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由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其中第二首即《烏衣巷》。詩人透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了今昔滄桑的鉅變,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
原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寫作背景: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由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其中第二首即《烏衣巷》。詩人透過對夕陽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現了今昔滄桑的鉅變,隱含著對豪門大族的嘲諷和警告。
原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烏衣巷的得名有很多說法。第一種說法,烏衣巷曾是東吳時期的禁衛軍駐地,由於軍士悉穿烏衣,由此得名烏衣營,後改烏衣巷。第二種說法,東晉時期王謝兩家居住於此,而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彰顯身份尊貴,所以得名烏衣巷。這種說法在南京民間廣為流傳。
2、第三種說法:來自南宋時編纂的《六朝事蹟編類》,稱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乃是誤筆,原是“舊時王榭堂前燕”。南京曾有個名叫王榭的人,以航海為業。海船失事,他誤入烏衣國,娶妻生子。後來,王榭獨自返回故鄉南京,為了懷念烏衣國的時光,便將所住的巷子更名烏衣巷。
1、烏衣巷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
2、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雲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烏衣巷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
3、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挖掘、展示烏衣巷源遠流長的歷史,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謝古居紀念館。歷經千年的滄桑,如今的烏衣巷已不復昔日的繁華,沒有豪門士族的觥籌交錯,取而代之的是遊人探訪王謝華堂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