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湯的時間越長營養價值並非就越高。煲湯的時間適度加長,有助於將營養物質釋放到湯中,但是如果時間過長,會使一些不耐熱的營養物質被破壞,那麼湯的營養價值就會開始遞減了。
煲湯的做法是:先把原料洗淨,入鍋後一次加足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續20分鐘,撇沫,加姜和料酒等調料,待水再沸後用中火保持沸騰3-4小時,使原料裡的蛋白質更多地溶解,濃湯呈乳白色,冷卻後能凝固即可。
煲湯的時間越長營養價值並非就越高。煲湯的時間適度加長,有助於將營養物質釋放到湯中,但是如果時間過長,會使一些不耐熱的營養物質被破壞,那麼湯的營養價值就會開始遞減了。
煲湯的做法是:先把原料洗淨,入鍋後一次加足冷水,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持續20分鐘,撇沫,加姜和料酒等調料,待水再沸後用中火保持沸騰3-4小時,使原料裡的蛋白質更多地溶解,濃湯呈乳白色,冷卻後能凝固即可。
1、煲湯時間越長湯中的營養價值就越高這是不對的。
2、煲湯的時間適度加長,有助於將營養物質釋放到湯中,但是如果時間過長,會使一些不耐熱的營養物質被破壞,那麼湯的營養價值就會開始遞減了。另外,煲湯時的主要營養成分其實都留在了煲湯的原材料中。
1、越長營養價值越低。餐桌上有碗熱氣騰騰的鮮湯,常使人垂涎欲滴,特別是在冬春季,湯既能助人取暖,又能使人的胃口大開。煲湯往往選擇富含蛋白質的動物原料,最好用牛、羊、豬骨和雞、鴨骨等。
2、在煲湯時,食材的部分營養物質會溶解到湯裡,提供了湯的獨特香味和基本營養。而隨著燉煮時間的拉長,雖然總氮增加,但可溶性維生素的損耗也增加,總體的營養價值呈現遞減。
3、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煲湯時間越長,湯就越有營養”。對此,同濟大學醫學院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進行了實驗研究。他們選擇了蹄膀煲、草雞煲、老鴨煲,透過檢測發現:蹄膀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 1 小時後明顯增高,之後逐漸降低;草雞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0. 5 小時後逐漸升高,蛋白質加熱 1. 5 小時,脂肪加熱0. 75 小時可達到最大值;鴨肉的蛋白質在加熱 1 小時後含量基本不變,脂肪含量在加熱 45 分鐘時升至最高值。長時間煲湯並沒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使這三種湯中的營養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雞煲和老鴨煲,煲湯時間越長,蛋白質含量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