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燭之武是怎樣說退秦師的

燭之武退秦師中鄭伯是誰

  燭之武退秦師中鄭伯是鄭文公。

  鄭文公,姬姓,鄭氏,名踕,鄭厲公之子,春秋時期鄭國第八位第十任國君,前672年至前628年在位,在位45年。前673年五月,鄭厲公去世 ,兒子姬踕即位,是為鄭文公,鄭文公在位期間,曾數次搖擺依附於晉、楚兩個大國之間,前628年鄭文公去世,其子鄭穆公即位。鄭文公是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國君中在位時間較長的一位,執掌鄭國政權四十五年。鄭文公在位時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失去鄭莊公時代地區小霸的威風,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二流諸侯,因此鄭國常受到像楚、晉這樣強國的欺凌。好在鄭文公一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左傳》及有關文學常識。

  (2)燭之武形象分析。

  (3)燭之武如何退秦師。

  2、過程與方法:

  (1)問題式。以問題層層推進,梳理故事情節。

  (2)探究式。燭之武退秦師原因及現實影響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燭之武臨危授命,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透過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學會如何與人交流、溝通。

  4、教學重難點:

  (1)燭之武如何勸退秦師。

  (2)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帶給我們的啟示。

  (3)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

  5、教學時數:3課時

  (1)第一課時

  匯入本單元內容:

  同學們,前面我們剛剛學完詩歌單元,已經感受過了她的激情與柔情。而今天我們將要接觸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那就是文言文。

  這個單元選的是先秦的散文,這些文章或記政治、外交的風雲變幻,或記傑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傳的敘事名篇。學習這個單元既可以從中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鑑敘事的藝術。

  但在進入今天的新課學習以前,我想先給大家幾點學習高中文言文的建議,為同學們剛開始學習文言文做一個鋪墊,也為以後的繼續學習找準一個方向。

  (2)、學習文言文要掌握哪幾類知識?

  (1)通假字(每篇課中出現的通假字要整理到積累本上)。

  (2)異讀字(一個字保留了兩個以上的讀音,且音不同則義不同的字)。

  (3)古今異義。有:詞義的擴大、縮小、詞義的轉移、詞義的輕重、詞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和名稱說法的改變。

  6、學習《燭之武退秦師》

  7、解題:

  燭之武:鄭國大夫。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yǔ、養馬的長官),大概相當於《西遊記》裡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鬚髮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秦師:秦國軍隊。

  退:使……撤退。

  8、匯入新課

  9、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或聽錄音朗誦,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學生注意字音、節奏、斷句。

  (2)聽完後,展示幻燈片,訂正字音。

  (3)自讀課文。

  10、作業:疏通課文。

  11、串講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詞句。

  (3)找同學翻譯課文,注意以下文言現象。

  12、小結。

  燭之武委婉勸說的藝術在今天的人際交往中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給別人提意見和建議時,我們要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同時我們還應學會傾聽與交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還要善於自己思考,把好的意見總彙起來,唯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燭之武退秦師特殊句式

  1、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語氣詞“也”表判斷);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2、狀語後置: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以其於晉無禮,且於楚貳也(介賓結構“於晉”“於楚”作“無禮”和“貳”的狀語,後置);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佚之狐於鄭伯言(介賓結構“於鄭伯”作“言”的狀語,後置);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若亡鄭而於君有益(介賓結構“於君”作“有”的狀語,後置)。

  3、賓語前置:何厭之有→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誌)。

  4、 省略句: 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汜南 (省略介詞“於”);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省略代詞“之”);(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省略主語“燭之武”);敢以(之)煩執事(省略代詞“之”)。


退有哪幾個論點

  燭之武退秦師有2個論點:   1、如果要想說服一個人,就要從他的立場上從他的利益出發,切身體會感受,分析清楚利害得失。   2、國與國之間只存在著利益不存在著友誼。勸說要掌握技巧,從被勸說人角度出發才可能成功。   《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 ...

退知識點

  1、《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鬥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藉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傑出外交才能,為人讚歎。全文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說理透徹 ...

退通假字有哪些

  燭之武退秦師通假字:已,通“矣”;共,通“供”;說,通“悅”;知,通“智”;厭,通“饜”;闕,通“缺”。   通假字   1、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   3、秦伯說(說,通“悅”,贊同,高興)   4、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   5、夫晉,何厭 ...

退翻譯簡短

  1、譯文   晉文公、秦穆公出兵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國的國君,秦國的軍隊必定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辭謝說:“我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無能為力 ...

退中主旨怎麼體現的

  文章透過記敘秦晉圍鄭,燭之武退秦師的故事,塑造了燭之武這一人物的形象。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聰慧機智。他的不計得失,處處為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溢於字裡行間。   文章首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接著引出燭之武, ...

退作者及作品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記述的是秦晉聯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鬥爭,燭之武以一己之力,憑藉對時局的洞若觀火和過人的辯才,終於使鄭國免於滅亡,其臨危不懼、解除國難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辯的傑出外交才能,為人讚歎。全文形象鮮明,語言優美,層次分明、組織嚴密,說理透徹 ...

退原文及翻譯

  1、原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