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這一句意思是大王受到的矇蔽太嚴重了。
出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節選原文: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於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矇蔽太嚴重了!”
王之蔽甚矣的蔽的意思:受矇蔽,這裡指因受矇蔽而不明。
釋義:王: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現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王國、王法、公子王孫、王朝。之:結構助詞,位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蔽:受矇蔽,這裡指因受矇蔽而不明。甚:嚴重,厲害。矣:句末語氣詞。
“王之蔽甚矣”整句為被動句,因為“王之蔽”是主謂結構,這個“之”是處在主謂之間,取消其獨立性,本身沒有詞義。譯為:“大王受矇蔽很久了。”
出自西漢劉向《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選段: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
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矇蔽一定很厲害了。
王之蔽甚的蔽是遮蓋的意思。
王之蔽甚出自《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願望和巨大決心。告訴讀者居上者只有廣開言路,採納群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並積極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甚矣意思是太過了。甚通常解釋為“好,極”。過分。矣:用於句末,與“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時,通“也”。出自《原道》:“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慾聞。”
“甚”本義是特別安樂,此義在“甚”的後出分化字“湛”中有體現;由本義引申為過分、過度;又引申為厲害、嚴重、太、深、很、極、超過;由很 ...
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的風尚。從宋太祖起歷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這時茶文化已成為整個宮廷文化的組成部分,飲茶成為宮廷日常生活內容,考慮全國大事的皇帝、官員,很自然地將之用於朝儀,因此,茶在國家禮儀中被納入規範。至於祭神靈,宗廟,更為必備之物。黃庭堅《謝送壑源揀茶》 ...
1、“遂”在這裡是於是的意思。
2、遂在古代漢語字典中的釋義如下:
(1)稱心;如意:遂心、遂願、順遂。
(2)成功:未遂、所謀不遂。
3、這句話出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第一回。原文如下: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 ...
此後官兵之氣日強矣的意思:此時兩個牧童從樹上爬下來細看,大狼已經斷氣。
出自:蒲松齡清代《牧豎》。
原文: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
《牧豎》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從牧豎的身上看: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而且不要輕易被別人欺騙。牧童採取“ ...
1、蔽林間窺之的窺釋義:偷看。
2、出自《黔之驢》作者:柳宗元。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 ...
意思是學問之道沒有別的,就是找回來那喪失了的善心罷了。“放心”的意思,放是丟失,心是善心,求放心就是把丟失的善心再找回來,也就是復歸於善。所以教育的全部作用就是在於引導人進行自我修養,儲存、找回和擴充固有的“善端”,最終形成善的品質。
原文:學問之道,求其放心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 ...
王羲之《遠宦帖》亦稱《省別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五通尺牘。草書,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對周撫對家人的問候表示感謝,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況時,對其病重非常擔憂。信中還問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況。《遠宦帖》用筆的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晰,體現了王羲之草書線條的豐富性。 ...