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中鄭伯是鄭文公。
鄭文公,姬姓,鄭氏,名踕,鄭厲公之子,春秋時期鄭國第八位第十任國君,前672年至前628年在位,在位45年。前673年五月,鄭厲公去世 ,兒子姬踕即位,是為鄭文公,鄭文公在位期間,曾數次搖擺依附於晉、楚兩個大國之間,前628年鄭文公去世,其子鄭穆公即位。鄭文公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國君中在位時間較長的一位,執掌鄭國政權四十五年。鄭文公在位時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失去鄭莊公時代地區小霸的威風,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二流諸侯,因此鄭國常受到像楚、晉這樣強國的欺凌。好在鄭文公一
燭之武退秦師中鄭伯是鄭文公。
鄭文公,姬姓,鄭氏,名踕,鄭厲公之子,春秋時期鄭國第八位第十任國君,前672年至前628年在位,在位45年。前673年五月,鄭厲公去世 ,兒子姬踕即位,是為鄭文公,鄭文公在位期間,曾數次搖擺依附於晉、楚兩個大國之間,前628年鄭文公去世,其子鄭穆公即位。鄭文公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國君中在位時間較長的一位,執掌鄭國政權四十五年。鄭文公在位時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失去鄭莊公時代地區小霸的威風,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二流諸侯,因此鄭國常受到像楚、晉這樣強國的欺凌。好在鄭文公一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左傳》及有關文學常識。
(2)燭之武形象分析。
(3)燭之武如何退秦師。
2、過程與方法:
(1)問題式。以問題層層推進,梳理故事情節。
(2)探究式。燭之武退秦師原因及現實影響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燭之武臨危授命,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透過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學會如何與人交流、溝通。
4、教學重難點:
(1)燭之武如何勸退秦師。
(2)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帶給我們的啟示。
(3)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
5、教學時數:3課時
(1)第一課時
匯入本單元內容:
同學們,前面我們剛剛學完詩歌單元,已經感受過了她的激情與柔情。而今天我們將要接觸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那就是文言文。
這個單元選的是先秦的散文,這些文章或記政治、外交的風雲變幻,或記傑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傳的敘事名篇。學習這個單元既可以從中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鑑敘事的藝術。
但在進入今天的新課學習以前,我想先給大家幾點學習高中文言文的建議,為同學們剛開始學習文言文做一個鋪墊,也為以後的繼續學習找準一個方向。
(2)、學習文言文要掌握哪幾類知識?
(1)通假字(每篇課中出現的通假字要整理到積累本上)。
(2)異讀字(一個字保留了兩個以上的讀音,且音不同則義不同的字)。
(3)古今異義。有:詞義的擴大、縮小、詞義的轉移、詞義的輕重、詞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和名稱說法的改變。
6、學習《燭之武退秦師》
7、解題:
燭之武:鄭國大夫。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yǔ、養馬的長官),大概相當於《西遊記》裡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鬚髮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秦師:秦國軍隊。
退:使……撤退。
8、匯入新課
9、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或聽錄音朗誦,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學生注意字音、節奏、斷句。
(2)聽完後,展示幻燈片,訂正字音。
(3)自讀課文。
10、作業:疏通課文。
11、串講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詞句。
(3)找同學翻譯課文,注意以下文言現象。
12、小結。
燭之武委婉勸說的藝術在今天的人際交往中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時,我們要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同時我們還應學會傾聽與交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還要善於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見總彙起來,唯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1、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語氣詞“也”表判斷);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2、狀語後置: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以其於晉無禮,且於楚貳也(介賓結構“於晉”“於楚”作“無禮”和“貳”的狀語,後置);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佚之狐於鄭伯言(介賓結構“於鄭伯”作“言”的狀語,後置);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若亡鄭而於君有益(介賓結構“於君”作“有”的狀語,後置)。
3、賓語前置:何厭之有→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4、 省略句: 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省略介詞“於”);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省略代詞“之”);(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省略主語“燭之武”);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代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