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無錫冬至有什麼習俗

無錫冬至有什麼習俗

  漢代把冬至定為一年之始,所以無錫地區有冬至過後人增加一歲的說法。無錫在江蘇省的東南邊,自古以來都是魚米之鄉,全省經濟排行第二,全國第九。無錫地區的人對冬至這個節氣看的也很重要,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之說。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文化,看看無錫地區冬至的一些傳統習俗。

  冬至,天子祭祀天地。中國古代以二十四節氣計時,冬至是其中節令之一。一般在大雪後十五天。這時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又標誌冬去春來,是冬春轉變之時。關於冬至節的歷史相當悠久,周代以十一月為正,故冬至為歲首,即我們今天俗稱的過年,後雖改夏曆但舊俗仍傳,所以無錫地區有冬至過後人增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無錫人對冬至很重視,民間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之說。冬至的前一天稱“冬至夜”,無錫人要設齋、祭祖,其儀式的隆重和除夕相似,只是供品少一些,一般是三葷三素。冬至夜,一家人要團聚在一起吃冬至夜飯,如有出門在外不能歸家的,也要留個座位,擺副碗筷,象徵性地盛些飯菜,以表團圓之意。

  吃夜飯前,先祭祖宗。祭畢,把菜回鍋燒一燒。如不燒就吃,民間認為會使人腦笨。按照習俗,“冬至夜”的飯裡要放一些黃豆,叫“元寶飯”。盛飯時,飯碗裡預先放兩隻熟荸薺,吃飯時用筷子把荸薺從米飯裡挖出來,叫“掘元寶”,一家人歡笑不斷,其樂融融。

  無錫人有“冬至吃糰子”的習俗。“冬至夜”那天,家家戶戶以糯米粉做糰子,故有詩云:“家家搗米作團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團有大小之分,大的以豆沙、蘿蔔絲、豬肉等為餡,用以祀先祭灶,並互相贈送,又稱稻窠團;小的無餡用於祭祀神靈,稱為粉團。

  冬至那天的早晨稱“冬至朝”,吃隔夜做好的冬至糰子。小輩則要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拜冬,一切禮儀如過年,長輩則向小輩發小年錢,又叫壓冬錢,並送些瓜子乾果之類的給小孩吃。清人徐士宏的《吳中竹枝詞》寫道:“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畢竟句吳風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描述的就是過冬至的情形。

泉州人過冬至有哪些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9 16:32: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但清嘉慶《惠安縣誌。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說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氣,有關的諺語也不少。如“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節過後,氣溫繼續下降,農活也很少,成了農閒季節,稱“上冬天”。而到了清明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農業生產上多忙於春耕春種,是農民最勞累階段,所以謂之“入苦坑”。

  但農閒不忘農忙,諺語又及時提醒農民:“冬至百日六是清明。”冬至過後106天就是清明,應該及早準備農耕之事。此外,還有“幹冬節,溼年兜”。“冬至在月頭,嚴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嚴寒正二月”。“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前,米價落,貧兒轉蕭索”,等等。

  泉州部分山區的風俗是冬至掃墓

  清明是眾所周知的掃墓時節,但奇特的是,泉州山區部分地方並不是清明掃墓的,而是在冬至。這一風俗究竟流傳了多久,這裡有什麼樣的謎團呢?

福建人過冬至有哪些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9 16:37: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福建:“冬至暝”搓丸

  丸子湯

  “冬至霜,月娘光;柏葉紅,丸子捧。”這是冬至一首兒歌。

  《八閩通志·興化府風俗·冬至》載:“前期糯米為丸,是日早熟,而薦之於祖考。”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冬至前一夜,莆俗叫“冬至暝”。這天傍晚,家家廳堂上紅燭通明,燈光如晝,寓意事業輝煌。桌上以紅柑為“果嶽”(即是把紅柑堆疊成小山嶽狀,故名)。紅柑的最頂層插上“三春”(即民間剪紙者用紅紙剪成福祿壽的紙花)一支,用紅紙條封腰的箸子一副(十雙)和生薑、板糖各一塊,一家人洗手面,家長點燭上香,放了鞭炮,開始“搓丸”。

  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當年有新婚的,則是搓紅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會更紅火。這時,女的穿上紅衫,在燈光下分外耀目,孩子們笑口開顏,天真活潑。大家一齊圍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周,孩子們坐在高高的凳子上,“躍躍欲試”。主婦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開水揉捏成圓形長條,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圓坯,然後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這就是“冬至暝搓丸”。

  其中最有興趣的是:大人有的在捏元寶、聚寶盆;有的在捏小狗、小豬,取“運氣好,狗仔銜元寶”及“做狗,做豬,做元寶”的俗諺,寓有“財源廣進、六畜興旺”的意思。孩子們對小狗、小豬最有興趣,歡呼“阿公在做狗”、“阿爸也在做狗”、“媽媽、奶奶都在做豬!”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來。有的搓只有豆粒大小的“喜鵲丸”(俗叫“客鳥丸”)。孩子們搓來搓去總是搓不完,有扁扁的,也有長長的,連他自己也覺得好笑起來。

  有的把米祭弄在眉毛上,鼻子上,真是可笑又可愛。如孩子把丸子落下地上,要叫孩子把他撿起來,吹去沾上的灰塵,不然的話,今後會長得醜。其意是在教育兒童從小就要愛惜糧食。“搓丸”畢,把“丸子”放在“大笠孤”之中,扣上蓋子,擺在“灶公”灶前過夜。

  冬至的夜最長,而孩子們愛吃“丸子湯”,睡不著,天未亮,就吵著媽媽要吃“丸子湯”,故有“愛吃丸子湯,盼啊天未光”的童謠。主婦把“丸子”倒進鍋裡,和生薑、板糖(姜、糖能祛寒開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粘、熱的“甜丸子湯”。把它祭祖後,全家人分而食之。要把“丸子”粘在門框之上,以祀“門丞戶尉”,保一家平安。還要把“(飼)喜鵲丸”丟在屋頂(一般是12粒,閏年為13粒,寓意全年月月平安),等喜鵲來爭食時,噪聲譁然,俗叫“報喜”,寓意五福臨門。

  冬至早,一家人帶著“丸子”、水果、香燭、紙錢等上山祭掃祖墓。因為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掃墓節,所以掃墓的人家反比清明和重陽兩節的為多,寓慎終追遠之意。


雲貴川冬至什麼習俗

  雲貴川冬至習俗      先時,雲貴地區的漢人不若現今之多,因而對冬至節的重視遠不如長江中下游地區。不過,地方上的文武官員在冬至這一天並不空閒,仍然依古禮互相拜賀。在貴州的世家大族若是建有宗姓祠堂者,在冬至日舉行合族祭祖的儀式,在黎明時陳設祭品,鼓樂聲中一起祭拜祖先,其儀式類同於清明節的內容。家庭豐裕者, ...

潮汕人冬至什麼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9 16:19: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在潮汕地區,冬節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節日之一。潮汕冬節有很多民俗活動,如祭祖、謝神、掃墓、吃糯米丸等。   一、潮汕吃冬節丸   冬節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後,都要吃一碗“冬節丸”,潮汕有“冬節 ...

冬至什麼習俗 冬至節氣什麼講究

  冬至有什麼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

冬至有關餃子的詩 冬至習俗什麼特別之處

  我國的人們是很講究食物的製作,根據每個季節的變化,都安排了不同的美味端上餐桌,既可口對身體又很有好處,不過在過節享受美食的同時,記得不要貪多,食用適量即可。下面就來說說關於冬至的餃子,有什麼特別之處。   冬至有關餃子的詩   ①動凍纖指玲瓏褶,或蒸或煮誘人涎。溫暖鄉屋香飄遠,再蘸陳醋不一般。   ②冬至 ...

冬至快到了 江蘇各地冬至習俗哪些

  自古民間有“冬至一陽生”之說,認為這一天是吉祥的好日子,因此對這一節令十分重視。每個地方在都有自己特有的冬至習俗,最主要表現在飲食上,下面就一起看看江蘇人冬至節應該怎麼過?   無錫   無錫人對冬至這個節氣是非常重視的,民間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之說。冬至的前一天稱“冬至夜”,無 ...

廣東人過冬至什麼講究 廣東各地冬至習俗

  廣東大多數節慶來源於中原地區,但是又不乏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有自己一套規範、整理的過節傳統,迥然於其他地方。那麼,廣東各地冬至要做什麼呢?   廣東各地冬至習俗   廣州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自細聽到大的諺語。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 ...

冬至什麼習俗

  1、祭天:據文獻記載,早在漢武帝時期就有冬至祭天習俗,盛於唐宋。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祭祀表達了古人為天下蒼生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也體現其對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