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至有什麼習俗+冬至節氣有什麼講究

春分習俗 春分節氣有什麼風俗

  春分習俗 春分節氣有什麼風俗

  1、祭日

  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元朝時建有日壇,此後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日壇祭祀大明神(太陽)。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餘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北京現在的日壇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太陽神(古稱“大明之神”)的地方。從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起四百多年,先後有天啟,崇禎,乾隆,嘉慶,道光等五位皇帝到日壇親祀。清道光23年(1843年)後“祭日”活動逐漸消亡,至今已中斷160多年。

  養生建議,春分時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週應至少補充3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等。

  2、立春蛋

  據說,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早在4000年前,中國就有了春分立蛋的傳統,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後來漸漸演變為一種祈求好運的傳統。

  想成功“豎蛋”,可以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嘗試把它在平面桌子上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有人解釋,這跟“春分”地球地軸呈66.5度傾斜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很有利於“豎蛋”。據說立穩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可保持十幾天不倒。

  3、吃春菜

  在嶺南的一些地區,春分之日還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們都去採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

  採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民間還有一則順口溜對此記述:“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春分到來之際。面對萬物萌發,人們自然要祈求家宅安寧、身壯力健了。

  4、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民間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春分立蛋的方法

  1、挑雞蛋

  首先要挑選一頭大一頭小的雞蛋,立蛋時將大頭朝下,這樣重心會比較低,就像不倒翁一樣。

  2、尋找支援面

  找到合適的支援面,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桌面上塗上印泥,再把雞蛋立在塗有印泥的桌面,您可以發現,能立住的雞蛋,底部會有一個肉眼很難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線能經過這個平面,雞蛋就能站立起來。

  3、手要穩

  立雞蛋的手要儘量保持不動,讓蛋黃可以慢慢沉澱到雞蛋下部,這樣重心就能足夠低,使雞蛋保持平衡。

小滿禁忌有哪些 小滿節氣有什麼講究說法

  小滿禁忌有哪些

  1、小滿日忌諱是甲子日或庚辰日。

  民間常認為,若小滿遇到甲子或庚辰日,到秋收時就會有蝗災,把農民一年辛勞的莊稼全吃掉。因此舊時的黃曆上也有記載說:“小滿甲子庚辰日,定是蝗蟲損稻禾。”

  2、小滿忌諱天不下雨。

  民間有小滿時節忌諱天不下雨的說法,指出小滿時稻田裡若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的情況。正如人們常說的“小滿不滿,芒種不管”。表明小滿與芒種節氣之間的雨水存在著正相關,若小滿節氣雨水偏少,則意味著芒種節氣雨水也將會偏少。

  3、小滿過後“夏不坐木”。

  進入小滿時節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就進入了夏季。民間有“夏不坐木”的說法。小滿過後,氣溫升高,雨量增多,空氣溼度大。久置露天的木器,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過太陽的暴曬後,溫度升高,會使潮氣向外散發。若在上面坐久了,潮氣進人體內,容易使人消化不良,常會引發皮膚病、痔瘡、關節炎等疾病。因此,小滿過後,儘量不要坐露天的木器。

  小滿要注意這4個養生禁忌:

  一忌亂穿衣

  此時節氣候還不穩定,時冷時熱,故小滿時節忌亂穿衣。穿衣不能憑心情,光顧美麗不顧健康,熱時不能太捂著,冷時不能太凍著,要隨著氣溫變化適時增減,保持體溫相對恆定,這樣人體抵抗力才不會削弱。

  二忌吃隔夜生冷食物

  小滿時節氣溫較高,溼度大,給細菌、病毒繁殖創造了條件,隔夜食物易變質,生冷食物易損傷脾胃,造成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疾病。小滿時節,很多新鮮瓜果上市,嚐鮮是人們必做的事,但瓜果應洗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雜,這樣易傷胃腸,造成疾病。

  三忌過食肥美油膩

  小滿是陽氣升發的時節,一些高血壓、膽囊炎、精神類疾病等慢性病也會在這個時候開始應加重,所以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油膩、麻辣等刺激性食物,特別要忌食一些甘肥滋膩、生溼的食物。清淡飲食有助於調養身心、平緩情志。特別強調,餐桌上時令的野菜不可少,時令菜蔬的天地應時之氣最足,有益人體。

  四忌過度運動

  “汗為津液”,小滿氣溫漸高,人體出汗增多,易耗氣傷津,損傷心陰,出現乏力、懶言等症狀。特別是老年人,更是傷不起。所以,小滿時節的運動不宜過度,運動時讓身體出些“毛毛汗”就行了,莫大汗淋漓。《素問•上古天真論》裡“形勞而不倦”就有這個意思。所以,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很重要。小滿時節的運動方式以快步走、慢跑、武術導引為宜。每天堅持午後或傍晚快步走或慢跑個半小時就好,不要久坐久臥,動動才有陽氣。

處暑的風俗有哪些 處暑節氣有什麼風俗活動

  處暑的風俗有哪些 處暑節氣有什麼風俗活動

  1、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

  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2、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3、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

  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

  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4、處暑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5、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6、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裡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7、煎藥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區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製作酸梅湯很簡單,在夜間用開水沖泡曬乾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涼後,裝進木製有蓋的冰桶中,使其溫度降低。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微鹹,口感甚佳。

  處暑節氣宜食清熱安神類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另外,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也是不錯的飲品。還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

  處暑為什麼要放河燈

  放河燈又稱放荷燈,是一種漢族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冬至習俗 冬至7大習俗盤點

  冬至的習俗 冬至7大習俗盤點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冬釀酒   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後陽氣上升而得名,農曆認為,冬至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氣,因為這一天過後 ...

春分生長的農作物哪些 這個節氣什麼含義

  適合在春天種植的農作物有很多,例如水稻、蘿蔔、生菜、韭菜等等。春節是我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屬於春季的第五個節氣,從幾千年前就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凝聚著我國傳統文化。春分象徵著將春天一分為二,在這天,晝夜等長,萬物復甦。   春分適合種生菜   春分適合種植很多農作物,包括生菜。生菜喜歡冷涼的環境,因此春分後 ...

冬至什麼習俗 冬至節氣什麼講究

  冬至有什麼習俗   1、祭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

冬至節氣什麼講究 冬至要回孃家嗎

  冬至節氣有什麼講究 冬至要回孃家嗎   在我國北方有些城市認為冬至不能回孃家。這是由於過於傳統的習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約束。過去的媳婦會在秋收後回孃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候回婆家的習俗。 雖然說現代社會如果還要再嚴格遵守很沒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別在意這些傳統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最好 ...

冬至節氣什麼習俗?2021年冬至能在孃家過嗎?

  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節氣有什麼習俗?2021年冬至能在孃家過嗎?關於2021年農曆十一月的小寒節氣你瞭解多少?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冬至節氣有什麼習俗?   祭祖:   冬至日祭祀祖先,祭畢,閡家聚餐,分享祭品。   吃湯圓:   以米粉做湯糰,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 ...

冬至節氣什麼風俗習俗冬至節氣吃什節令美食?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還有幸月、葭月(葭草吐綠頭)、龍潛月等說法。那麼冬至節氣有什麼風俗習俗?冬至節氣吃什節令美食?跟著小編一起了解2021年農曆十一月吉日吧。   冬至節氣有什麼風俗習俗? 民間流傳冬至日醃的肉,不流油、不腐壞,而且特別香嫩。所以,很多地方有在冬至宰豬醃肉,留備過年所用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要吃的美食哪些

  冬至北方傳統美食   羊肉   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成為當下最流行的進補方法。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正如俗語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在我國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味甘而不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