  古代的先生不單指男性,其還包括向別人學習的意思,達者為先,師者之意。在我國用先生稱呼女士專屬於清末至開國那段時間,由於新文化和女權思想的流行,開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於是不論男女都可稱先生,當然一般是對於較有知識或身分的人,而現在已經不會再叫女士為先生。但是對一些人的稱呼,譬如楊絳先生,還是沿用下來了。 ...

古人為何老師稱為“西席”

  把老師稱為“西席”,現在已不多見。古人為何把老師稱為“西席”呢?   中國自古以來,“人有三尊,君、父、師”。《呂氏春秋·尊師》中就說:“生則謹養,死則敬祭,此尊師之道也。”既然把老師處處尊為上賓,上賓之位,當然就是坐西面東的席位了。   《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 ...

金牛座男最願意心交給誰

  金牛座   金牛的個性有著令人舒服的一面,也有令人著急的一面,舒服是因為溫順,做事也很踏實,而著急則是因為太過慢條斯理,很多時候其實可以順手把擺在眼前的結果拿到手,他們非要繞個彎,多走一些路,等到完全確定了才行動,受傷的金牛正是因為這般穩定而倔強的個性,才不會意志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奮鬥,一個人暗暗地加油就 ...

荷葉姐姐還會傘給誰

  荷葉姐姐把傘給了小魚、蜻蜓、鷺鷥、青蛙、蜜蜂、小蚯蚓。   原文:   荷葉姐姐打著一把翠綠的傘站在池塘裡。一條小魚游過來,躲在她的傘下;一群蜻蜓飛過來,躲在她的傘下;一隻鷺鷥走過來,躲在她的傘下;一隻青蛙跳過來,躲在她的傘下……荷葉姐姐把傘給了別人,自己卻淋在雨裡。雨姑姑看見了,她再也不好意思下了,趕忙 ...

為什麼要美國稱為米國

  原因共分為兩點,分別為:   1、因為歷史上最早赴美國的中國人是以廣東人為主,廣東人說美字是發米的音,因此使人誤為美國就叫米國,直到現在廣東人說美國兩字仍是發音米國;   2、米國是日本人對美國的稱謂,日本用米來代表American的me,所以稱米國。 ...

怎麼芝麻醬調稀

  1、首先把芝麻醬先攪拌一下,然後在芝麻醬中放入少量的鹽,再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邊攪拌邊慢慢加入溫開水。   2、注意把握好稀稠程度,不停的攪拌至自己理想的稠度即可。注意不要加冷水,冷水不利溶解,也會影響黏稠感,不要加熱開水。 ...

為什麼岳父稱為泰山

  1、因為泰山又是所謂“五嶽之首”的東嶽,所以又轉而把妻父稱作“嶽翁”、“岳丈”等。從此說可以看出,“泰山”之稱雖然雅緻,但出典卻並不十分光彩。也有許多人不同意這種說法,因而有了第二種說法:稱妻父為“泰山”,是由於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唐六典》講:“泰山週一百六十里,高四十餘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